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知行合一”之门的方法与心法

2018-03-08 09:43陈春花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法明哲知行合一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讲座教授、BiMBA商学院院长)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确实不易实现,但是,我仍然愿意去尝试,通过课堂来展现它的可能性。对于有心的学习者来说,一定要体会到,这两个儒家核心教育理念的背后,都需要有很强的“无我利他”之心,也就是“公”心(公平、公正、公开)。不管是启发思考、好问察言、立人立群或……,都需要站在中心点的人(如,领导者、教师)有“无我”之心,用爱心、“公”心育人,用更大的格局与境界衬托出他人,真正地“利(立)他”。这种思想的领导力,比威权领导力更能深入人心,生生不息。

在结束之前,我要再次强调,“明哲”方法与心法虽然诞生于课堂,却适用于企业管理与人生的各个层面。今天,我提出“明哲”的心法与方法,乃是希望帮助大家更快、更容易地彼此对接。从长远来看,我更希望每个人都能发展自己的方法与心法,一起努力来连结分隔的社会,藉此“把世界变得更小”(我一生努力的目标)。

【点评】

管理领域的“知行合一”对于每一个实践者和研究者都是一个明确的检验,而在能够不断以此推进自己的研究、走入实践、走入管理教育的学者中,明哲老师是佼佼者,他的这篇论文介绍了他是如何借助于华夏智慧展开“知与行”的教学的,这一套方法被命名为“明哲方法与心法”。

“明哲方法与心法”有六个维度:启发思考、好问察言、立人立群、高感触动、群智众享、用心深细。用明哲老师的话说:“这六个维度,道术合一、体用双融。”最难能可贵的是,明哲老师不仅提出这六个维度,更是用他自己在教学、研究和咨询中的实际做法,逐一拆解和解读每一个维度的内涵和做法,这已经是“知行合一”的明示。

如何展开管理教育,对于人们学习和理解管理本身具有特殊的意义。很多时候,实践界无法真正理解管理的本意,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教育者自己没有理解管理本身的意义。如果管理教育只是照本宣科,或者只是做知识传递,没有把管理知识与管理实践有机地融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明哲老师为了做到“知行合一”,给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而是一位“伴读”者。伴读的内涵包含了知识传递、智慧启发与学员个人反思的整个过程。这样的陪伴,“可以让学员去思考问题与概念的本质,而非只关注字面上的意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方法与心法,由此方可打开“知行合一”之门。

猜你喜欢
心法明哲知行合一
GPS定位精度研究
GPS定位精度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模大样
High-resolution boosted reconstruction of γ-ray spectra∗
《杂病心法要诀》对《金匮要略》的继承与发展
潜阳封髓丹临床运用心法
与鹰共舞的人
简介道家丹经《天仙金丹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