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庭教育课程创建

2018-03-05 22:04董巍李璠吕惠杨赵峻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

董巍+李璠+吕惠杨+赵峻莹

〔摘要〕本研究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探索符合现代家庭教育理念要求的中小学家庭教育新模式。以现代中小学家庭教育理念为指引,在明晰信息化背景下现代中小学家庭教育应有的目标、内容与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家庭教育经典理论文献梳理、原创实践经验分享、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个性化家庭教育援助等公众号版块推送,全面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与技能,进而提高家校合作共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5-0021-03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着眼点。作为个体生命成长最初也是最主要的外部环境,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正因如此,教育部在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并进一步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培育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作为一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塑造、性格形成的“原生土壤”。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快乐成长。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层皮”的现象却越发严重,相悖教育理念下的孩子变得无所适从、敷衍了事、弄虚作假、逆反成性。偏离“轨道”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效能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落后的家庭教育理念早已不符合现代人才观的要求,家庭教育亟待学校教育的引领与解惑,而熟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心理教师当然是责无旁贷的首要人选。

一、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庭教育实践研究过程

2016年初,辽宁省实验学校心理教育研究室正式启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庭教育实践研究”,以项目研究为依托,拟创建一门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本课程。我们尝试立足专业视角,依托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构建符合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进而引领家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改进家庭教育策略,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素养与技能,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撑、有益补充和积极延展。

实践研究永远是建立在雄厚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的。项目研究之初,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有关的专业书籍,并广泛地梳理了以往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我国的现代家庭教育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学校家长教育更是起步较晚、有流于形式的倾向。虽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问题被研究者们广泛关注,但学校开办的家长学校却并未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同。这一方面固然与整个社会对家长学校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家长学校发展机制不健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缺乏专业人才,教学形式也较为单调,尤其是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从而导致家长参与程度和积极性都不高,家长学校的价值和影响力也就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为此,我们首先将“学校家长教育课程的内容研究”确定为重点。为了提升课程内容的实效性,我们设计了家庭教育现状及专业需求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选取不同年段的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当下我校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炼出適切的家长教育课程维度。数据结果显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觉较困惑的问题是教育能力不足、方法不当,迫切地希望接受专业的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更关注学习辅导和人际关系调控,对协助孩子解决情绪问题、对孩子的情绪支持方面也比较重视;在家庭教育指导路径方面,家长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专业帮助,与集体培训相比更倾向于个别指导,而与线下的集体培训相比,更倾向于接受网络即时互动的指导方式;在指导内容方面更倾向于孩子心理发展、社会能力和亲子沟通方面的指导,尤其对各年段易发的焦点问题的预防比较关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家长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层面有待提升,尚未形成科学的现代人才观、亲子观、教育观和理性的家庭教育态度,但家长们普遍高度认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在前期理论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晰了课程建构的方向。我们认识到,构建科学的现代家长教育课程,首先应树立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以往将家庭教育理解为“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不同,现代家庭教育更倾向于将家庭教育理解为“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强调的是家庭成员彼此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言行举止的交互影响。因此,我们所要建构的这套校本课程,需要系统梳理信息化背景下现代中小学家庭教育应有的目标、内容与实施方式,探索出一套符合现代家庭教育理念要求的校本化家长教育新模式。这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应该具有创新性、开放性、互动性、发展性的特质,而如何充分借助信息化平台达成这些目标成为研究难点。同时我们也发现已有的研究结果中可供借鉴的资料比较有限。

虽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效仿,但心理教育研究室的老师们都是科研骨干,“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是我们的长项。于是我们组建了以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包含骨干班主任、优秀学科教师、家长委员会成员及优秀家长代表在内的研究团队,将项目研究分解为家庭教育经典理论文献导读、原创家庭教育案例分享、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家庭教育热门书籍推荐、定制式家庭教育援助等几个模块,全面展开家长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同时,我们还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中小学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将行动研究过程中的优秀成果编辑成推文,分模块在公众号中定期推送,推进成果应用过程,为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与技能服务。

微信公众号运行一年来,我们发现这种新型的信息化手段弥补了以往学校家长教育即时性、互动性、选择性、吸引力不强的缺陷。

我们的家庭教育理论经典文献导读、家庭教育热门书籍推荐模块,以教育名家名篇、国内外优秀家庭教育视频、心理学教育学好书推荐,儿童读物及免费的优秀教育软件推荐、分享为主,全方位地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素养。endprint

原创家庭教育实践案例及家庭教育经验分享模块,着力推广项目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优秀教师和家长的成功家庭教育案例以及优秀班主任家长教育指导讲座等。这些优秀的班主任、学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健康教师及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真实的个人感悟、经验、收获,为更多的家长朋友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解决问题新途径和可供借鉴的操作性建议。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个人定制式家庭教育援助模块,主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特点及易发问题进行专业引领,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困惑的家长朋友提供公益性的个性化实践指导,成为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专业“伙伴”。家长朋友可以通过留言板、互动微社区、扫描二维码等即时方式,及时联系后台专家,预约在线或线下的专业化家庭教育咨询、培训服务。

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家长接受高质量的家长教育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我们核心的研究团队面临着相当大的工作任务,为此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团队集结、管理、运行模式十分必要。只有随时引入家庭教育精英加入团队共同合作,才能确保行动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借助微信公众号的互动功能,广泛吸纳优秀家庭教育咨詢专业人士加入,提升解决家长个性化问题的实效性;同时利用开放的交流渠道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公众号创建之初100%原创推文的运行模式改变为原创与高质量转载推文并行的模式,立足长远谋求高质量发展。

二、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家庭教育实践模式的反思与提升

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难点与困惑。我们发现通过家长教育课程改变家长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难度很大,尤其是如何缓解家长因过分教养导致的高焦虑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其次我们发现家长教育还应肩负起引领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策略、方法层面的本质区别的重任,避免家庭教育学校化;再次如何更好地发挥微信平台的交互性,确保家长教育的引领、示范、服务作用,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当然,行动研究的过程更使我们坚定地认识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是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与技能的有效途径。首先,专业的中小学现代家庭教育研究团队汇集了优秀家庭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及家长代表,他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次,以项目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最终提炼、形成的符合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要求的新型家庭教育校本课程(包括课程内容、视频软件、教育课件等资源),必将弥补学校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缺失。最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完成了传统家校合作模式向现代化社交媒体平台式家校合作模式的转变,同时也探索出一条社交媒体时代家校协作的新路径。而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借助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也更好地发挥了其在家校合作共育方面的引领作用。2016年12月我们在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下,以“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家长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行动研究”为题,成功申报了辽宁省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期望借此推进我们的实践项目研究再上新台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现代家庭教育实践研究虽然立足校本,但在信息共享的今天,必将发挥出更加深远的教育影响。在这条全新的探索之路上,我们必将越走越坚定!

注:本研究为辽宁省实验学校“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教育实践研究”的项目研究成果;辽宁省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家长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XH20171519 )的中期成果。

参考文献

[1]俞清.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化实例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6):79-80.

[2]余广俊.中国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建构[J].理论月刊,2010(11):87-89.

[3]田旻晟.微时代下的家校互动新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2016(Z1):102-103.

[4]李季.家长学校发展问题对策创新[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4):1-8.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学校,沈阳,110031)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