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和谐从心入手,6S激发学生潜能

2018-03-05 05:51夏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潜能和谐激发

夏勇

〔摘要〕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十七中学基于学校现状,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的情况,在“仁爱”的大环境之下,从“和谐”入手,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将中科院6S高效学习策略引入学校加工改造再创造性地应用,提出了幸福成长策略,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快乐的氛围,让他们幸福地成长。

〔关键词〕和谐;激发;潜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5-0071-03

一、活动背景

(一)学校背景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七中学创建于1983年,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西部老工业区,校史较短,学校历史和文化底蕴积淀不够,未能形成成熟的校园传统文化,学校文化氛围不浓;学生家庭大部分为周边社区村庄或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明显较低。由此折射出学生家庭文化积淀不够。本地生源流失严重,“新市民” (外来务工人员)生源激增,学校现有外来务工子女占在校生的82%,分别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文化背景复杂。因此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段时间以来在低水平徘徊。

(二)心理背景

外来务工人员普遍生活得比较艰难,这些孩子在与本地孩子的交往中,由攀比而产生失落感,所以他们普遍在内心深处有自卑感,有压抑感,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和不安,存有焦虑心理。在行为习惯上表现出来的养成问题较多。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他们态度随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草草完成。

二、基础保障

(一)制度保障

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以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专职心理教师、各级部长、班主任和外聘教师为组员的工作小组。学校制定了《青岛二十七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度》《给心灵一片蔚蓝的天空——青岛二十七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三年规划》等有关文件,以及《青岛二十七中开展成功心理教育的实施方案》。我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每年都会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

(二)师资保障

2007年7月,我校借助外部资源优势,聘请了青岛市四名优秀的心理专职老师在每个周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生心理辅导,四名教师深入课堂,引领学生心灵的成长。2008年9月,调入专职教师一名,并聘请钟志农老师到我校给老师们做培训指导;2009年,学校又外聘李绪坤老师指导我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并设立了李老师工作室。

目前,学校成立了以专职心理教师为首席教师、5位兼职心理教师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生均率高达70:1。学校积极派心理专兼职教师参加各类心理培训,并在资金上大力支持,占学校每年校本培训费用的10%,我们的付出也取得了可喜的回报。我校两位教师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四位获得心理辅导员(中级)资格。

(三)硬件保障

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圖书1500余册,共2万元左右,人均占有3.75本。学校多年来坚持订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报刊,供老师、学生借阅。为班主任订阅《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实务》《中小学班级心理辅导》《心理班会辅导教材》等书籍。

学校现有心理宣泄室、心理放松室、心理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室,全部位于4楼走廊,称为“心理一条街”,总面积为11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配备了心理测量软件、呐喊仪、音乐放松椅、心理自助仪、蹦床、沙盘、藤椅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力求为学生们和老师们营造一个更宽松、温暖、和谐的环境。各室均能高效投入,每天有固定时间专人教师开放,并设有心灵“加油站”,发放“心理健康预约单”,使用率高达18人/周,深受师生欢迎。

(四)活动保障

我校的心理课从2008年9月开始正式在全年级开设,每周一节;在每个学期召开一次大型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每学年举行一次“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每月为学生发放《心灵部落》,家长发放《家校心桥》,每天为教师发放《心灵午茶》,并将教师的辅导的个案收集成册,除此之外,学校每年都会利用假期组织全校教师到校外进行2~3天的心理体验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自我。

三、特色活动一 :和谐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起步阶段,在“仁爱”的大环境之下,我们的心理工作展开是从“和谐”入手的,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并确立了区级十一五课题“外来务工子女和谐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此之下,我们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品牌活动,寓于实践,全程育心

学校全力追求儒家传统教育特色,倾心打造校园儒家文化氛围,以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仁爱”融入心理健康育人,塑造师生优秀品格。并于2010年获得李沧区教体局“传统文化育心灵”教育品牌。走进二十七中学校园,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感受到浓郁的儒家文化对心灵的沐浴。以“礼”为先导,强化修身养性教育,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学生的心灵也在熏染中渐进强大。

(二)全员行动,各科渗透,寓学于乐

在校长带领下统一教师思想,利用教职工会和研讨会等时机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并邀请专家到校做心理健康讲座,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理念,促进学科间的整合,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践行,抓好抓实心理健康辅导课,心理老师与各科教师交流,深入课堂,征求学生的建议,从而确定每一堂课的主题,力求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需求。每一堂都深受学生的欢迎,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心灵在快乐中成长。在活动中,我校学生的心理档案已建成,心理校本教材《成功心理健康教育》也已形成。

(三)心理咨询,沟通情感,融洽关系

我校的6位心理专兼职教师凭着可亲、可信的形象接待并安抚了四百名孩子的心灵。她们采取的心理辅导的方式可谓是灵活多样:一是口头咨询,二是书面咨询,三是团体咨询,四是网络咨询。一直以来,这6位心理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适时适人采用聆听、松弛、系统脱敏、行为改变、理情治疗等技术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并对典型的个案进行耐心、深入细致的研究辅导。endprint

(四)家校互动,社区关爱,整体育人

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的现状,为了提高这部分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2007年11月,我校专门成立了外来务工子女家长学校,每个学期举办两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召开一次家长会,一次座谈会,增强家长间、亲子间交流,帮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亲子沟通技巧,家校联合,共建和谐愉悦的成长环境。自2009年开始,又为家长成立了心理热线,免费为家长们提供心理咨询,并举办了家长心理团体活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方法进行“家长心灵成长工作坊”,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心理辅导网络。

前期的积累,让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2010年达到空前的高度,和谐的氛围在二十七中的校园里大放光彩,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均有较大进展。我们更多的是思索,如何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向更纵深处发展,增加心理健康的内涵。我们想到了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融合在一起,让他们获得健康的人格的同时能够快乐地学习。经过各级专家指导,我们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中科院6S高效学习策略上,6S高效学习策略虽然从字面看是学习有关,但是实际上我校引入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加工改造再创造性地进行了应用,提出了——幸福成长策略,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营造快乐的状态,让他们幸福地成长。

四、特色活动二:“幸福成长”策略

在引入6S高效学习策略时,2010年7月,我校成立了运用“幸福成长”策略的课题研究组。我校同时确立了十二五课题“运用‘幸福成长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我们具体开展的工作如下:

(一)幸福教师成长策略

1. 外出培训

2010年7月~2011年2月,学校指派两位心理教师参加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举办的全国首届高效率学习策略指导师培训;两位老师经过学习考核,获得了全国首届高效率学习指导师认证。

2. 校本培训

这两位心理老师承担对全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任务,让老师们了解“幸福成长”学习策略的内涵,认识其应用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老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塑造以及学业任务完成等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3. 心灵成长工作坊

自2011年9月起,我们以“幸福成长”策略中的营造最佳状态为基点,将教师的心灵成长纳入培训工程,成立教师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心灵成长工作坊”,每周两节培训活动,聘请区心理教研员宗玲老师做团队带领者,开展了“幸福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积极的探索积累,我校形成了“青岛第二十七中学幸福教师校本培训课程”,将实验结果以课程形式呈现,并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保证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学校工作的长效、有序运行。

(二)幸福学生成长策略

2010年9月,心理教师向初三学生宣讲“幸福成长”超级学习计划及实施策略纲要,激励学生主动报名参与实验,通过辅导教师与班主任协商,选定来自四个班级的18名临界学生(即在普通高中录取线上下、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为被试,开始了课题研究实验活动。

2010年9月~2012年6月,对实验学生的培训,每周利用一个午休时间,帮助学生从确立目标到完成目标。我们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每次辅导的具体目标,把目标策略和营造最佳学习状态训练作为辅导的重点内容,通过故事讨论和体验活动等灵活多样的辅导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开悟学生智慧。我们设计了20次辅导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态度、行为、规划和实现目标的关系,对改变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两年的实验,我校将“幸福成长”学习策略纳入了学校课题“情志育人”的系统中,总结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升、学校发展的规律性做法,在对实验组学生授课和辅导的基础上,形成了青岛第二十七中学“幸福成长”高效学习策略学校课程,从2012年秋季开始,此课程在全校各年级开设。

五、硕果累累

通过10年的努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成为我校的育人特色,结出了累累的果实。

(一)学校内的变化

二十七中的老师们心理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学生学习心理素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科老师感受最强烈的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知道了如何去学习,自信心树立起来了。

(二)校外荣誉

2007年10月,青岛二十七中学被区教体局评为李沧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攻坚基地;2008年1月,荣获第五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荣获“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11月,学校心理健康活动“传统文化育心灵”成为李沧区教育品牌;2010年12月,我校心理校本教材《成功心理健康教育》被评为李沧区优秀校本教材并获得省第二届全省中小学优秀课程资源二等奖;2011年2月,我校成为了李沧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驻地,承担了一部分社区心理辅导工作;其中,我校的十一五课题成果及档案于2009年12月在青岛市做了现场展示,十二五课题阶段成果《以6S学习策略促进情志育人的研究报告》于2012年9月在山东荣成召开的省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暨学习心理辅导专题研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2015年9月,学校被评为青岛市初中惟一的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这一切,激励着我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第二 十七中学,青岛,266041)

编辑 /巨明珠 终校 / 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潜能和谐激发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创客”对大学生价值潜能研究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