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论元理论及其解释力分析∗

2018-04-03 08:25陆志军
外语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主句排序时态

陆志军

(广东工业大学,广州510006)

提 要:Demirdache和Uribe-Etxebarria提出的时间论元理论将时态、体和时间副词统一分析为二元时空谓词(AFTER,WITHIN或BEFORE),该时空谓词能够将时间论元UT-T,EV-T或AST-T联结并排序为三种对应的时间关系(居后、包含或居前),从而构建句法—语义同构性的时间词组结构。他们还依据时间论元概念进一步分析时间状语子句、宾语补足语子句、非根模态词等句法现象,形成系统性和解释性兼具的时间诠释理论框架,为时体领域开拓新的研究思路。

1 引言

时间是一个无界的单向延伸维度。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如何使用各种词汇或语法手段来表达与时间相关的事件或活动。Klein和Li(2009:40-41)提出,人类语言采用时态(tense)、体(aspect)、情状类型(Aktionsart)、时间副词(temporal adverb)、时间助词(particles)等多种方式来表现时间概念,但学界往往只侧重于时态和体的研究。Vendler(1967)、Smith等分析不同情状类型(状态动词、活动动词、完结动词和达成动词等)在时间特征(静态性、持续性和终结性)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Smith(1991)提出情状体(situation aspect)和视点体(viewpoint aspect)的“二分体理论”(Two-component Theory):由词汇手段表现出来的内部情状体(即情状类型)和由语法手段标记出来的外部视点体(如:完整体、非完整体和中性体)。Oslen(1994)则将情状体和视点体分别称为词汇体(lexical aspect)和语法体(grammatical aspect)。本文所研究的体是视点体或语法体。Reichenbach(1947)依据事件时间(event time,E)、参照时间(reference time,R)和说话时间(speech time,S)建立时态模型。Comrie(1985)、Klein(1994)、Kratzer(1998)、Demirdache和Uribe-Etxebarria(以下简称D和U-E)(1997)等也从这3种时间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时态和体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是他们采用与Reichenbach不同的时间术语。如表1所示,时态体现的是说话时间(S/TU/UT-T)和参照时间(R/TT/REF-T/AST-T)之间的关系;体现的则是事件时间(E/T-SIT/EV-T)和参照时间(R/TT/REF-T/ASTT)之间的关系。本文所述评的时间论元理论(Time Argument Theory)是D和U-E(2000,2004,2005,2007,2008,2014)提出并完善的一种诠释时间的理论模式,该理论旨在依据语义和句法的同构基元(isomorphic primitives)概念对时间关系做出统一的定义与分析。

表1 时间术语对比表

2 时间论元理论

2.1 理论简介

Hale(1984)采用[+/-中心耦合](central coincidence)这对抽象的语义对立来定义时空关系。中心耦合特性能够依据一个背衬(Ground,G)来定位一个凸像(Figure,F)。D和U-E将中心耦合特性扩展为[+中心耦合]、[-中心,+向心耦合]和[-中心,+离心耦合]这3种情形。(D,U-E 2000:176)D和U-E提出,时态、体和时间副词作为涉及时空排序(spatiotemporal ordering)的二元时空谓词(dyadic spatiotemporal predicates)(即:AFTER,WITHIN或BEFORE),体现UT-T,EV-T和AST-T这些时间之间的3种具体时空关系:居后(subsequence)、包含(inclusion)或居前(precedence)关系(D,U-E 2005:191)。D和U-E进一步提出,时空谓词AFTER作为两个时间区间的时间居后关系,可以具备一个时态值(过去时)或者一个体值(完成体);时空谓词WITHIN作为两个时间区间的时间包含关系,可以具备一个时态值(现在时)或者一个体值(进行体);时空谓词BEFORE作为两个时间区间之间的时间居前关系,可以具备一个时态值(将来时)或者一个体值(将行体)(同上:206)。因此,时空谓词概念体现出时态、体和时间副词严格的句法—语义同构性(syntax-semantics isomorphism),在两个时间论元之间构建中心或非中心耦合的类型学关系,如例①所示:

①时空谓词的句法—语义同构性

(同上)

D和U-E(2007)就时态、体和时间副词提出有关时空谓词的3种假设:

(1)时空谓词带有表示时间指涉(time-denoting)的时间论元;

(2)时空谓词在句法结构图上扩展出这些时间论元;

(3)时间关系依据[+/-中心耦合]特征进行统一定义。(D,U-E 2007:331)

D和U-E提出,UT-T,EV-T和AST-T这些时间区间作为时间DP或者ZeitP词组(Stowell 1995),是原位生成在标志语(specifier)位置上的时间论元(同上:333)。时态、体和时间副词作为功能性中心语T,ASP和P,分别在句法结构图上扩展为最大句法投射TP,ASP-P和PP,并将相应的时间论元扩展为外论元(external argument)或内论元(internal argument)。时空谓词依据其外、内论元之间的排序关系,为时态、体和时间副词提供一个句法—语义同构的时间词组结构,如例②所示:

(同上:338)

2.2 时态

Stowell提出,时态T联结并排序的时间是说话时间UT-T和事件时间ET-T(Stowell 1995)。D和U-E进一步提出,时态作为一个能够进行时间排序的二元时空谓词,将两个时间论元UT-T和EV-T分别扩展至[Spec,TP]和[Spec,VP]位置(例②a)(D,U-E 2000:159),如例③所示。时间论元UT-T和EV-T依据其内在语义成分表现为3种时态关系:居前、包含和居后关系。过去时表明UT-T时间居后于AST-T时间;现在时表明UT-T时间包含AST-T时间;将来时则表明UT-T时间居前于AST-T时间。

2.3 体

时态和体的语义一致性在时间关系方面也体现出句法结构一致性。D和U-E提出,体与时态一样,也是作为时空谓词在两个时间论元之间建立一个排序关系,并将其扩展到句法结构图上(例②b)(同上:160)。两个时间论元AST-T和EV-T依据其内在的语义成分(AFTER,WITHIN或BEFORE)建立居后、包含或居前这样的排序关系:居后关系体现为完成体,包含关系体现为进行体或持续体,而居前关系体现为将行体。

D和U-E(2000:162,2008:4)依据相同的语义基元对时态和体给出一致的句法同构表征关系:

表2 时态和体的时间排序表

时间论元理论也契合视点体的传统观点,即视点体在事件的时间序列上选取并聚焦于断言时间AST-T这个时间次区间,即说话者为该时间做出断言,而该断言受到此时间的限制。视点体是通过对EVT和AST-T排序的方式来选取并聚焦于AST-T,产生完成体、进行体和将行体,而且只有体所聚焦的时间才能被语义解读所识别。

2.4 时间副词

D和U-E(2004)把时空谓词概念从时态和体领域扩展到时间副词领域,进一步完善其时间论元理论体系。时间论元理论能够应用到各种时间副词上:不管是语义方面的时点副词和时段副词,还是句法方面的PP词组(如:at Christmas,in 2000,before Sunday)、光杆NP词组(如:Sunday,this morning,tomorrow)、光杆CP结构(如:after/before leaving)或时间连词引导的状语子句(如:after/before she left)。D和U-E(2005:197)在名词限制修饰语和时间限制修饰语之间建立句法和语义的一致性。时间副词PP的外论元是所指(referent)受到限制的隐性AST-T时间或者EV-T时间,其内论元是一个显性的时间论元(如:2000/Christmas),如例⑤所示(参见例②c)。D和U-E(2007:339)提出,时间副词PP作为时空排序的二元谓词,依据其语义成分AFTER/WITHIN/BEFORE将AST-T/EV-T与2000/Christmas的时间排序为居后、包含或居前关系,从而得出时间图式例⑥:

3 时间论元理论的解释力分析

3.1 时间论元理论的创新性

时间论元理论的理论依据非常简单合理,即:时态和体联结的是能够投射到句法结构图上的时间指涉论元,时间副词被视为这些时间指涉论元在句法语义层面的限制修饰语。我们主张,相对于Reichenbach(1947)的经典S-R-E时间理论,D和U-E的时间论元理论具有如下优越性与解释力。Reichenbach的S,R和E是句法结构图中的中心语,而UT-T,AST-T和EV-T这些时间论元则不然。它们原位生成在TP,ASP-P和VP投射的标志语位置,中心语T,ASP和V位置上的时空谓词能够把这些时间论元依据语义关系排序为居后、包含以及居前关系。D和U-E(2000)以现在进行时例⑦a分析其理论优越性。在S-R-E理论中,R不能处于另一个时间E的WITHIN位置上,也就是说,R不能指涉事件时间E的次区间(subinterval)或子部分(subpart)。Reichenbach只能在E上添加横杠来表示此事件不是瞬间的,而是延续的进行动作,如例⑦b所示。然而,依据时间论元理论,进行体ASP作为一个时空谓词WITHIN,将AST-T处于EV-T的WITHIN位置,选取EV-T内部的一个次区间;现在时T又是一个时空谓词WITHIN,它将UT-T处于AST-T的WITHIN位置,聚焦于整个事件内部的一个次区间,如例⑦c所示。

下面,笔者分别概述D和U-E的时间论元理论如何解释分析时间状语子句、宾语补足语子句和非根模态词(non-root modals)等句法现象,从而形成系统性和解释性兼具的时间诠释理论。

3.2 对时间状语子句的解释分析

D和U-E(2004)将时间副词的研究延伸至时间状语子句的时间锚定(temporal anchoring)现象。他们假设,时间状语子句能够联结两个时间指涉论元的PP时间词组。Hornstein认为,时间状语子句所修饰的不是主句EV-T时间,而是主句AST-T时间(Hornstein 1990:50)。D和U-E则提出,时间状语子句是主句AST-T1时间的一个PP修饰语,介词PP的时空谓词成分AFTER/BEFORE在主句AST-T1时间和子句AST-T2时间之间建立排序关系(D,U-E 2004:168)。

D和U-E(同上:168)为时间状语子句(例⑧a)提出相应的时间诠释图式(例⑧b)。

主句的时态T将UT-T时间排序在AST-T1时间之后,而主句的AST-T1时间约束主句的EV-T1时间,并与之重叠;子句的AST-T2处于UT-T之后,同时AST-T2约束主句的EV-T2,并与之重叠;由于AST-T1也是时空谓词BEFORE的外论元,BEFORE间接把AST-T1排序在子句的AST-T2之前,因此主句事件(Franny's LEAVING)居前于子句的过去事件(Zooey's ARRIVAL)。此推导过程不会产生语义为空的情形,因为时空谓词BEFORE在主句和子句各自的AST-T时间之间建立排序关系,从而促成整句的时间运算意义。

3.3 对宾语补足语子句的解释分析

D和U-E提出,时间关系的运算推导必须遵循两个经济原则:(1)时间运算经济原则:时间识解性必须以最优方式获取,每一运算步骤都要产生一个不同的时间识解性,而不能是语义为空、毫无时间信息的识解性;(2)从属子句的时间约束性:以时间中心语对从属子句进行的时间定位必须产生一个最优的产出,使主句和子句各自的AST-T时间形成最优的排序关系(D,U-E 2005:207;2007:348)。

D和U-E依据如上经济原则进一步研究宾语补足语子句的时间锚定现象:作为宾语补足语子句中T的外论元,锚定时间(anchor time)能够自由地设定至子句的UT-T时间或者主句的ASTT1时间;前者使子句的默认时间锚定方式为指示性定位,而后者作为照应性定位必须满足一定的经济原则(D,U-E 2005:213)。他们就照应性定位提出3种锚定方式:强制性锚定图9、选择性(optional)锚定(例⑩)以及空泛性(vacuous)锚定(例⑪)。(同上:214)

例⑨a只能允许强制性的时间诠释,即:子句的AST-T2只能被照应性锚定至主句AST-T1时间,使主句和子句的两个AST-T时间形成最优的排序产出,即“过去的过去”的时间识解,如例⑨b所示。例⑩a中子句的AST-T2与主句AST-T1的时间居后关系产生时间信息的识解性,即:子句KISS时间居后于主句SAY时间。但是,子句UT-T时间则具有两种排序选择性:如果子句UT-T时间默认设定至子句UT-T时间,则产生时间序列AST-T1____UT-T____AST-T2,并表现为显性的形态标记will,如例⑩a所示;如果选择性设定至主句AST-T1时间,则产生时间序列AST-T1____AST-T2____UT-T,并表现为显性的形态标记would,如例⑩b所示。例⑪中子句的AST-T2不管是锚定至子句UT-T还是主句AST-T1时间,都会产生相同的时间排序(例⑪ a),这两种时间锚定的产出是语义为空、毫无时间信息的识解性,使主句和子句各自的AST-T时间无法形成本质的排序关系,从而违背经济原则,成为空泛性锚定现象。

3.4 对非根模态词的解释分析

Condoravdi认为,根模态词包括义务(deontic)、动态(dynamic)和量化(quantificational)模态词,而非根模态词包括知识(epistemic)模态词和抽象(metaphisical)模态词(Condoravdi 2002:59)。说话者依据非根模态词就模态命题的真值做出模态判断。Condoravdi提出,非根模态词(无论现在时、过去时或将来时)为整个句式的时间诠释提供一个能够不断延伸的时间区间[t,∞),这个区间被称为模态时间MOD-T(同上:72)。D和U-E把非根模态词纳入其时间论元理论体系,非根模态词扩展一个位于TP与ASP-P之间的模态词投射MP.(D,U-E 2008:1180)每个功能性中心语(T,M,ASP和V)都为句式的时间诠释引入一个参考时间,并扩展到句法结构图中。由于中心语M并不是一个时空谓词,无法为其时间论元构建排序关系,MOD-T的设定方式为指示性定位或照应性定位。前者把MOD-T的起始次区间t定位到T的外论元UT-T,并将此时间无限延伸,从而形成模态时间[t,∞);+后者将MOD-T与其辖域内的其他参考时间(AST-T或EV-T)进行(语义)约束。

Condoravdi(2002:85)认为,非根模态词的完成体句式(例⑬)具有两种解读意义,第一种解读表现的是现在完成的知识模态意义,其可能性是从现在时间视角(present temporal perspective)对过去情状进行解读,如例⑭ a所示。D和U-E指出,现在时间视角中MOD-T的起始点通过指示性定位设定为UT-T,而时空谓词AFTER则将ASTT排序在EV-T之后(D,U-E 2008:1803),如例⑭b所示。第二种解读是完成将来的抽象模态或违实(counterfactual)模态意义,其可能性是从过去时间视角对过去中的将来情状进行解读,如例⑮ a所示。D和U-E指出,MOD-T的起始点通过指示性定位设定为AST-T;同时,MOD-T约束并照应性定位EV-T(同上:1812),如例⑮ b所示。

⑬ Hemight havewonthegame.

⑭ a.Hemay/might have(already)won thegame(#but hedidn't).

⑮ a.Atsomepoint inthepast,hemight(still)havewonthegame(buthedidn't).

D和U-E提出,完成模态句⑬还存在第三种解读,其可能性是从现在时间视角对将来完成情状进行解读,如例⑯ a.而完成模态词的EV-T涉及到将来的UT-T时间。指示性定位使MOD-T时间开始于UT-T,同时MOD-T约束AST-T,副词by tomorrow则修饰AST-T.而AST-T聚焦于EV-2T内的时间区间,并排序在EV-T1之后(同上:1801)。他们分别论证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的非根完成/过去模态词的研究无需借助任何额外的功能性投射,而只需在其时间论元理论框架中进行。(同上:1796,1806,1809)

⑯a.He may have won the game by tomorrow.b.EV-T1MOD-T EV-T2=AST-T

4 结束语

时间论元理论的贡献在于,这种时间诠释的理论框架能够从跨语言视角将时态、体和时间副词这3种时间编码的语法体系缩减为相同的句法—语义基元(即时间论元),从而为人类语言的时间关系构建一个简洁且科学的时间诠释理论体系。一个时间诠释的理论模式如果能够限制时态和体的逻辑可能性数量,而且能够观察并分析时间关系表达的跨语言差异性,这样的理论模式才能有充分合理的理论解释力。D和U-E将时态、体和时间副词视为时空谓词,该时空谓词能够将UT-T,EV-T或AST-T这3个时间论元分别排序为居后、包含或居前的时空关系,从而为时态、体和时间副词提供一个句法—语义同构的时间词组结构。他们还采用时间论元理论进一步研究时间状语子句、宾语补足语子句和非根模态词的句法现象,从而形成系统性和解释性兼具的时间诠释理论框架。该理论势必将有助于语言学家(如:Stowell 2007,Arche 2014,Bohnemeyer 2014)系统研究并深入探讨人类语言的各种时间指称现象,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时间编码方式的理解和认识。

猜你喜欢
主句排序时态
宾语从句考点梳理(二)
作者简介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Wheelchair basketball stars
恐怖排序
节日排序
现在进行时
易混时态辨析
谈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
过去进行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