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2018-04-20 09:58黄发涛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黄发涛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操作平台,改进教学方法,寻求非标准的解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鼓励学生探索交流,在探索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关键词] 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

实施素质教育,其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作为数学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氛圍,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例如在教学“商的近似数”时,我出了两道应用题:

(1)一块铁重10千克,如果做一个零件要3千克铁,问这块铁至多能做多少个零件?

(2)一条船至多坐6个人,25个人应租多少条船?

我叫了一个后进生来回答这个问题,他答对了。于是我接着问:“你为什么第一道题用去尾法,而第二道却用进一法?”他说:“第一题多余的铁不够做一个零件,所以用去尾法,而第二题多余的人还要租一条船,否则人就会有危险。”顿时,全班同学马上醒悟过来了。从这堂课我得到了一个启示: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是最深刻的,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的。因此,在一节课中,只要数学教师围绕着这节课的知识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且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集中思维进行探索,必定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空前的发挥,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100-11的减法时,大多数学生都会从前一位减一作十加在本位上,但在实际中仍有一些后进生不会正确应用,因此我让他们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且要又快又好。不出一分钟,一位学生就站起来说把100看成99,再把所得的差加上一,另一位说把100先减10,再减去1,顿时全班沸腾了。这两位同学的创新想法让全班同学触类旁通,这种减法从此也就很少有人再错了。

三、构建学生实际操作平台

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都希望有自我表现的空间,小学生也是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给学生表现的空间。努力构建创新平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来培养创新能力。

如“把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切成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而且要使表面积最大,应怎样切?表面积是增加了还是还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对于这样一道题目,如果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每个人都准备一个相同的橡皮泥,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亲自切,班上的同学一定会切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最后让学生比较各种切法,学生一定会发现只有横截面是长为6分米、宽为4分米的两个长方体才是我们需要的切法,这样也就把问题简单化了。

四、改进教学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创新能力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教师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是创造者突发某种灵感,在创造者心中和脑海中产生的一种“顿悟”。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学习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学到的都是教科书记录下来的前人积淀的间接经验,教师也是重复地推理一下发现知识的过程,当然,这也是一种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好方法,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己开辟一条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例如:一条路长100米,甲单独修要20天完成,丙单独修要2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修,几天才能完成?只要题目一出,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列式:100÷(100÷20+100÷25)。于是我让学生说明算理,接着提问:如果总路程扩大3倍,其他的条件都不变,那么要几天才能完成?这时有一个学生大胆地说:“所用的时间扩大了原来的3倍。”这时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将路扩大到原来的5倍、10倍,让他们算算一共要多少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了规律:无论路程有多长,只要其他的条件不变,所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于是我去掉了工作总量,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一下子就列出了式子:1÷(1÷20+1÷25)。这样的教法从疑问到联想,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创造思维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五、寻求非标准的解法

几何图形具有直观的特点,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材一般采用标准的方法来教学,也就是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然后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但是我引导学生用另一种方法来解答,结果有一个学生把准备的一个三角形沿高的一半剪开,然后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于是我接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剪?”学生马上说:“因为这个平形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这个学生就是运用了求变法,用非标准的方法求出了三角形的面积的。正是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要求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去发现什么前人没有发现的重大发明,而是让学生自己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发现,这种发现就是创新。尽管这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这种发现是相当牢固的、终生难忘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种过程就是一种创新。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如果让学生采用手工的切割方法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再拼成一个长方形,由于手工操作的局限性,拼成的图形与长方形的形状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一定会怀疑这个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于是我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32份、64份,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像长方形,从根本上让学生相信:原来的圆的面积一定等于长方形的面积。用多媒体很容易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因此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了。从上面我们可发发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不单单是得出了一个公式,而是一个知识的发现过程。正是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升华。

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

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学习数学也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不是为学数学而学数学。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更新。我们在教学中切忌满堂灌,要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实验、猜测验证中去主动探索规律,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如,在讲“圆锥的体积”时,我并不是空洞地说教,而是充分地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资源(沙子、事先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各一个),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圆柱体的体积和圆锥体的体积有着怎样的联系。学生有的说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二倍,有的说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二。我并没有马上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用圆锥体把沙子装进圆柱体里,直至装满,让学生数一数一共装了多少次。结果学生恍然大悟,马上说,圆锥体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这个过程的教学,我们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操作,真实地完成了整个教学探索过程,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

总之,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授,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是因为教育能唤醒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 李杰杰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