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交通运输篇结构创新初探
——以《南宁市志》交通运输篇为例

2018-03-18 11:09陈洪毅陈莉莉
广西地方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用航空国道志书

陈洪毅,陈莉莉

(1.广西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广西 柳州 545006)

第一轮广西区、市、县地方志交通运输篇大体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第一种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民用航空各块内容平行设置为“分志”,各“分志”自成一体,独立成志,公开出版的省、市志中有《广西通志》《南宁市志》《柳州市志》《南宁地区志》4部采用这一结构,占已出版省、市志总数的44.4%。这一结构类似于平列诸目体结构,为了区分方便,本文称之为平列分志结构。第二种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民用航空合编为“篇”或“章”,用一个较大“概述”总揽全篇,公开出版的市志中有《桂林市志》《梧州市志》《北海市志》《柳州地区志》《梧州地区志》5部,约占55.6%。已经出版的第一轮广西县志交通运输篇中,绝大多数采用这一结构(部分与邮电合为“篇”“章”,《马山县志》《贵港市志》(县级)名义设“交通运输(邮电)志”)。这一结构本质上属于章节体结构。

已经公开出版的第二轮广西省市志书中,《桂林市志》《北海市志》《河池市志》交通运输篇继续采用章节体。《广西通志》舍弃平列分志结构,采用章节体结构。《南宁市志》初拟采用平列分志结构,但在完成初稿后重新审定篇目,转而采用章节体结构。目前广西省、市级地方志中,只有《柳州市志》(定稿未出版)保留平列分志结构。已出版的县志交通运输篇,全部采用章节体结构。

一、《南宁市志》为何调整交通运输篇结构

《南宁市志》为何要舍弃平列分志结构,转而采用章节体结构?有人认为是保持整部志书结构统一的需要。然而笔者从《南宁市志》结构调整的实践看,调整是为了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克服存在不足、找准更合适的结构模式。

(一)适应客观形势发展调整篇目结构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十条:“志书篇目的确定和取舍,应从现代化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的实际出发,既要继承旧志的优良传统形式,更应有所创新增益”。第一轮广西地方志交通运输篇结构设置,实质上是各地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状况的客观事实反映。南宁市、柳州市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民用航空均衡发展,都比较发达。同时,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民用航空分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因此,《南宁市志》《柳州市志》交通运输篇设立平列分志结构,客观反映当时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民用航空均衡发展的客观事实。南宁市、柳州市之外,其他市、县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民用航空4种交通运输类型未能够实现均衡发展。如桂林市民用航空较为发达,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也有长足进步,但是水路运输受河流限制,仅以旅游航运为主。北海市是沿海开放城市,水路运输较为发达,但是铁路运输、民用航空欠发达,1995年7月才通铁路。4城市之外其他市、县交通运输类型发展则更不均衡,一些山区县,只有公路运输和少量水库渡运。因此,南宁市、柳州市之外的地市、县市采用章节体,也是当地交通事业的客观反映。《广西通志》设立平列分志结构,则体现整个广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综合情况。

第二轮《南宁市志》交通运输篇采用“章节体”结构,从本质上看是适应客观形势发展需要作出的调整。近20年特别是开展第二轮地方志编修以来,各地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分工协作、协调配合,“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水(海)陆联运、公铁联运、航空包邮等逐渐成为新常态。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提出“设立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标志“大交通”体制机制基本确立。因此《南宁市志》舍弃“平列分志”结构采用章节体结构,完全是适应“大交通”体制机制的需要。

(二)平列分志结构的劣势

平列分志结构各块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没有总体概括,优势是便于分派撰稿任务,对编纂能力要求相对低一些,各个分志成稿后经粗浅加工即可组合成稿,简单易行,省时省力。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

1.编修过程中难以把控主题和篇幅,增加统筹编纂难度

平列分志结构各块普遍认为,分志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各块内容资料“一个都不能少”“这个也重要,那个也重要”,一些可有可无的内容“有,总比没有好”甚至有个别撰稿人不同意编辑部修改意见,拒绝配合进一步编修。初稿收上来后存在“跑题”“轻重混杂”、篇幅失衡等现象,增加统稿、总纂难度。

2.条块分割,割裂各块内在联系

各块往往根据本行政主管部门的分工或管辖范围撰稿,一般很少顾及其他部门负责的业务,各志自成“小体系”,造成“条块分割”,割裂与其他运输类型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不利于揭示整个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前因后果和规律,一些交叉管理或无部门管理的方面存在较大内容缺陷,给读者阅读带来诸多不便。如,按广西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高速公路”由自治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专管,“国道”“省道”大都由自治区公路管理部门及其下属的区域公路管理部门管辖,市、县交通管理部门只管辖少部分“省道”及“县道”“乡道”,仅仅向市、县公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公路运输”资料,就极其容易造成资料重大缺漏。又如,道路桥梁建设或改道,让一些渡口失去利用价值甚至逐渐消亡,如果读者仅从“水路运输”分志上看到重大变化,会产生较大疑问,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才找到答案,明显不如章节体结构,通过篇下的“概述”或者同一篇前后内容,即可找到答案。

3.各块自成体系,“专业志”倾向严重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应当比较“综合”反映客观情况。而平列分志结构下,各块客观上存在相对独立性和发挥空间,那些内容资料较多的,往往初稿篇幅巨大,内容过多过细。例如,《南宁市志》原拟按平列分志结构,各分志来稿部门化现象十分突出,“铁路运输”提交的初稿与其编纂的《广西通志·铁路志(1991—2005)》一致,内容过细,“专业志”痕迹较重,其中“机车运用”节,节下设“机车配属”“机车乘务”“机车交路”“机车索引定数”等目。“车辆运用”节,设“客车运用”“货车运用”等目,“客车运用”记述客车的库列检、客列检、整修及质量鉴定、检修等内容,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懂,带有十分明显的“专业志”痕迹,偏离“地方志书”综合性要求。

(三)章节体结构的优势

章节体结构特征是总体内容相对统一,张驰有度,统分结合,增加一个概括简要的“概述”,驾驭全面,使读者一开卷就知道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大势大略,优劣利弊。劣势是标准要求高,费时费力,需要较高统稿总纂能力和“概述”归纳综合能力。与平列分志结构相比,章节体结构有如下优势。

1.章节体结构更加适合社会大众的认识规律

通常,规格较大、内容较多的地方志作品往往先用一个“概述”或“综述”,高屋建瓴概括说明整个行业的基本情况,然后分门别类进行具体记述。这样通过综合情况对全书起统领的作用,从综合到专项、由全面到具体,将数万以至数十万字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符合人类认识规律,因而“概述”或“综述”“志序”常常是志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织部分。采用章节体结构,篇下设“篇下述”,不但能够起到较好统领整个交通运输行业,还能够宏观反映不同运输类型连续性、可比性数据对比和行业全面发展变化情况。如果采用平列分志结构,虽然总体上简单易行,节约编修时间,也可以将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四大块写得异常丰满,但是终归缺乏一个综合概括的内容,显得“条块分割”“互不搭边”,不适合普通群众读志用志的需求。

2.章节体结构客观反映交通运输行业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

采用章节体结构,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变化及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者彼消此长的客观变化、“大交通”带来的便利等等,时代特征十分明显。

3.章节体结构便于承上启下,为下一轮修志篇目设计提供新的模式选择

从发展趋势看,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交通职能整合、实行“大部制”改革是一大趋势。志书编修应适应这种变化,选用“总—分结构”,为下一轮交通运输篇结构设计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选择,一些第一轮、第二轮志书未记述的内容,如城市交通、快递物流等,也可以按照章节体结构的思路,方便纳入“大交通”范畴。因此,当前章节体结构实际上也是一种积极探索完善的过程,可以起到一定启承作用。

二、《南宁市志》交通运输篇结构创新实践

“应当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去处理结构问题,尽可能使真实的史料与合理的篇章结构达到完美的统一”①仓中华、高行舟:《对地级市创修志书篇目设置的几点思考》,宿迁史志网2013年12月2日发布。。第一轮《南宁市志》交通运输篇采用平列分志结构,分设内河航运志、公路交通志、铁路志和民航志,在人力不足的客观条件下,历时12年完成。第二轮《南宁市志》交通运输篇初拟承袭平列分志结构,分设公路运输志、铁路运输志、内河运输志、民用航空志四块内容。但在初期编纂过程中发现,各块内容越来越趋于“专业志”倾向,难以从总体上反映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编辑部在完成初稿的情况下对结构进行调整,主要做法如下:

(一)突出时代特征设计篇目结构

将公路、铁路、水路、民用航空四种运输类型内容整合设为“交通运输篇”,分章设置“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民用航空”四块内容,各章结构大致按照“机构—线路(设施)—运输—管理”的框架分节设置,各节按业务范围及工作需要设“目”,“目”下设“子目”,一般不设“子子目”,有关内容一般按照层级关系分段设标题或者按附属资料进行记述。一方面继续保持第一轮志书章节体合理结构,即按照事物产生发展过程设计“路、设施—运输—管理”基本构架,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第一轮志书4个分志及各章,在第二轮志书分别改设为章及各节,近似于分志降为章,章降节,节降目;各章之前统一设“机构”节(全志统一),解决第一轮志书因实施主体名称变更而带来的阅读困难问题,纯管理业务,放在最后一节;设篇下“概述”将四大块内容归纳概括,构成统分结合、排列有序、一部多篇、章节繁茂,形似“树干”构架。总之,篇章节体结构严密,立体感强,主次清晰,层层统辖,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既保持各分块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又能够很好集中记述,突显发展主题。

表1 两轮 《南宁市志》交通运输篇结构对比表

(二)突出地方特色调整内容排序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十条指出“市、县志是地情资料书,突出地方特色是关系地方志的生命所在”。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交通环境、交通资源、运输业态不尽相同,交通运输篇绝不能强求千篇一律,或照搬优秀志书,应当按照地方交通运输情况的实际,从篇目结构上把握好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熟先熟后的问题。一般以与地方经济社会密切程度排列交通运输行业在志书中的位次。如第一轮志《南宁市志》是创修志,综合考虑水路运输最早出现且长时间占据主要位置,排“内河运输”为先,“公路交通”与群众生产生活最为密切,排其后,“铁路”“民航”再排其后。第二轮地方志记述时限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阶段,很有必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客观、真实地记述其变化,对交通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排序进行恰当调整。如表二数据显示,《南宁市志》交通运输篇志按客货运量多寡、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疏密程度排序,将群众最直接、最常用的“公路运输”排第一,“铁路运输”排第二,“水路运输”排第三,“民用航空”最后。

(三)统筹全篇设计各块内容及篇幅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十条指出“(志书)各篇目内容应……力避重叠,或繁简失当”。章节体结构条件下,各块内容都是整篇内容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更加注意保持整体上的结构严密、内容精练、繁简得当。调整为章节体结构后,《南宁市志》注重提高统筹全篇和把控各块内容与篇幅的能力,特别是编纂阶段统稿、分纂、总纂三个环节,按重要程度安排各块内容篇幅,最为重要的,安排较大篇幅;次要的或与普通群众生产生活关系较疏的,安排相对少一些篇幅,并以此加大初稿修编。成稿后,初稿到定稿,平均精减70.17%以上,各篇精减率27%~83%不等,其中“铁路运输”“民用航空”字数精减率80%以上。终审稿到定稿,精减率6.97%,其中,“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精减25%以上,而“公路运输”增加37.64%。各篇平均篇幅27.08千字,最多的“公路运输”43.15千字,最少的“民用航空”14.51千字,各篇内容多少呈7000字左右递减,可称“繁简得当”。

表2 1990年—2005年南宁市四种运输类型客货运量情况表

表3 第二轮 《南宁市志》交通运输篇初稿、终审稿、定稿字数变化情况表

三、准确把握几个涉及篇目结构的关系问题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交通运输篇结构创新,不是“完全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创新,其中应当着重处理几个关系问题。

(一)正确把握综合志与专业志关系

与专业志相比较,地方志书是综合志,交通运输篇提供的初稿往往过多过细,具有明显的专业志色彩,背离章节体结构宗旨。如南宁铁路局编修《广西通志·铁路志》且成书较早,全书94万字,提交给《南宁市志》的初稿掐头去尾,删掉不属于南宁市的内容,总计19万字,从结构到内容,都带有明显的专业志色彩。要使这些内容有效地服务综合志章节体结构,就必须处理好“综合志”与“专业志”之间的关系,明确地方志书“综合”属性,提高对资料内容准确把握能力,删除过多过细的内容,保留“存史”“资政”“育人”及人民大众需要的资料内容。

(二)统筹处理好“建”“运”“管”三者之间关系

“建”“运”“管”是交通运输中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的共性问题。“建”是基础,没有“建”谈不上“运”和“管”,服务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也无从谈起。“运”是目的,即交通运输的基本功用就是完成旅客、货物的位移。“管”是手段,是为了更好实现“运”,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道路就可能无法畅通,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就会失去保障,也就无法实现“运”。因此“建”“运”“管”三者不可缺少,而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联系最紧的是人的出行、货物的运送,这些都是通过“运”来实现的。基于此,在章节体结构安排的交通运输篇目中,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要突出“运”的内容,弱化“建”“管”的方面。

(三)正确处理“越界而书”与地方实际情况的关系

地方志书原则要求不能“越界而书”,章节体结构强调“统分结合”“内容有机统一”,并不否认记述一些突破时空界限的内容,特别是交通运输篇有关运输线路、港口河流、运输网络等,联接数省区甚至全国,时空间上与外界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如果机械执行不能“越界而书”,那么极为可能割裂事物内在联系,也难以找到相应资料、数据,而一旦缺乏资料数据支撑,志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保证志书内容的有机统一和资料的完整性,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收录与本地信息相关的资料,作为志书主体资料的补充和完善,构成相关资料有机结合的整体。如第二轮《南宁市志》交通运输篇将南宁市“国道”放在《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1992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年)、《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大背景下进行记述,首先记述上限时段南宁市“国道”走向、数量、里程,其次按重要时段记述“国道”变化、修建改造情况,附“国道主干线”情况表、国家高速公路南宁境内路段情况表、国道改造情况表等3个表格,读者阅读时,清楚认识到南宁市“国道”是全国“国道”的一个部分,并了解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有关知识,由此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较为立体的空间印象。

此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有很多时限内修建完成其中一部分或阶段性投入使用的情况,编纂过程中也应当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收录。

(四)准确把握资料信息有用与无用的问题

由于交通运输篇的资料内容由多个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其中很大部分资料不由市、县行业主管机构负责。如铁路运输完全由“铁老大”负责,与地方没有太多业务联系,公路运输按国道、省道、县道及高速公路分属不同机构管辖,市级、县级缺乏相应资料、数据,编纂者应当提高资料收集分析能力,一是善于从众多业务主管部门收集资料,二是要严格按照篇目结构的设置,严格把控资料有效信息,一般而言应当区分入志资料、保存(备用)资料、无效资料三类进行筛选,保证志书资料有效信息“横不缺项,竖不断线”,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捡了绿豆,丢了西瓜”。

(五)技术等级与行政等级明确区分的问题

交通运输记述的线路、场站等常常既有技术等级,又有行政等级,两类标准划分是十分明确的,设计交通运输篇篇目时也应当区分明确,不能将行政等级分类和技术等级分类混为一谈。常有人辩称:“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对于当地特别重要,所以特别列“目”与“国道”“省道”并列或列“子目”放在“国道”“省道”之下,如某第二轮交通运输志稿送审稿中,在“国道”节下设4个“××二级公路”的目。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错误的根源不是不了解两类划分标准,而是混用分类标准。事实上,由于公路建设投入巨大,初期以改扩建“国道”技术等级为主,有不少“国道”技术升级为“二级公路”“一级公路”等;后期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全国新建许多“高速公路”,但是不一定列为“国道”,所以“高速公路≠国道”“二级公路≠国道”,两类标准必须区分明确,要熟悉专业知识及相关资料,避免结构创新出现“邯郸学步”的现象。

总之,第二轮《南宁市志》交通运输篇创新探索章节体结构,提供一种思路性的选择,既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一些未记述的内容,如城市交通、快递物流等。同时,这一思路不仅仅局限于“大交通”范畴,同样对“大农业”“大城建”等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有关内容有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民用航空国道志书
插电混动车跑318国道到底什么感觉 魏牌摩卡DHT-PHEV
国道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方法探讨
民用航空发动机短舱雷电防护设计及验证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民航局公布已获批准的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清单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民用航空测距信号对北斗导航信号的干扰分析
民用航空测距信号对北斗导航信号的干扰分析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电子月票卡在205国道唐山段的选型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