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03-29 02:08徐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2期
关键词:建筑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徐雅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建筑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通常作为景观设计专业院校的主干课程,但随着近几十年我国设计学专业院校对应用型学科的重视和发展,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旅游管理等专业在主体教学阶段也纷纷引入此门课程作为学科互联共融的举措,尤其在西亚斯这样的中外合作民办院校更是需要培养出具有技术精、专业强、创新力的复合型人才输出。那么针对建筑学专业背景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该如何在课程教学上进行革新与调整,是该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通过学科互融的特色教学设计改革办出西亚斯建筑学院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品牌建设。

1 建筑学专业下学习景观课程的意义

虽然建筑学、景观学、艺术设计学、美学等学科发源更早起源于欧美国家,但从中外园林历史发展可见,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东方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西亚园林体系)当中,以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至今仍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这就有必要在我国设计专业院校认真重视风景园林课程的学习,运用设计手段将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在学习中外建筑史的同时,亦无法将景观发展的学习割裂开来,因为从城市发展历史来讲,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的行为都是依附建筑内部空间和景观外部空间来实现的。“景观是建筑的延伸”,固然,建筑学学生无论在课程学习中还是本科毕业前都有必要对与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景观设计作以必要掌握。

(1)课程基本介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园林、景观专业院校为学科基础课,在低年级开设学习,学时通常为48 或64 课时,而在该院建筑学专业下为专业必修课,在高年级开设学习,学时为32 课时,建筑学本科四年级属于设计拓展阶段,逐步将建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是继三年级建筑学相关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之后在四年级开设的第二个相关课程学习,保证建筑、景观和城市规划之间的知识联系,促进专业交融,旨在建筑学体系下完成本科教育前的专业完善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目的在于毕业生在就业岗位能够具备为建筑做一般性的环境设计能力。

(2)教学特色剖析。虽然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在专业知识结构与就业岗位千差万别,但作为设计学范畴和社会实践两方面来讲,仍能找到二者的共性与联系。同属于设计学下的风景园林和建筑专业,针对具备成熟的建筑学基本知识体系下的学生,在景观课堂上的讲授更应改革创新,打破以往传统的单一造景讲授,取而代之找到二者的共性——“空间”。从“空间”角度着手,将其串联。无论是建筑内部空间还是景观外部空间,我们最终发现其设计共同点都是在打造封闭、半封闭、开敞、半开敞空间;设计序列均为“起承转合”模式。对于建筑学来讲,可通过墙来打造封闭空间,阳台打造半开敞空间,露台打造全开敞空间,地下室造就地下空间;同理,对于景观学来讲,灌木打造封闭空间,景墙打造半开敞空间,广场、静水面打造全开敞空间,下沉广场台阶造就半地下空间;对于建筑学来讲,大门入口是起,过道走廊楼梯是承,辅助功能房是转,主要功能房是合,对于景观来讲,入口广场是起,游园道路是承,特色节点是转,核心景观空间是合。由此看来,建筑和景观都是运用各自专业领域的元素来打造宜人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2 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安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课程自2011 级建筑学专业开始实施至2015 级建筑学专业至今5 届,2011 级建筑学专业首次进驻此门课程,因建筑学专业学生首次接触相关环境设计类相近课程,故在教材选用上选用了《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教材,内容简单易懂,便于建筑学学生理解,且其中制图基础知识、平立剖及透视图画法章节在建筑学一年级的《建筑初步》和《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中均有讲授,同为设计类专业的低年级基础教学,故在2011 级教学大纲中,此部分不做重点讲述,综合教学内容安排如下:风景园林绪论、概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设计要素、建筑外部空间园林环境设计的基本方法等章节;将教学重点放在概述中的风景园林历史、园林设计要素和建筑外部空间园林环境设计的基本方法三部分,将景观结合到建筑进行融合教学。

自2012 级建筑学专业课程计划开始,逐渐与建筑学专业核心课程《建筑设计》进行结合,建筑学三四年级建筑设计题目为居住区、城市综合体设计类型,故秉承《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建筑学专业辅助环境设计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中明确增加了居住区绿化环境设计、景观改造与城市更新专题,使课程教学更加依托建筑学核心课程,有针对地进行课程共融,使学生学有所用,此教学大纲使用两年至2013 级。

自2014 级级建筑学专业课程计划开始,在教材选用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李铮生的教材内容安排更加系统完整,更符合建筑学相关环境课程的教学要求,故教学内容修整为风景园林概述、中外园林历史发展、园林布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构成要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公园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及园林规划的设计程序及现代倾向等章节,此次调整增加了园林布局章节,将重点章节的专题明晰提取出来,如园林史,依托于建筑设计课程的专题也重新调整为公园广场景观设计和居住区景观设计,因考虑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处于四年级阶段,需要辅助回顾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提高四年级设计作业、为毕业设计及未来就业进行辅助教学,这些阶段的建筑设计课题类型的相关环境设计训练均划入公园广场景观设计专题,故在2015 级建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将公园广场景观设计专题调整为6 课时,其他章节不变,至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已基本完善成熟。

(2)考核设置。课程考核是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收获与能力的测评,更是对教师教学内容设置合理与前瞻性的反馈,建筑学专业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考核则是以风景园林为基础,对建筑做一般性环境设计能力的最终考核。在考核设置中更是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在开课伊始安排马克速写景观表现小作业,便于建筑学学生更快理解风景园林的学科入门,感官上对景观环境最终效果有所了解,亦是对建筑学低年级初步课的再回顾,期中作业结合现代景观流行前沿创新性的安排“复合型交往休息设施小品”,使学生充分发挥建筑学专业的设计能力,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唯一一个与建筑学相通的设计要素——景观小品,使学生既可以强化复习建筑空间设计能力,又能在较短时间设计出一个在室外场地具有功能复合型的休憩设施,并指导学生参加景观设计类竞赛,期末作业更是需要结合三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城市综合体设计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外部环境设计,达到一专多能的学习和教学效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课程的期中作业和期末作业以及未来对四年级专题大作业进行设计参赛,促进建筑学学生跨学科交流,及时掌握设计界一流设计理念、一流设计方法,为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以老生带新生的方式在学院年级间形成稳定的传承态势。

3 结语

通过对风景园林课程改革,一方面提高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度改革业务能力,激发工作激情与创造力,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促进中西合璧,内外兼修的西亚斯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只有培养出善于活学活用、具备团体合作素养的建筑学高级人才,才能更快地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更好地为中原经济区、航空港区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建筑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作品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