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创新创业教育中创业心理的培养

2018-03-29 02:08葛伟丽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能力

葛伟丽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68)

为了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学生们必须具备创业心理品质。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非常重要,但是一些学生并不具备创业心理。教育者们必须重视起来,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使学生们养成创业的性格,敢于创业,不怕冒险。下文中首先对创业教育创新的内涵就行了分析,又探讨了一些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以及以后的创业发展。

1 怎样理解创新创业教育

要做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下创业心理的发展,首先就要清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引入创新的理念,从而达到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基本价值取向的综合性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有效地赋予了创业教育以新的意义——在学生进行开创新的企业以及新的岗位的同时,赋予更多的勇于探索开拓、乐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在一定的基础上,创新丰富以及支撑着各种创业活动,保障学生更好地进行以及达成创业的成功。

2 大学生创业心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

由于大学生属于一个社会与学校环境相交叉的群体,他们所具有的地位是独特的,但是由于部分大学生平时只埋头沉浸于书本,并没有真正地做到走进社会中,甚至部分学生依旧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以及想法不足等现象。具体在大学生中的变现为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严重不强,导致当前面对社会而来的各种挑战以及困难之时[1],会出现各种影响自己行为的心理变化,如选择逃避、行为冲动暴躁以及不会正确的做出选择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大学生个人没有充分的能力进行自我调节来达到自身的心理活动或者行为方式达到与环境变化的良好平衡的能力,由于其不能更好地面对挫折以及进行自己的情绪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严重威胁到创业的失败,

2.2 创业心理不够坚韧,有些浮躁

对于现在的许多大学生而言,他们在创业活动中富有新意且具有充沛的活力,但是由于其社会经验严重匮乏以及存在各种面对困难不能调节心理适应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创业的难度。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着创业浮躁的心理状态,从而造成一系列的虚假同感偏差现象,经常高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导致没有彻底的了解现在的工作市场,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从而忽视各种细节创业的问题。在这个信息迅猛传递、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没有及时、充分地了解所有的市场信息,由于自我评价能力过高,导致其不能及时地做好相关的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规划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被淘汰,甚至出现无法弥补的错误。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工作以及生活的同时对其他人的品质的第一印象会影响日后的生活和工作,这是一种常见的认知障碍现象。在创业过程中,当学生被这种心理活动影响后,会凭借主观的意识来进行产品以及相关区域的选择,而没有进行切实有效的深入考察,从而导致其创业的失败。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在岗位进行选择时,普遍选择难度系数较低且比较体面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自我能力的发展。

3 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要想正确的推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要做到能够正确把握如下四种关系。

3.1 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由长期的研究发展,人类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能够用语言和图形进行系统化处理的显性知识; 基础人类生活经验自己直觉包括做事后自我反思领悟的隐性知识,也被称为意会性知识或默会知识。对于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的思想,就需要及时地将各种富有新意的思想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并且让其能够掌握基本能力[2],在一定程度上将“做中学”“思中学”的理念更好的贯彻在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在传递知识理论的前提下,保障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总结的能力,并且具有足够的实践能力。

3.2 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教育核心是“创新、创造以及创业”,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更为深度以及广度的发展,成为当今教育时代的主要潮流。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下,它保障全员共同参与整个教育过程,积极改进教育手段,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以及手段。在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业意识,将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工作的核心,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更好更准确地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创业型人才。经过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后,希望能够同时提升学生的冒险精神以及独立工作能力下的创业能力。将创业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开展,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的更好开展,同时达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非功利性战略目标,使学生在养成各种优秀品格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各种知识的更新以及体制的变革。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综合实现,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升学校的职业精神。

3.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知识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这个大时代发展背景下提出的专业教育的有机构成,它的出现以及使用,是高等学校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他是一项与传统教学有着极大差别的新型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施加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手段。它的广泛使用在一定前提下可以带动该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更好掌握,借此推动整个行业的更快发展。与此同时,专业教育是建立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在这一理念过程中,将创新创业作为主要目的以及手段,赋予专业教育以新意义和新目的。在整个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保障其余专业教育相融合,保障能够全面推进专业教育的战略性发展的目标的实现。并且在这个要求与前提下,相关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从而逐步获得更多的创业能力,避免各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误差的出现。

4 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创业心理发展研究

4.1 培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兴趣才有充分的动力来保障能够有创新创业工作以及活动的完美进行以及开展,但是由于大学生本身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各种经验严重匮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导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具体流程以及管理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3]。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相关学校领导人应当邀请相关专家在本校展开讲座等活动,在给学生传递各种经验的同时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

4.2 增加创业实践,改革创业理论

由于第二课堂在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学校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教师积极地在课堂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氛围以及课程设计手段,并且在这个基础下,学校要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地引进各种专业型以及实践性综合能力的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性辅导,让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实践感知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为其自身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心理教师

经过一定的讨论与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中,个人的基本心理素质以及心理素养能力明显匮乏,这就进一步给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更高的困难与挑战。并且在目前大学的相关心理创业课程的开设中,明显存在着各种心理教师缺乏、教师水平不足以及课程开设时间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一实际现象,就需要学校相关领导人员积极地引进更具备强大师资力量的心理教师人才,建设更为强大的心理建设队伍,保障学生具备足够充沛的能力能够解决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各种困难以及心理问题。

4.4 政府需要加强对创业者的支持

为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的保障以及相关制度的支撑,同时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也不能偏离政府的要求与市场的监督。在这一基本要求下,相关政府以市场应当积极提升其自身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保护能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结合能力,为其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以及支撑。与此同时,经济市场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场地,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包容性,避免歧视以及欺诈现象的出现,更多的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创业教育的创新效果更加显著,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使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更强,具备更多的创业意识。学生们保持了良好的创业心理之后。才不会在社会竞争环境中被打倒,而在实践中获得创业的成功。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