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探析

2018-03-29 02:08高艳周方遒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高艳,周方遒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 12100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不断提升,网络正迅速地冲击和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拥有着较强学习能力和较高知识储备的大学生们已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学习、交往、人格、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从总体上看网络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成长成才中的大学生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网络中形成的虚拟社会中,人际交往并不是正面的接触和沟通,这就容易使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幻的世界,网络中各种新异、刺激的信息对喜欢猎奇的大学生们来说也极具吸引力,这就容易滋生网络心理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疏导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疏导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良好的网络心理素质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自我的心理资本。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具有相对优势的群体,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知识储备能力,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面对大学生产生的网络心理问题,选择正确的网络心理问题疏导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网络的诸多特征恰好与大学生的思维、心理和行为等特点相迎合,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纷纷接触网络,甚至不能自拔。大学生如果处理不好网络与平时学习、生活的关系,养不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就会走向歧路、荒废学业、精神萎靡,甚至造成严重的网络心理问题。因此,及时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提高大学生网络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适应网络社会环境变化的重要保证。

1.2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道德是一种依靠网络使用者自身信念和使用者之间依靠默契形成的规范,是网络使用者在网络道德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于现实社会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没有现实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监督,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也会因为缺少监督会丧失一些道德品质,如诚信和规则意识得缺失等。在网络中丧失的品质会逐渐转移到现实生活中,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发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大学生进行了及时的网络心理问题疏导,就会在网络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网络道德素质。通过大学生的表率和示范作用,能够影响和引导身边的网民和大众,从而也有利于网络自身朝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1.3 有利于对网络文化做出正确选择

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的是网络文化的日益繁荣。由于网络的自身特点,网络文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心理等方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旦大学生产生了网络心理问题,他们就不能对网络文化进行正确的选择。疏导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对网络文化做出正确选择。当大学生们客观认识网络,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网络文化,既不漠然置之、无所作为,也不视其为洪水猛兽而惊慌失措,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选择力和鉴别能力,如正确认识网络人际关系的自主性、平等性和虚拟性,加强对网络和网络社会的人文思考,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地使用、传播建设先进的网络文化,并对网络文化做出正确的选择。

2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

2.1 网络迷失问题

虚拟的网络世界可以隐藏很多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信息,这就使得大学生在上网络时,可以自由地表现自我,甚至可以借助网络在现实社会中凸显自我,将自我凌驾于社会之规则之上,如偏执地认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负面现象、极端地上网发泄对社会的不满,自认为网络可以是自由宣泄的地方。然而,网上充斥的色情图文、脏话、无聊的帖子、庸俗的话题,又使他们对网络产生了失望,更找不到真实的自我,如网络黑客、网络犯罪等网络问题的存在,这就直接导致大学生的网络迷失问题。

2.2 网络成瘾问题

随着网络人际交往的发展,很多大学生无法抵挡网络的巨大诱惑,加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很多大学生超时上网,对网络缺乏自控能力,网络娱乐、网络色情、网络聊天等网络成瘾大量存在,成瘾倾向最为严重的是网络游戏成瘾。进而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情绪问题,心理发展障碍问题,甚至出现心理与生理问题,严重者退学、抑郁、自杀等现象也有出现,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3 网络道德问题

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道德的一种延伸,但由于网络的隐秘性使上网者忽视现实生活中一些规则的约束,网络社会降低了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限制,使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对自己的行为规范限制因素相应减少。加之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直接的,大学生的自律性心理可能降低,网络主体的放任与缺乏约束性的心理容易膨胀,滋生大学生产生网络道德问题,如诚信意识淡薄、网络行为失范、人际关系疏远、网络规范滞后等。

2.4 网络焦虑问题

网络心理焦虑问题一般产生在上网的过程中,是大学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突出表现。由于一些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把自己与现实社会隔绝开来,甚至把网络社会中的一些心理和行为延伸到现实社会中,对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网络信息的真假难辨等,又使得大学生无法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不上网担心错过消息,上网又烦躁不安,感觉缺乏安全感,甚至怀疑一切的心理顾虑滋生网络焦虑心理。

3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3.1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素质还不稳定。进入大学校园,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一些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缺乏学习动力、人际关系难处、适应能力较差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发现与疏导,大学生们就会在网络中寻求释放。对现实的不适应很容易使大学生们被不良信息影响,产生沉迷于黄色网站、浏览暴力网页、信奉邪教组织等问题,一旦沉迷情况加深就会产生严重的网络心理问题影响,进而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3.2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不能被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梯级,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实现多种需要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的强烈诉求。如大一新生由于初次独立在外生活,更希望安全感的需要,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熟悉校园环境和生活就产生了提高能力、人际交往等较高层次的需要,大四学生由于面临就业心里的需要就更为复杂多样。当现实社会不能让这些需要时,一些大学生就会寄托于网络,过度的依赖与沉迷让很容易滋生像网络沉迷这一类问题。

3.3 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和诱惑性过大

虚拟性是网络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指在网络中创造出一种虚拟的环境,给人以一种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具有仿真性、交互性、人工性、沉浸性的特点,也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令大学生沉迷其中,毫无限制的浏览观看,发表言论。例如,沉迷网恋,沉迷网络游戏,沉迷黄色网站。大学生们的猎奇心理和追求自由的特点与网络的虚拟性不谋而合,使得大学生们产生了一些网络心理问题。

大学生由于生理与心理的逐渐成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变化会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网络的诱惑性主要体现在某些网站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又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会在网站主页上放黄色、暴力信息和与主流价值观冲突的观点和言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以后,很容易受其影响产生或多或少的网络心理问题。

3.4 学校、社会和家庭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道德品格、意志品质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视度不够,也没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网络,增强网络时代的辨别力、自制力。高校虽然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但由于存在教育理念不够先进、教育内容滞后、活动方式不够多样、学生主体性征融入不够等问题,很多大学生仍然以自我为中心、抗压能力不强、心理脆弱敏感等。家庭教育也多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社会生活中,由于网络的独特性导致大量的不良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家庭及社会各自存在着的问题,并且三者没有形成合力,阻碍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发展。

4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疏导的具体方法

4.1 疏导性网络心理咨询法

疏导性网络心理咨询法是指通过对产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充分宣泄,让其网络心理问题充分暴露,咨询人员对之有针对地、有效地疏导,将其引入正常心理轨道。

高校可以通过设置心理咨询室,辅导老师要启发问题大学生自觉摆脱网络心理问题的主动性或鼓励问题大学生以现实的态度来对待自身心理问题,达到宣泄网络心理问题的目的。大学生们也可以注意转移法和呼吸放松法,最重要的是自己提升坚强的意志进行网络心理问题疏导。

4.2 网络心理自我调适方法

网络心理自我调适方法是指有网络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要运用特定的机制和技能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或者注意力。让自己能操纵自己行为和思想而不被网络控制,形成良好的网络心理状态。有合理宣泄、自我反省、心理暗示等方法。

问题大学生们要尽情释放内心苦闷,大哭、听音乐、倾诉,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或他人的语言行为给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使有网络心理问题大学生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网瘾,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现实生活上,转移注意力,增强自己的自制力。

4.3 自我宣泄法与他助宣泄法结合法

网络心理自我宣泄法与他助宣泄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指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体验强烈的、不愉快的情感,如负罪感、恐惧感、悲伤感、愤怒情绪等。大学生们要将这些情绪及时的宣泄表达出来,不能一味地压抑自己,可以自己选择适合的方式宣泄,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大学生们要学会如何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避免让新的不愉快情绪达到危险异常的爆炸程度,可以选择运动、旅游、呼喊唱歌等方式自我宣泄,也可以找到教师、同学、家人让他们倾听自己,将情绪表达出来会促进网络心理的健康发展。

4.4 网络心理认知调节法

网络心理认知调节法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大学生的不良认知,从而使心理障碍和生理障碍好转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大学生在过度使用网络后,会产生认知障碍,如看问题绝对化,将网络中的负面情绪直接转移到自身,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可以采用网络认知重建、网络心理应对、网络心理问题解决等技术,帮助产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重新建立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之前错误的认知,引导大学生逐步进入问题解决的历程,教大学生如何学习,并避免掉入原有的认知陷阱。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