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乡愁,小乡愁

2018-04-08 10:17临城县临城镇中学米丽宏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诗神归期腊梅

临城县临城镇中学  米丽宏

2017年12月14日,北方初雪,雪朵儿瘦嶙嶙的,又细,又轻。早晨上班,迎着雪花,深觉小雪扑面点点凉,有文艺范儿。

想吟味一两首小诗,来应个景儿。雪花,是天空的美意;而诗歌,是心灵的美意嘛。这时节,该属余光中。

感应似的,中午忽然在朋友圈看到先生去世的消息;心倏地一震,像北风裹雪,吹散了心中的诗意,带来一份动荡。

记得读师范时候,常常买一份诗歌杂志,叫《诗神》;余光中先生,无疑是一尊端坐我心高处的、清癯的诗神。

初识先生诗歌,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物质捉襟见肘,但诗歌、文学却在民间生长得葱葱郁郁。我所就读的河北隆尧师范学校的门外,有两处书报亭。在那绿色狭小的铁皮亭子里,我邂逅了诗集《望乡的牧神》;于是欣欣然拿节省的伙食钱,把书买回去;灯下读,早起背,晚会上朗诵。

其间沉浸,一沉便是多年。

我喜欢余光中诗歌里,翻空出奇的意象,他写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写与心上人表白:“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我喜欢余诗一叠三叹的深情,他写:“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愁的芬芳”。我还喜欢余诗中那奇巧的比喻,精警的句式,那首《伞盟》说:“如果死亡是一场黑雨凄凄,幸而我还有一段爱情,一把古典的小雨伞,撑开一圈柔红的气氛”;《等你,在雨中》说:“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所及之处,如梦似幻,意境和语言都让人迷醉。

而读先生那首著名的《乡愁》诗时,我也正被浓浓的乡愁缠绕着。因为求学,年少离家,虽然路途并不遥远,但心里常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思家之情。夜幕降临、斜阳西照,尤其看到同学的父母来宿舍看望,心里就急切盼望一周一封的家书。那牛皮纸信封,那八分一枚的邮票,成了思亲想家的寄托。

余先生有那枚寄托乡愁的邮票,一下子入了心,契合了灵魂。以至于,在班级第一次联欢晚会上,我朗诵《乡愁四韵》时,竟泪湿眼眶。

那时浅薄,未曾深味。只道乡愁如斯,不深想那游子情怀汹涌的是民族情感,卷起的是时代浪涛。

而今,再去品,它实在是意味丰赡,几十个字,凝进去那么广阔的时代,那么浩淼的家国意识。

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都是乡愁;而母亲、新娘、大陆则是承载这种情绪最为厚重的感情土壤。

看似清水,实为酽茶,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这正是好诗之佳处。诗里有时间的流逝,“小时候,长大后,现在”;有国家的梳理,“我”越走越远,而那个“故乡”越来越大,从母亲,到家乡,再到大陆。这是真正的时代之作;还有什么能比这诗更好地表达那代人的感情呢?

家国情怀和宏大叙事,浓缩在一首小诗里,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当年李商隐滞留蜀中时,曾以此诗抒发归期无着的惆怅。他设想,一朝回归故里,与妻子秉烛夜谈,该何等美好。

对余光中来说,这点奢望,不敢存。死后归葬何处,就是一个问题,“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当我死时》,就是他那代人的死亡观。

从生至死几十年。

几十年对故国魂牵梦绕,那浓浓的乡愁,从来不曾疏淡,从不需刻意记起啊。

那是一个时代的大乡愁啊!

猜你喜欢
诗神归期腊梅
《夜雨寄北》:归期未定,先约通宵畅聊
消逝(4)
一枝腊梅伴冬
归去来
腊梅
腊梅
再次写到鹰
不朽的绝唱
——奠祭伟大诗人屈原
为什么腊梅在冬天绽放
喜欢你,不问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