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川东北地区水稻直播优质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2018-03-19 16:26焦全爱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稻株幼穗分蘖

焦全爱

(四川省南部县农牧业局,四川 南部 637300)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种、培育水稻生产的一项技术。与移栽水稻等方式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生育期短,高产高效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种植,因此呈现出逐渐发展扩大的趋势。笔者近年来进行了相关探索,现以川东北的水稻生产为例,就水稻直播优质丰产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合理选择品种,是直播稻丰产的基础

直播稻根系分布浅,群体大,易倒伏,为此应选择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力适中、抗病力强、植株较矮、抗倒力强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如花香7号、旌优127、宜香4245、以及鹏两优187等。

2 适时整地播种,是直播稻丰产的前提

2.1 精细整地,施足施肥

直播稻对整地质量要求较高,要做到早翻耕,耕翻时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00~300kg、40%(20-10-10)复合肥25~30kg、碳铵20~30kg或尿素8~10kg作底肥。田面整平,高低落差不超过3cm,残茬物少。每隔3m左右开1条畦沟,作为工作行便于施肥、打药、除草等田间管理。同时开好“三沟”,做到横沟、竖沟、围沟“三沟”相通,沟宽0.2m左右、深0.2~0.3m,田中排水、流水畅通,田面不积水。待泥浆沉实后排干水,厢面晾晒1~2d播种。

2.2 选晒种子,浸拌处理

一搞好晒种。选择发芽率达95%以上种子,薄薄地摊开在晒垫上,晒1~2d,做到勤翻,使种子干燥度一致;二做好选种。晒种后,剔除混在种子中的草籽、杂质、秕粒、病粒等,选出粒饱、粒重一致的种子。用食盐水选种,水∶食盐为5∶1;将种子倒入配制成的液体中进行漂洗,捞出上浮的秕粒、杂质等,然后用清水冲洗3次;三浸种。浸种目的在于使种子吸足水分,发芽整齐,出苗早。将选好的种子用40℃的温清水浸种12h,然后用300倍石灰水浸种消毒12h,或者用0.3%硫酸铜液浸种48h;消毒后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清水浸种2~3d,浸泡过程中注意换水透气,待种子颖壳发白时将其捞出,沥去多余水分;四拌种。浸种后用种衣剂包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0.3%,然后阴干备用。

2.3 适时播种,注重方式

一是选择好播种时间。适时播种是一播全苗的技术关键。一般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迟播10~15d,直播适宜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长江流域的播种时间为4月上中旬;二是注重播种量与播种方法。小面积种植,采用人工直播的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只要做到均匀播种就能获得均衡出苗生长的效果。常规稻直播播种量为15~20kg/667m2,用手直播比较容易。但杂交水稻用种量一般为2.5~3kg/667m2,用手直播难以做到均匀播种。为了播种均匀,可以将常规稻的稻谷炒熟,使其不能再发芽,然后均匀拌入杂交稻的种子内进行播种。有的地方还采用颗粒肥料代替炒熟的稻谷一起播种,效果也很好。若种植面积较大,也可以采用水稻直播,调整好播种量后,直接进行播种。播种过程中要防止漏播和重复播种。

3 加强播后管理,是直播稻丰产的关键

3.1 注重苗期田间管理

水稻播种后,8~10d就可以出苗。从播种到水稻4叶前统称为苗期。直播水稻在苗期管理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注意查苗、补苗。水稻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要及时移密补稀,使稻株分布均匀,个体生长平衡;二是搞好水浆管理。直播水稻播种后的水浆管理要求做到稻田排尽水,田面不积水,保持湿润。如遇干旱要勤灌“跑马水”,下午3点以后灌水,当晚排尽水,确保水稻扎根立苗。在稻苗2叶1心后浅水勤灌;三是做好追肥。在稻苗2叶1心至3叶1心期,每667m2撒施尿素15kg、钾肥75kg,促进早分蘖,以达到计划苗数;四是抓好病虫草害防治。在稻苗2叶1心时,每667m2用40%福戈水分散粒剂10g+30%爱苗乳油10mL,对水30~40kg,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病虫害。稻象甲是水稻生长早期的重要虫害。其成虫主要啃食稻叶,受害叶有白条斑,幼虫蛀食稻根基部,受害株易倒伏。严重时会减产50%以上。可以在水稻立针期每667m2用40%福戈水分散粒剂10g对水30kg喷雾防治,施时田间要建立水层,同时田埂四周2m内要全部喷药。在水稻2~3叶时,稗草正处于3叶期前,将田水落干后,每667m2用50%杀稗快可湿性粉剂75g+10%水星可湿性粉剂100~20g对水5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必要时,辅以人工除草,减少杂草的危害。

3.2 做好分蘖期管理

从水稻幼苗的第4完全叶形成起到稻穗开始分化,为分蘖阶段。水稻的大部分叶片和根系也都是在这一期间形成的。一是要浅水勤浇、适当晒田。直播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要保持水层3~4cm,这样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无效分蘖发生。当水稻生长过旺时,可结合排水晒田,控制其生长,减少无效分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二是巧施分蘖肥。在水稻分蘖后期幼穗分化前,根据天气情况和苗情施1次长穗肥,追施尿素10~15kg/667m2,可增加有效穗,促进穗粒形成,防止颖花退化;三是注意病虫害防治。分蘖期要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蓟马等病虫害。白叶枯病的发病症状是:水稻受害后,先侵害叶尖或叶缘,形成黄色长条形病斑。后期在叶面上有小珠状菌浓,叶片发黄发白,严重时植株枯死。防治方法是:用40%福戈水分散粒剂对水喷雾。稻蓟马以成虫、若虫锉吸叶片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枯黄,严重时一片枯焦,形似火烧。可在若虫发生盛期,用40%福戈水分散粒剂喷雾,用药8~10g/667m2,加水30~40kg。

3.3 注意拔节期管理

水稻分蘖高峰期后,稻株从发根节以上的节间开始伸长,称拔节。直播水稻拔节期的田间管理措施有:一是施拔节肥。如果拔节期发现稻株叶黄缺肥,每667m2施用尿素2.5~5kg;二是防倒伏。在直播水稻栽培过程中,应做好防倒伏工作。在拔节期施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50~300mg/L,可有效控制茎基部节间的伸长,防止倒伏;三是病虫害防治。水稻拔节期也是纹枯病的多发期,该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鞘发病先在近地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条件适宜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会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并可能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每667m2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0.1~0.15kg,对水50~100kg.

3.4 加强长穗期管理

水稻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在田间管理上,应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一是巧施长穗肥。水稻抽穗期,应看苗施肥,如果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应追施适量的速效肥料。可在水稻出穗前15~18d,选在下雨前后,每667m2施尿素30~45kg,也可在晴天采用叶面追肥,用尿素3kg加磷酸二氢钾0.6kg,对水30~45kg喷施。生产实践表明,如果长穗肥的用量和施用时间把握恰当,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二是水浆。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的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因此,这一阶段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一般应保持水层深6~10cm,以控制水温;三是防治病虫害。水稻穗期是稻瘟病、稻曲病的多发期,尤其是穗颈瘟、稻曲病发生严重时,导致水稻产生大量白穗或瘪粒或孢子,影响产量和品质。同时,穗期也是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稻田螟虫发生和危害较重的时期,它们以幼虫蛀入稻株茎秆中取食,使稻穗空瘪率增加,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应加强预测预报,尽早防治。其防治方法是:在水稻破口初期每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30g+33%阿维·抑食肼可湿性粉剂60g+2%井冈·蜡芽菌悬浮剂100g(或30%爱苗乳油15~20mL)对水40~50kg喷雾。若当年气候异常,在齐穗期要再施一次上述药剂。另外,若叶蝉、稻飞虱等害虫发生,将33%阿维·抑食肼可湿性粉剂改为40%福戈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等。

3.5 不忘结实期管理

结实期是指从水稻出穗开花到谷粒成熟的这段时间,一般中熟品种需30~35d。水稻在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一是合理管水。在水稻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即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1~2d,再灌1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3~4d,再进行灌水。收割前7~10d,把田中的水放干;二是补施粒肥。水稻在灌浆期间,如果氮素不足,会造成叶片早衰,光合产物减少。因此,出穗后发现叶色过早落黄,应该酌情补施1次粒肥,肥料种类和用量为每亩稻田施用7.5~15kg纯氮。对于那些前期肥料施得多,生长正常的稻田可以不施粒肥,但为了粒饱、粒满,米质优良,也可以每667m2稻田叶面喷施2%~3%的过磷酸钙溶液100kg或0.2%~0.3%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50~75kg。

4 坚持适时收获,是直播稻优质的保障

坚持适时收获,也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环节。过早收获青米多,谷粒轻,而且轧米时碎米增多,质量降低。收割过迟,造成穗上发芽和落粒,影响产量和质量,反而得不偿失。适宜的收获期,一般掌握在90%熟时,稻株的主穗已经全部发黄,有70%梗已干枯,谷粒已经全部变硬时,应及时抢晴天收获。

目前生产上,通常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可以一次完成水稻的收割、脱粒、茎秆分离、谷粒清选等多道工序。早晨有露时收割最好,可以防止落粒,减少损失。收获后应及时晾晒,防止潮湿霉烂降低品质。切忌长时间堆垛或在分路上打场曝晒,以免污染和品质混杂。如果遇到雨天,则应及时收藏遮盖,在入库前做好粮食精选,保持优质水稻商品粮的纯度和质量,从而实现水稻优质优价和高产。

猜你喜欢
稻株幼穗分蘖
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基于触感引导的小型水田行进底盘自动对行方法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基于触觉感知的水稻行弯度测量装置设计与试验
四分体期低温胁迫对2个小麦品种幼穗结实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基于茎基部分区边缘拟合的稻株定位方法
高粱幼穗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