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学善学”为抓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为例

2018-04-20 01:17赵康健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善学乐学讲故事

赵康健

“乐学善学”是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三方面分别从态度、方法、能力阐述了“乐学善学”的要求,教学《狐狸和乌鸦》我就紧抓这三方面分别从激发兴趣、习得方法、提升能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两个“面向”,激发兴趣,使之乐学善学

1.面向全体学生

(1)巧填儿歌,全体书写。上课伊始,把课文变成一首儿歌,将生字暗含其中,先由学生填空,而后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在书写、评价的实践中切实提高写字能力。学生全员参与书写、参与评价,让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如:乌鸦嘴里( )着肉,狐狸馋得口水流。眼珠一( )想办法,( )着笑脸说好话。乌鸦先是不回答,好话一听乐开花。( )一开口肉掉下,狐狸得肉乐哈哈。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一节低年级的阅读课写字环节不可或缺。把课文内容浓缩成一首儿歌,把生字穿插其中,既让学生回顾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巩固复习了生字。不仅如此,我还引导学生从书写正确、结构匀称、书写整洁三个方面评价书写,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2)妙用表格,全体思考。当前不少公开课上,少部分思维活跃、口齿伶俐的学生和教师一问一答配合默契,让课堂高潮迭起,课堂成了几个学生表演的舞台,而其余的学生都变成了“看客”。 课堂上,我设计了评狐狸讨好程度和乌鸦上当程度的作业纸(见下表),引导全体学生去写、去读、去思,让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

次数 狐狸 讨好程度 乌鸦 上当程度第一次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乌鸦没有回答。 ☆☆☆☆第二次狐狸赔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第三次狐狸又摇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

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表格展示自己的思考,相比以前的一问一答,学生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而且都能独立思考,提升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3)创新作业,全体参与。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上只会有几名学生得到“故事大王”的称号,但在课后作业中,我设计了故事大王作业单(见下表),以此激励每个学生在课后都能当上“故事大王”。故事大王作业单把课内“故事大王”的评比延伸到课外,讲故事的方法也将得以巩固,真正地把课后作业落到了实处,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序号 故事名称 听故事的人 评星1《狐狸和乌鸦》2

教学合一,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我想: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从而达到“教学合一”。

2.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师真诚面对学生独特的体验和个性的表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一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展示自我。

(1)评星。课上引导每个学生为狐狸的讨好程度和乌鸦的上当程度评星,而不是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分析。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在评乌鸦的讨好程度时,一名学生认为乌鸦第一次没有上当没有星,而另一名学生却认为乌鸦有一点上当应该评一颗星,要是没上当应该飞走,完全不理狐狸。我尊重他们的看法,表扬他们的善于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在倾听、表达中碰撞、提升。

(2)补白。理解课文时,我抓住多处让学生补白。比如:狐狸眼珠一转在想什么,狐狸的笑是真心的吗,他在想什么等,在这些地方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狐狸语言、动作的理解。

(3)明理。学完故事学生一定会明白道理,但这个道理不应是一句口号或准则。我通过让学生说安慰乌鸦的话和想对狐狸说的话,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

二、两个“训练”,习得方法,使之乐学善学

1.思维训练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评价狐狸的讨好程度和乌鸦的上当程度的表格,借助表格让学生感悟、判断、对比,促进学生思维。学生填表时很安静,有点不像阅读课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是安静的,但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课上运用评狐狸讨好程度的表格,让每个学生都动手评星,激发每个学生思考的兴趣,为所有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2.方法训练

本节课我重点关注了学生两个方法的习得。

(1)读懂故事的方法。我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动作、语言从而读懂故事的方法。读第一次狐狸讨好乌鸦时总结出方法,读第二次狐狸讨好乌鸦时半扶半放,读第三次狐狸和乌鸦对话时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读懂故事。这样有层次的训练,逐步让学生习得方法。讲好故事就要读懂故事,教给学生方法就要关注语言动作。我让学生先确定狐狸是“骗”,然后朗读感悟语言、动作,知道狐狸是怎么讨好欺骗的,再练习表演。这样正确的价值引导在先,避免了学生只是学习模仿狐狸的狡猾,而缺少正确的价值判断。

(2)讲故事的方法。我让学生先抓住故事中角色的语言、动作把故事讲得有意思,再明白故事有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完整。读懂故事后再练习讲故事,但只讲好精彩部分还不够,还要讲完整。我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个故事由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组成。这样学生不仅能讲好故事,还厘清了故事的脉络。“教是为了不教”,学会了方法,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乐学善学”不就应该如此吗?学生乐学善学,方能学有所得。

三、三个“着眼点”,提升能力,使之乐学善学

1.着眼于阅读能力提升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智的好奇心。

(1)推荐相关阅读。学了本课,学生肯定还想读其他有关狐狸的故事,我适时推荐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学生不仅乐于阅读,还能从中了解不同故事中狐狸的个性特点,拓宽了阅读的视野。

(2)课后读讲故事。课后要想成为“故事大王”,学生必须要讲更多的故事,那必然会读更多的故事,他们的阅读量自然增大了。因为我设置了故事大王作业单,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

2.着眼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让学生自读思考,并借助表格评价讨好程度,让学生在教师教之前先学起来、思考起来,从而有自己的感悟。如此先学后教,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着眼于品德渗透

品德渗透不是简单、空洞的说教。课堂上进行如下的品德教育学生更乐于接受。

(1)创设生活情境。故事学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乌鸦上当以后,伤心极了,谁来打电话安慰安慰?”学生就好像处在此事当中,成了狐狸和乌鸦这件事的见证者,安慰别人也是学生乐于做的事情。此时,学生会安慰别人,表明他自己也受到了教育。

(2)讲故事给别人听。这节课让学生明白学故事可以懂得道理,从而引导学生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受教育。相信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还能感受到给别人讲故事的快乐。

在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乐学善学,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善学乐学讲故事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乐学”策略
听冬神讲故事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太极拳之“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