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2018-04-08 08:11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苏教版习作翻转课堂

葛 艳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信息传递、技能训练,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内化吸收。“翻转课堂”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这种模式,重新设计规划学生的学习流程,借助教师在课前提供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让学生进行内化吸收,而后通过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形成的互动对话,达成教学目标。这一颠覆性的变革对于高年级习作教学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一、基于目标要求,精心制作视频微课资源

要实现课堂翻转,第一阶段就是要借助鲜活直观的视频资源对学生进行前期的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制作的就是微课视频。一般而言,“翻转课堂”的视频资源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要凸显以下几点: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当下,学生进行习作最大的障碍莫过于两处:一处是对习作有畏惧心理导致的兴趣不浓,另一处是不能发现生活中的选材。这就要求“翻转课堂”的视频资源必须要在生动性、资源性上下功夫,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认知动力。其次,“翻转课堂”要能够准确把握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将视频资源聚焦在具体过程中,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够接受最核心的指导,为后续的课中交流、习作表达奠定基础。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1》教学为例,要求学生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进行习作。这样的习作命题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有直接的生活体验和素材资源,而在具体实践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能运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鉴于此,笔者制作了这样的视频资源:首先,出示几幅生动的图片,将学生在假期生活中可能产生的生活经历罗列出来:与自己的家人游览祖国的壮丽河山;在自己的家中享受静谧的时光,安心阅读;与自己的好友一起观看体育赛事、活动游戏……这样做旨在激发学生的生活积累,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其次,为学生提供了多篇学生范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组织学生对范文的选择、习作策略的运用进行了问卷分析,让学生以理性的视角对作者的习作方法进行感知,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视频内容,科学制订学习任务单

在践行“翻转课堂”时,教师不能将关注力全部集中在视频制作上,更需要考量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因此,“翻转课堂”课前的准备绝不是让学生看一下视频就直接了事,而要依托视频设计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任务单。借助这些任务单达成教学目标,深化对视频资源的学习效果,更好地达成习作教学目标。

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明确学习指南。主要向学生清晰地阐明视频的主要内容,学生应该怎样来观看视频,要达成怎样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带着鲜明的目标和任务展开学习。在学习指南中,也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有方法可循。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向父母表达爱”时,笔者在精心制作了“翻转课堂”的视频资源之后,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指南:(1)激发情感,唤醒体验。从小到大,我们沐浴着父母多少爱?你对自己的父母表达过爱吗?今天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2)关注重点,明确要求。看看视频中小刚的母亲在小刚表达爱之后,有怎样的表现,关注人物的细节描写。(3)联系实际,对比感知。在自己表达的过程中,父母有怎样的表现?与小刚的母亲有着怎样的异同?带着这样的学习指南,学生再次观看视频,学习更加具有鲜明的体验,为习作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紧扣核心问题。传统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能够完成一篇中规中矩的习作,但最大的缺失就是难以捕捉本次习作的重点,更难以将重点进行细化,这就造成了很多习作重点不够突出。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时,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地审清题,选择恰当的素材资源,但完成的习作总是显得干瘪单薄。因此,在视频制作完毕之后,笔者利用任务单提出了紧扣学情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突出描写人物的“能”呢?你所选择的事例,如果要进行细化表达,可以尝试将其划分为怎样的层次?这样的核心问题,直接击中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为后续习作表达实践中紧扣典型事例、把握核心重点奠定了基础。

最后,补充适当的资源。“翻转课堂”的价值就是要为学生提供诸多教材中所不具备的资源,帮助学生建构全新的学习资源体系,在构建的认知过程中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发展。但必须要指出的是,这种资源是一种能够辅助学生深入感知、激发内在意识的资源。如若反之,以结果直接替代学生的思考,就会使学生逐步丧失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由于视频呈现方式的有限性,教师还可提供一些纸质资源(如名人自传或名人事迹等),也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对象进行资料的搜集,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提供或者搜集的资料与视频进行有机整合,提升课前自主学习的效益。

视频资源和任务单的融合能为学生的认知表达提供明确的方向,更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基于学情反馈,合理构建课内研讨体系

1.确定思维研讨方向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视频之后填写的反馈单,搜集整理成第一手学情资料,将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困惑作为动态生成的资源,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其研制成为核心的主问题,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生本次习作的质量。

以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1》“写一位自己的老师”为例,编者要求学生从教过自己的教师中选择一位印象深刻的来写,可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的特点,也可以写这位教师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情。在视频学习中,学生已经成功选择了较为典型的事例,但究竟该如何写好这件事情,尤其是要突出这位教师的特点,究竟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这是很多学生还存在疑惑的地方。教师在整合学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将其作为课堂的交流点,以教材中提供的范文片段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交流,明确两个习作方向:首先,要善于把握整个事件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细节表现,对教师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展开正面描写;其次,要善于根据教师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出自己的认知,形成人物刻画的立体化层次。

2.构建学习合作小组

知识信息的获取是学习个体在特定情境之下,通过人际关系与交流互动意义的构建过程。因此,“翻转课堂”的课堂交流就应该避免学生个人的单独交流,借助生生之间的合作,采用协同的方式进行,以最大程度达成对习作方法的内化。以高年级常用的材料习作的审题为例,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视频中,在认知层面产生了困惑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协同合作的小组,组织学生紧扣教师梳理出来的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沉下心来倾听学生的表达、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并选择最佳的契合点,对学生现有的认知进行适当的点拨与调控,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翻转课堂”弱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传授与讲解的作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翻转课堂”的每一步程序,从制作视频、研制学习单和选择内容等方面进行精心策划,真正促进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苏教版习作翻转课堂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