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英
[摘 要]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增长见识,使得小学生在识字、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得以促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及家长认识到阅读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阅读的可持续进行,采取科学的安排。教师要制定科学的阅读教学计划,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进行差异式的教学。教师也要联合家长,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一道陪伴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初,就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的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当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进行阅读。学生对语言文字更加好奇,更有亲切感,也会对适合的读物表现出更强烈的兴趣。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儿童已经对汉字由原来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阅读的好处不仅在于识字量的增加,更多还在于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乐趣,尤其在写作和交际方面都大有助益。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阅读本身的价值所在,并将其重要性传递给学生和家长。小学生阅读教学的训练,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既需要教师也需要家长和学生的配合,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从教学环节入手
如果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那么,他们很难主动地阅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首先,可以从课堂教学的导语入手,精心设计的导语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让他们的好奇心驱动着他们接下来全神贯注的阅读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环节中,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开阔学生思路的同时,也拓宽了教学的容量。例如,在学习一篇跟云朵有关的文章时,提出问题:大家注意过天上的云吗?云都是什么颜色的?云会有什么样的形状?云会动吗?云是由什么组成的?云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伴随着这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要学的课文。
二、选择适当的书籍
教师在选择书籍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能力进行选择。同样是一个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在阅读水平上是会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把书籍的范围适当放宽,阅读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低于正常水平的书籍,相反,阅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可以选择适合更高年级的读物。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小学生,一些童话故事更容易吸引他们的兴趣,童话故事中,往往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富有哲理性、启发性的故事,让小学生懂得一些与人交往的道理。同时,童话故事本身也更多运用一些拟人的方式,作者通过想象力将一个神奇的世界呈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划火柴的场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这些简单的描写都很适合小学生仿写。想象并不限于童话,教师也可以推荐其他相关的读物。通常,男孩和女孩喜欢的书籍,从类别上来看,会有一些不同,男孩一般喜欢侦探冒险类故事,而女孩更喜欢王子公主类的童话故事。所以,教师平时要多注重跟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阅读偏好,根据他们的阅读偏好去寻找合适的书籍,尤其是一些经典的读物,在阅读课上,孩子们就可以自由地选择。
三、阅读过程中要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难度较低的读物入手,当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以后,就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在阅读的数量和广度方面,都可以进行重新的调整。小学生因为之前接触阅读的机会比较少,他们大多缺乏相应的基础,所以如果一开始难度稍大,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也会因为畏难的心理,而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可以读一些难度比较低的,对于刚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适合的。这些读物大多都是一些绘本类的,文字非常少,主要是图画,小学生单凭看图画就可以理解绘本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二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的学生要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教师在学生的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逐层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启发学生的思考
阅读本身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阅读的过程可以让小学生学会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学生的读物可以包括古代的作品,如古诗词之类的,这些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起来也不是很难,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们往往对诗词的兴趣会非常浓厚。
从阅读中还可以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如果觉得从诗中了解的人物还不够深入,那么可以指导孩子读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生在阅读时体会到各种关于爱情、友情、亲情、忠诚、正直和勇敢的人类精神,从而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自己从书中的领悟远比老师及家长的说教来得更有效果。因此,阅读不是表面的阅读,不是读个热闹,阅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会很多健康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升华。
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
每一篇文章之中都包含着情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文中包含的情感,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去揣摩和感受,而不是教师将自己的情感强加到学生的身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陪伴者。引导孩子们理解重点句式、重点段落。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然后由教师点拨,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務完成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
[2]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3.
[4]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责任编辑 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