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2018-03-30 04:04朱兰保周开胜贺冉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应用型

盛 蒂,朱兰保,周开胜,贺冉冉

(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以及企业需求,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地培养各类型工程师,提高当前大学毕业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并于2010年6月召开了首批61所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2]。该计划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3-4]。

由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新兴事物,大部分高等学校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高等学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还处于传统模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技能课和实践课学习时间少,学生很难掌握可以用于生产实践的技能,培养的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坚持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高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已势在必行。

1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现状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演化之间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学科。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环境科学技术及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拓展。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科学人才的需求,国内高等学校纷纷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实践。如:太原科技大学通过做好实习基地建设、拓宽实习基地的功能,强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锻炼等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来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5]。安徽建筑大学通过制定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培养方案、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等手段,实现了环境科学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6]。陕西科技大学将“三位一体”理论应用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实现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动手、实践及应用能力的提升[7]。蚌埠学院是新建地方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坚持以工为主,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办学定位。蚌埠学院通过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了解到许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新岗位的需求,距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为适应环境科学专业发展的需要,蚌埠学院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对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2.1 注重教材选用与开发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依靠”和“凭借”,同时也是联系师生教与学的纽带[8-9]。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在《中华书局宣言书》中提出了“教科书革命”的口号,他说:“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为了适应卓越人才的培养需求,以思路新、知识新、结构新,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的教材建设显得极为重要[9]。因此,环境科学专业应该在选用高质量的国家级经典教材基础上,积极根据本专业的办学目标定位和办学特色,注重教材的开发和建设,编撰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需求的教材。例如: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组织了蚌埠学院、合肥学院、安徽科技学院等安徽省内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编撰了《环境监测实验》教材。该教材既注重基础知识渗透,又紧密联系工程实践,列举了大量的典型工程实践案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程实际,有助于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各高等学校在开发各课程新教材的同时,应注重整合与优化各类教材的特点,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充实现代环境科学的新技术和新知识,保证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及时更新。

2.2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环境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合理安排各课程的学时数,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筛选、整合,去除重复、冗余部分,增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点—线—面体系,突出学生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将仪器分析课程中关于各大型仪器的测试原理内容调整到环境监测课程中来讲,仪器分析课程主要讲解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调整以后可以把节省的学时调整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来,以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机会。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突出综合性、应用性,如:通过改革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内容,以自然环境要素(如水体、空气、土壤等)监测为依托,将多个监测项目整合起来。在完成此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到野外采样、处理样品、配制试剂等。要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充实到课程教学中。另外,对一些工程背景要求高、实践性强的课程,采取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担任主讲教师的方式进行讲解,企业技术人员以讲座或报告形式进行实践指导,把生产实践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建立新型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2.3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申请人求职、任职、创业或单位录用的重要依据[10]。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可以申请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有很多,如“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书”“环境工程设计证书”“AutoCAD”“ISO14000内审员证”等。为此,学校在制定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时候应当优先考虑教学大纲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相衔接,使任课教师可以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涉及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同时,高等学校要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通力合作,努力构建“校-企-政”本科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认证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核,对通过者颁发国家和社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此,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学历学位证书外,还可以拿到如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书、高级化学检验工、污水处理工、AutoCAD等多种资格证书。

3 结语

实践表明,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均有明显提高,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莹,许崇利,杨梅,等.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及素质培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0-53.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3]刘文清,赵俊岚,乔晓华.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我校工程教学改革构想[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5):1-4.

[4]李永坚,黄绍平,李靖,等.“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2(4):107-109.

[5]王五洲,田晋平,郭亚兵,等.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3(2):135-136.

[6]张瑾,刘洁雪.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探讨[J].科教导刊,2016(33):48-49.

[7]范春辉.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与改革[J].安康学院学报,2013(3):99-101,112.

[8]朱兰保,盛蒂,李彤,等.环境科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4):138-139,145.

[9]白少元,王敦球,游少鸿.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整合[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68-70.

[10]盛蒂,朱兰保,周开胜,等.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新余学院学报,2015(2):116-118.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应用型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青年工程师
大作为 走向卓越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