浅析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方法与措施

2018-03-05 16:08黄江鸿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西双版纳6661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青少年

□ 黄江鸿(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就目前国内外学者专家的研究情况来看,针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问题、原因以及对策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的理论成果体系。但是,专门研究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方法和措施的学者专家还不多。尤其是新形势下青少年中“00”后群体占据了较高的比例,他们拥有鲜明的个性、独立的思维、开放的心态与较强的接受能力。而由于没有吃过苦,抗挫折能力较差,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非常大,一方面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用于身体锻炼的时间非常少,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不高、体质状况不佳。根据相关研究数据统计显示,青少年在形态发育指标比如身高、体重以及胸围等方面呈现增长趋势以外,在体能素质比如肺活量、速度、耐力等方面都持续下降,肥胖现象与眼睛近视问题不容乐观。更让我们担心的是青少年缺乏健康的体魄,以“00”后为主的学生群体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懒惰、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不佳、情绪调控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体力不支、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与积极乐观的心态等,青少年自身也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与怯弱行为,但是持续增长的肥胖率和近视比例给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压力。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佳的原因,坚持问题导向来探索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1、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不佳的原因

1.1、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人类文明发展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使得人们迅速步入信息化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蓬勃发展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得到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同时人们体力劳动在不断减少,这个背景下健康问题开始凸现。尤其是新形势下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加剧了就业竞争,对于青少年来说教育仍然是改变生活和命运的唯一出路,青少年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上,使他们不同程度上忽视了身体健康。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观念出现了变化,面对就业、工作和生活的社会现实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为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埋下了诱因。

1.2、学校教育改革举步维艰

新形势下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带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改革推进工作却举步维艰。首先,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推进进度十分缓慢,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青少年学习、考试、招生等环节与素质教育理念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匹配,加上教育经费有限、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分问题,使得学校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学生面对的课业负担过重,无暇去锻炼身体。其次,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具有振奋民族精神和凝聚人心的作用,相应地也带动了全民健身,但是计划中没有将青少年作为重点对象,学校针对青少年的体育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大大降低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最后,是学校领导重成绩、忽视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在学校经费和体育教学资源配置方面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办好学校、名牌学校的过程中将学校的升学率放在第一位,重点放在有利于提高升学率的学科建设方面,不断削减体育课,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很难得到维持和提高。

1.3、家长针对孩子的成长观较为片面

作为青少年的家长,他们高度重视和关心孩子的学习,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心理。尤其是新形势下家长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压力,为了他们的孩子能够有好的工作、不面临如此巨大的压力,他们将学习、考大学当成孩子唯一的路径,他们将孩子的成长与未来的好工作之间直接挂钩。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迫孩子放弃体育活动、娱乐活动等时间,让他们一心一意学习。总的来说,家长为青少年确定的成长观是非常片面的,他们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忽略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许多父母甚至认为健康就是没病,生病也是正常的现象,青少年如果眼睛近视配有眼镜就可以,没有从根本上来认识、反思青少年出现问题的原因,甚至是无情剥夺了他们玩的权利和身体锻炼的时间。

1.4、学生自身对身体健康的认识不全面

受社会、学校教育和家长的影响,青少年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其他活动时间少之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情况来看,青少年每天起床时间在6点,晚上睡觉时间在11点,除了周末在校时间为11小时,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总体来看,学生主要时间用来学习,睡眠时间明显不足,用来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将会更少。同时,他们调查发现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非常突出,体育活动时间不足。在重智育、轻体育环境下学生自身对身体健康的认识不全面,以“00”后为主的学生群体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懒惰、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不佳、情绪调控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体力不支、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与积极乐观的心态等,青少年自身也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与怯弱行为,他们怕苦怕累,既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运动,也害怕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因此,学业负担重、身体锻炼不足、睡眠不佳与营养过剩的问题导致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

2、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2.1、构建良好的社会体育观

要把握好人类文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因素,深入挖掘信息化时代的有利条件,结合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变化构建良好的社会体育观。要引导人们构建正确的就业观与竞争观,在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中正确认识体育锻炼,高度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构建科学的身体健康观,积极开设相关部门,为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提高创造条件。要将青少年身体健康工程纳入到教育的重要工作中来,促进社会各个部门齐抓共管,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形成合力,广泛宣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促进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和共青团等为青少年塑造健康的生活理念和学习状态,始终坚持不懈抓好身体健康工作,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的体育运动氛围。要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牵头作用,加强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的监测,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网络平台建设,立足于实际情况定期公开公布相应的监测结果,并根据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健康状况来坚持问题导向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要加强青少年的体育考试,全面评价青少年人才质量,将身体素质纳入到人才选拔的条件中来,提高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认识,促进他们主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要充分体育部门的作用,将青少年身体锻炼纳入到全民健身计划中,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开放。

2.2、构建完善的学校体育观

要把握好新形势下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促进青少年学习、考试、招生等环节与素质教育理念匹配,从教育经费、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适当向体育教学倾斜,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促进他们科学锻炼身体,从而构建完善的学校体育观。要以青少年学校体育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身体锻炼监督制度,成立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对体育课程和活动进行相应地评估检查,并建立体育教学目标责任制,将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的工作一一落实。学校领导要端正体育观,将体育教学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以体育为突破口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始终坚持健康第一。要把握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课开设要合情合理,除了下雨等不可避免的情况以外,不得以任何理来占用体育课。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增强青少年体质为导向制定规范的作息制度,促进学生积极进行阳光体育运动,并积极进行早操、课间操,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4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让他们通过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等进行良好的体育锻炼。要积极改善青少年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合理安排体育课时计划,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定,科学确定青少年学习时间、作业量、睡眠时间以及体育锻炼时间。

2.3、构建科学的家庭运动观

青少年家长在高度重视和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要为青少年确定科学的成长观,要增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从根本上来认识、反思青少年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构建科学的家庭运动观。要树立正确的家庭体育观,家长要率先垂范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把体育锻炼作为家庭生活的一个不分,让孩子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主动积极去进行体育锻炼。家长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孩子的运动需求和爱好,带领他们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发现他们的运动潜能,要继续引导和创造条件促进体质强、喜爱运动的孩子进行锻炼,为他们课后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和运动量;针对不愿意运动、身体素质不佳的孩子,要充分照顾孩子的兴趣和意愿,积极开展趣味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从培养孩子的体育锻炼兴趣出发,不断肯定和鼓励他们。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体育观和成才观,家长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营养科学知识,合理安排体育锻炼计划的同时,强化孩子的膳食结构安排,促进他们多劳动、多运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作息安排、科学的运动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2.4、促进学生构建终身的体育观

学生自身要正确认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与怯弱行为,合理处理学业负担、身体锻炼与睡眠之间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自身构建终身的体育观。要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根本原因还在于青少年自身。青少年必须树立良好的终身体育观和生活观,将体育运动当成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主动积极并经常参加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主动去承担家庭、学校等的劳动工作,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学生要主动接受家长以及学校的体育活动安排,主动参与的同时,要加强自我锻炼,全面掌握体育锻炼的意义,与其他同伴、朋友等开展有效的体育锻炼活动或者参与劳动,调动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兴趣,面对挫折时要勇于接受、主动面对和解决,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去培养自身的独立锻炼能力,自觉去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在运动会、体育竞赛等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并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为构建终身的体育观创造有利的条件。

3、结语

部分青少年后为主的学生群体懒惰、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不佳、情绪调控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体力不支、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与积极乐观的心态等,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学校教育改革举步维艰、家长针对孩子的成长观较为片面、学生自身对身体健康的认识不全面,要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体育观、学校体育观、家庭体育观和促进学生构建终身的体育观,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1]王天辉.浅析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方法与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4(08).

[2]王欣,邹业兵.青少年女子网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0).

[3]赵可华.浅析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3(26).

[4]吴岗.提高青少年体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方法[J].四川体育科学,2016(03).

[5]王海宽,朱静华.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两种方法[J].田径,2003(01).

[6]孙超.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7(33).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锻炼青少年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发明家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