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学徒制
——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创新

2018-03-29 02:08杨丽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2期
关键词:技能型学徒导师

杨丽莉

(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新型学徒制是企业建立技能人才重要平台,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学校招收的学生就是企业招收的工人,学生上学就是工作,学生有企业和学校两个导师,即所说的“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业双师联合培养”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学徒制相比,新型学徒制将现代以“学校”为办学主体改变成了以“企业”为主体,这种新型学徒制对于学校对于企业都有重大的改革意义,以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不同的培养技术人才方法,完美地将“毕业学生脱离社会工作轨迹”间隙缝补完整,对于企业学校都具有重大意义。

1 新型学徒制的特点

1.1 改变了为办学主体

《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新型学徒制试点内容,其一就是新型学徒制培养学徒主要有企业负责培养,企业成了办学主体,企业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并进行完成学徒在校期间的培养任务,企业还应当委托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负责学徒技能技术的培养,在学徒进行相关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向他们所学的课本知识,把学校培养学生的主体责任转移到企业。其二,企业的培养对象以及培养模式都进行了改变,企业的培养对象是与企业签订6 个月以上劳务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以及新转岗人员[1]。新型学徒制是以“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方式作为学徒培养方式,即学生入企就是入校,由教师培养企专业技能的模式。

1.2 完善了补贴制度

新型学徒制完善了补贴制度,第一,在学徒的培训费用方面,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认为新型学徒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性保障,因此,企业应当支付学徒的相关工作贡献费用,并且支付金额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学徒标准工资,每人每年的补贴标准在4 000~6 000元。[2]第二,企业导师带领学徒视为教育行为,企业应当为培养学徒的专业技能导师发放带徒津贴,在带徒过程发生的教育费用、培训费用都应当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这种工资津贴补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导师、学徒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新型学徒制的发展。

1.3 改变了教学管理制度

新型学徒制的目的是培养后备技能人才,以职院校校为主,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从而能够加强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培养,使得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还能够为企业以后岗位就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因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例如,《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 虽然指出了要将教学管理制度与现代学徒制模式相匹配、相吻合的要求,并提出教学管理的监管制度,由于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工作还没有得到完善,没有适应我国国情的育人模式,在实施教学管理工作上没有得到很大的完善,然而新型学徒制《工作方案》 明确提出了与教学管理工作相关的条例,例如,《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学徒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可获得技工院校毕业证书[3],根据奖励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更加使得教学管理与实际教学情境相结合、相匹配。

2 开展新型学徒制的意义

2.1 完善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学徒制”在我国历史上都已经存在,手工业的发展在历史上一直以学徒制的方式体现,这种学徒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传统的技术技能传承一步步传授给学徒,从而培养了许多专业技能型人才,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推进,传统的学徒制渐渐被埋没,如今的新型学徒制似返回了学徒制时代,但不同的是企业专门与职业院校合作,通过企业专业导师指导从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打破了学校教学教材内容枯燥、不符合实际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弊端,解决了学生学习的知识“只浮于表面”而不会实际运用的问题,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提供了保障,并完善了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2.2 推动了产业技术技能转型

在我国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并不理想,在我国2.2 亿劳动群体中,技能型劳动者虽达到其中的1.2 亿,但具有高级技能的劳动者仅仅只有3 000 多万人,在第二产业劳动者总量的比例中仅为14%,可谓是企业严重短缺技能型人才。新型学徒制通过实行技术评级来进行奖励,从而加强学生对培养技能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招取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保障了企业向技术技能型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技术技能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以后的产业发展。

2.3 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匠人才自身所具备的不屈不挠、不服输、不惧怕的精神境界以及工匠正确的思想认识、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工匠自身所具有的高尚品质。新型学徒制就如同工匠拜师一样,在企业专业导师与学校教师的双向培养下,使得学徒更加重视学习任务,在学习技术技能时能够专心。其次,企业对学生职业培养,为学生以后的职业提供落脚处,使得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从而培养自身不屈不挠、不怕输的精神,完善自我,为以后的就业提供竞争力,因此,在新学徒制技能培养下,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3 当前新型学徒制试点的问题分析

3.1 补贴机制有待健全

财政补贴是《工作方案》里重要内容,也是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工作方案》 明确提示的“先支后补、按年度事后结算的办法”这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地体现“权责对等”原则,具有很大的漏洞,因为,如果学生在培训期间并不努力学习,没有积极性,从而不具备因当具有的技术技能,培训结果不合格,这样会导致企业缺乏技能人才,对企业造成了损失,然而《工作方案》并没有提出学生培训不合格应当采取的措施,只是提出了技术合格相应补贴制度,因此补贴机制还有待健全

3.2 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新型学徒制是企业、学校、学徒三方人员相互联系的职业教育方式,学徒学习期间应当需要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共同指导、共同监督、共同推进,这个过程就需要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然而《工作方案》里并没有明确表示建设监督机构,这就造成了培训机构在培训学徒过程中不遵守规则、不负责任、不履行培训义务的行为,使得学徒不能严谨学习,不能认真对待技术学习,学不到真正的专业技术,致使学徒的培训结果达不到合格,因此,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

4 如何在新型学徒制下进行技能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

4.1 建立专业化技能队伍

新型学徒制要求的是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因此,企业应当培养专业化技能导师队伍,专业化技能队伍在学徒的学习过程中充当“润滑剂”作用,能够专业地对学徒进行技术性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徒的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学徒具备技能型人才特征。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具备专业技能的教师在技能指导、知识分析等方面都能够给予学徒一定的帮助,因此,企业应当从导师核心技术技能培养抓起,从导师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从而进行学徒的技能培养,建立专业化技能队伍。

4.2 强化政府补贴投入

在《工作方案》这种“先支后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因此,在实施新型学徒制过程中还应强化政府的责任,获取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政府对新型学徒制的补贴投入来减轻企业支付压力,《工作方案》 中学徒的培养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也会增加企业的压力,打击企业培训学徒的积极性,因此获取政府一定的补贴对企业、对学校、对学徒至关重要。因此,施行新学徒制试点还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

4.3 建立新型学徒制绩效评估机制

在施行新型学徒方案时校企还应当建立新型学徒绩效评估机制,将学徒的培训技能等级进行严格划分,并进行档案备案。绩效评估内容不仅要包括对学徒的技能等级评价,还要包括学徒的学习努力程度、思想认识程度以及“工匠精神”的具备程度,从各方面对技能人才进行绩效评估,完善奖励机制,对符合标准的学徒进行奖励,不符合标准的重新培养,并给予一定“惩罚”,从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学徒的实施能够实现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践的真正结合,通过企业的设备、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互补,达到了“双赢”模式,节约了校企的双重成本,并为国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如今的新型学徒制,企业还应当建立专业化技能队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强化政府补贴投入,减少企业成本支出,还应当建立新型学徒制绩效评估机制,增强学生的学习技术、培养其技能的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的能工巧匠为“中国制造”服务。

猜你喜欢
技能型学徒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魔术师的学徒
V eraW an g
导师榜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爱情导师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