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构建高校学生德育网络平台概念模型

2018-03-29 02:08李林燕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2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互联网+高校学生

李林燕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7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高校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有效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子。2015年10月,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利召开,提出了国家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强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启中国式的互联网时代。“95 后”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发言人,他们不断从互联网上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会被其中的不良思想所腐蚀。我们应不断革新大学生德育思路和方法,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平台发,挥教育引导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青年学生德育培养工作。

1 高校学生德育培养工作过程中的困境

1.1 德育培养的实效性缺失

一味地强调理论学习,追求形式,降低德育培养标准;或以单纯的学业成绩来代替理想信念教育,如只注重形式的学习成绩或工作业绩,忽视了其德育动机以及“四个意识”培养;或德育培养流于形式,导致青年学生走出校门后整体素质相对降低,有损人民形象更有损国家形象。

1.2 德育教育观念模式滞后

高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基础,是根植于学生中的思想堡垒。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作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在组织构建及实践活动方面还很不成熟,大多融入课堂、班会、课余活动,教育模式强调参与性,短时效应显著。随着高等院校的迅速发展,在校学生人数与日俱增且兼具个性强、自我中心等特点,如果依然按传统的课堂、班会、课余活动等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则会出现“过目即忘”“教育娱乐化”等问题,造成学生理解片面,从而能影响其价值观与世界观。德与育的教育之间的冲突,易阻碍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1.3 德育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对德育先锋作用评价十分显著、显著、一般、不显著的分别占被调查对象的2.6%、19%、38.9%、38%。数据显示,德育先锋在学生中的思想引导作用发挥十分显著和显著的程度不到30%,现行青年学生培养工作中常出现德育培养情况不可视、信息更新不及时、青年学生与交互性差等诸多问题。量化跟踪培养式教育模式毫无疑问对克服德育学生自身缺点和不足,对营造德育校园氛围,发挥德育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有益推动。利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可以更好地确保德育学生先进性建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能够使德育先锋模范的先进性建设处于一种自主调适、不断上升的状态。为德育培养者与被培养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水平。

2 “互联网+学生德育”网络平台搭建的概念模型探索

我们基于培养过程中的困境构建“CRP”(Campus Resource Planning)平台客户端系统。学生可以学号登录平台中的“德育过程”模块启动个人德育流程,系统依据“个人基本信息”生成数据,建立一套完整的个人培养电子档案,综合学生的德育相关因素进行阶段性考核,考核结果以数据形式直接反馈至培养人处,保证培养实效。“德育教育”模块定期更新供学生培养对象了解的时政热点新闻、德育常识、实际案例以及相关音频视频等,学生可在各个模块中进行自主德育教育。“德育实践”模块在保证了德育教育落实情况,通过总结提炼实践活动的主旨和精神要义,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参与实践的同时体悟实践,方便了以及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校园德育新动态,更好地做到德育教育工作透明化。

2.1 德育过程模块

学生输入个人基本信息,让培养人对其个人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而后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具体培养方案。德育培养记录是跟踪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将德育培养过程中理论培训、主题实践活动、访谈记录及时登记在“德育培养登记表”上,以便培养人实时掌握学生的与培养情况,并及时对该学生提出指导意见,端正其德行。指定1 名教师作为学生的德育培养人,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性格差异,跟踪关注其心理健康状态、道德表现、生活作风各方面情况,将“立德树人”理念根植于培养平台,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理念。

2.2 德育教育模块

紧跟党中央、广东省委、市委政策法规指引方向,系统中定期发布德育相关政策、通知等,时刻以规章制度为准绳,培养学生“规矩”意识。针对德育讲堂子模块,学生可上传自行制作、录制的德育主题微课,经后台审核通过后方可同步发布至校园网,培养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更有利于提升朋辈间“德育”感染力。第三是道德实践,包括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志愿者实践、校内外劳动实践等活动总结信息的输入。

2.3 德育实践模块

德育实践模块分为校园德育建设、信息投稿、漫说德育和感动校园人物等四个模块。校园德育建设:深入挖掘校园好故事,宣传身边好典型,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教育氛围。信息投稿:学生撰写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稿件均可通过此渠道投稿,经审核通过后可发表于校园网各公众平台。漫说德育:以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呈现,营造崇德向善和谐校风。

3 “互联网+学生德育”网络平台搭建特色与创新

“互联网+学生德育”的网络平台凸显德育教育的“三全”育人理念以及跟踪式培养优势,实现学生德育培养工作由单纯“人力主观引导”到“网上跟踪指引”的培养模式变革,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德育培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大大提升了培养过程的直观、透明、客观性,为高校的学生德育培养工作的突破性发展奠定了理论概念基础。

3.1 运用“互联网+”中的数据分析技术聚焦学生的思想动态

该文将学生德育培养对象在“学生德育跟踪培养平台”中浏览的学习内容通过数据的收集、汇总、整理,分析出学生德育培养对象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势。平台客户端依托 “CRP”(Campus Resource Planning)系统,采用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7,结合Dot Net 和Java EE 两大主流技术平台,采用MVC/SOA 的框架,使高校学生德育网络平台更安全稳定、系统开发更高效,并能灵活应对数据变化。德育工作者通过数据反映出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与教育,因势利导,规避各种不必要的风险,切实提高学生德育培养工作的实效性。

3.2 依托“学生德育跟踪培养平台”完善德育学生的考评管理

学生德育的阶段性情况总结是学生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且关乎高校青年学生的质量和健康成长,更关乎德育的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学生德育的阶段性考核依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重定性评价轻定量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该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德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和新时期下社会对青年学生的要求,从个人基本信息、德育培养登记表、德育培养联系人、德育网校、思想动态汇报、各培养阶段情况等方面给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确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强调指标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培养对象日常理论学习和实践模范作用发挥相结合。依托互联网手段,对学生德育培养对象的表现进行动态监管与实时测评。

3.3 拓展互联网空间,完善学生德育自我约束机制

该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和定位高校德育教育任务的艰巨性,情况的复杂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空间的实时互通以及分析处理特点,始终以提高德育先锋模范质量为核心,以完善跟踪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加强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实效性为重点,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德育培养工作规范化、高效化,达到“全程、全员、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互联网+高校学生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江苏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
本刊编委吕建新、周翔天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