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探讨

2018-03-29 08:23蔡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期
关键词:图书师生互联网+

蔡寅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南京 211168)

近年来,各种现代化技术飞速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和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和跨界渗入[1]。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全局层面提出“互联网+”的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师生不仅只满足于信息资源的浏览和查找,更加注重于信息需求的专业性和精细化[2]。图书馆领域作为高职院校师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平台,必须要充分展现“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集中和优化信息资源,进一步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更好地满足于高职院校师生的信息需求。

1 “互联网+”环境背景概述

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在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和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3]。

“互联网+”以互联网为中心,具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的内容理解和表述。一方面,“互联网+”可以作为“互联网”和“+”的结合,说明将互联网联合其他产业,针对不同产业间的发展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联合和深入融合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整体理念,目标在于传统产业的互联网优化升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等内容进行调整。

“互联网+”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作为互联网思维的更深一步的实践成果,“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不断推动经济形态演变发展,进而激活和带动社会经济的生命力,为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提供广阔的改革、创新、发展的网络平台,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4]。

2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协作意识不强,服务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查找、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方面,而这些服务内容与高职院校其他部门甚至于其他单位都存在着密切联系,所以要想完善图书馆服务内容需要开展协作。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内容中,缺乏协作意识,致使提供的服务效果并不明显。比如说,在对图书馆联合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数字资源推广活动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学校网站公布或者张贴公示等形式,而并没有积极邀请和联合电子商务平台对数字资源展开各式各样、新颖丰富的宣传活动。尽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适应互联网趋势做出的服务模式创新,但大部分高校师生对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并不了解,有的可能还不知道学校图书馆进行服务数字化改造,所以导致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并不理想。

2.2 纸质图书作用受限,借阅量不断下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先进,高职院校师生作为接受“科技潮流”的先锋群体,获取信息资源和阅读习惯已然从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报刊、杂志向电脑、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设备上转变,这就导致学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的借阅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5]。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形式正在被颠覆,高职院校师生们无论是遇到专业学术上的问题还是其他知识难点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和寻求帮助,在网络基本全球覆盖的世界不受限制。而且传统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办理手续相对较为麻烦,影响了图书的借阅。

2.3 忽略应用体验,不适应阅读行为变化

当前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师生的阅读特征呈现信息需求的海量化、阅读时间的碎片化特点。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师生不仅对于所学专业的知识需要深入研究探讨,同时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也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因而师生们为了更加系统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内容,需要大量的从信息资源中“淘宝”;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师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过程中时间比较分散,只能在课后、饭后、晚间等时段获取知识。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对于馆藏目录实现了联合检索,并在逐步加快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构建和共享,但是师生们面对大量的图书馆数据库资源时,检索过程中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式复杂,因而在任务重、时间紧的学习节奏中,很难做到“一站式”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体验受到限制,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

2.4 创新意识不强,服务功能滞后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说是师生们的 “第二教室”,可以说图书馆的资源的更新速度和更新效率直接关系到师生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课堂教学的质量[6]。然而,尽管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已经配备电子信息资源,但其仍然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信息资源的覆盖层面仍然较窄、更新速度仍然较为迟缓,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宣传力度都做得远远不够,仍然采用的是展板推荐、活动报页、网站公告等形式,特别是新生们对于图书馆服务只是停留在入学的讲座上,只能依靠自身的理解和日常的互动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致使图书馆服务中的信息交互、传送、使用较为缺乏,没有充分运用和发挥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优势,没有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于高职院校广大师生们,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还较为滞后,师生们对于图书馆服务的利用率十分低下。

3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意义

尽管传统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阅读具有无法取代的阅读体验,其阅读的真实感、历史感都是人们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习惯。随着图书馆的电子数字化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最早的线上阅读、MP3、MP4阅读器阅读再到现在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的移动阅读,可以说当前的阅读表现出移动化、社交化、碎片化的特点,打破了传统图书馆阅读的空间限制(图书馆、阅读室)和时间限制(白天)。有阅读统计显示,数字化阅读形式明显超过纸质图书阅读形式,并且数字化阅读阅读量的上升幅度明显。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环境下,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大大拓宽,高职院校图书馆如果不及时调整和适应新技术,对于大部分“90后”的高职学生追求潮流和个性的特点来说,不仅会造成师生们的不断流失,而且导致图书馆的阅读氛围、阅读数量的下降[7]。面对这场科技信息技术带来的革命,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主动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优势在于藏书数量大、种类多,而现今图书馆的竞争力在于其服务质量。“互联网+”思维模式中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持续保持和提升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优化和升级,将“互联网+”思维高度深入图书馆服务中,在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激发出新的活力。

4 如何基于“互联网”推动高职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4.1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有必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终端设备,依靠先进的技术资源为广大师生们提供高效、舒适、便捷的阅读方式。第一,引进电子书借阅设备。电子书借阅设备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阅读设备,通过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将电子书下载至手机中,随时随地可以阅读。比如说,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购置电子书借阅机投入使用,每台电子书借阅机可供选择的图书有2000余册,每月进行更新,数字图书和出版社出版图书同步发行,分类包括健康生活、小说传记、经管励志、文学名著、少儿教育、历史地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类别,通过先在手机上下载安装数字图书客户端,并在手机客户端中扫描选定图书的二维码,便可将全文下载保存至手机带走[8]。电子书借阅设备迎合了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广大院校师生们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阅览图书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第二,设置移动图书馆。适应于“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数据库丰富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数据获取的方便和快捷,让用户更加迅捷和准确地检索和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移动图书馆作为现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全新服务系统,依托于较为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同样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让广大师生们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包括手机、掌上电脑、E-Book、笔记本等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和获取,提供借阅查询、馆藏查询、电子书刊阅读。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进入移动图书馆首页或者扫一扫登陆,在页面上方点击下载客户端按照提示进行安装,而后打开客户端点击头像图标选择地区、选择院校,输入图书馆公共查询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

4.2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便捷服务体验

首先,开通移动互动平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在于图书馆与师生读者群体的互动,通过移动互动平台的开通,可以充分了解师生读者群体的思想和行为,针对“互联网+”环境制定图书馆服务改进方法。移动互动平台的选择可以是网站,也可以是手机APP应用,微信公众号,对于一些传统图书馆服务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而对于一些像特色的图书馆馆藏阅读、图书借阅的预约和归还、新书订阅的信息提醒推送等可以在移动互动平台上拓宽。而在手机APP应用和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和界面设计中,不能以其功能多为标准,而应从师生们的实际需求出发,秉承人性化、简洁化、个性化的设计原则。

其次,提供移动式图书信息导航。一方面,将图书馆的各种文献信息进行收集、罗列、整理、组合,根据不同专业的师生需求进一步深化图书馆服务。另一方面,利用手机GPS定位系统对纸质图书的摆放位置(房间号、书架号、书本号)进行显示,通过手机地图移动定位技术指导师生们快速找到图书和文献[9]。

而后,构建特色图书资源库。针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知识存在实践性强、知识类型多样、更新时间快的特点,所以高职图书馆服务应在此基础上构建特色图书资源库,为广大院校师生们提供更为规范、系统的服务。图书馆服务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定的信息需求,将图书馆功能、信息、技术、管理等内容以整体化的形式面向广大师生群体。并且在“互联网+”环境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应主动联合市场、企业需求网罗各种资料文件,参照国家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制作个性化的媒介产品。

最后,开启移动服务模式。将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分成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以图书馆个人学习房间、图书馆兴趣爱好组等微小视频为主,对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提供介绍和如何应用,大大减少师生们对于图书馆服务的陌生感,提高读者群体的阅读素养。动态以图书馆在线咨询和社交网络为基础,定期开展图书馆兴趣小组活动、预约和咨询服务、主题沙龙或研讨会,提供专业和长效的服务机制,协助高职院校课程教学。

4.3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完善服务机制

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强和其他部门的联系。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可以联系院校教务处,由教务处将院校各个专业和班级的教学工作发送至图书馆工作人员,而后根据高职院校师生们的教学和科研需要提供图书馆数字资源,包括与教学相关的电子课程、专家教学视频、教学材料等课程资源;可以联系院校科研团队,充分了解科研项目所需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为科研项目团队推送各种文献资源;可以联系学生会、团委开展合作,组织多样化的阅读宣传和推广活动,比如说通过举办“阅读达人”活动,以网络平台投票的方式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年度图书”、“阅读点击量最高的图书”等,激发广大学生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将图书馆服务联合其他部门,主动提供各类图书文献,能够大大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

另一方面,图书馆应着重改善服务流程。鉴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起步相对较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流程相对僵化和复杂,严重影响服务效率[10]。所以,图书馆服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重塑结构特点,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图书馆服务流程。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图书馆的设备和资金投入力度,在图书馆范围内覆盖无线WIFI网络,配置图书馆阅读监控系统,并对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进行美化,为广大师生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此外,注意将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统一的网络入口,师生们可以跨平台享受阅读或者检索服务。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顺应互联网信息潮流趋势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成为当前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立足于高职院校师生教学特点,大力构建互联网智能化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图书馆服务优化转型升级,促进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为广大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专业、更便捷、更智能的图书馆服务。

[1]马莉.试论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5):81.

[2]徐国良.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图书馆发展模式探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35-37.

[3]李嘉兴,王晰巍,张长亮,等.“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18):59-63.

[4]汪艳玲.互联网+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25·要爱我”阅读推广创新服务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6(10):4-5.

[5]杨静宏.移动阅读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SWOT分析与读者服务模式创新[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1):16-18.

[6]刘学英.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公益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6):141-144.

[7]黄秋宁.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模式研究——以微信订阅号平台为例[J].科技资讯,2017,15(19):35,37.

[8]刘向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4(3):124-126.

[9]鲍国富,李桃.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服务案例[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22(2):6-11.

[10]朱建华.试论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180,127.

猜你喜欢
图书师生互联网+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