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教学要着力于用

2018-04-26 15:45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稻子梨树高粱

吴忠豪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原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示范性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学术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小学语文(实验本)教材主编。主要著作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概述》《语文教学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等四十多部。

句子是由词、词组(短语)构成的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学生理解一篇课文,要从读懂文中的句子开始;写好一篇作文,也要从写好每一个句子开始。因此,句子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在年段目标中对句子教学有比较明确的要求:低年段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高年段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在中年段习作目标中,课程标准还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的要求。

分析这些要求,我们很容易发现,句子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句意,更要丰富学生的句子积累,让他们尝试运用。可是当下语文课中的句子教学,教师比较关注的往往是句意的理解和与句子相关的基础知识。

句意理解方面,教师很重视在阅读时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关键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句意理解指导学生读懂文章的思想内容;基础知识方面,教师很重视结合句意理解讲授句子中包含的有关知识,如比喻句、反问句、倒装句、过渡句、关联句等。这两方面当然属于句子教学的内容,但它们绝不是句子教学的全部。

句子教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理解句子意思,包括理解重点句子、关键句子或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这一层次的教学,教师都很重视,无须赘言。第二层次是认识句子表达知识及其作用,如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及各种关联复句等。因为涉及到考试,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师也不会忽视。第三层次是各种句型的积累。积累是运用的基础,在课文中读过的各种句型如果不能脱口而出,就谈不上运用,因此句子积累强调的是熟读成诵、烂熟于心。第四层次是句型的尝试表达。这是句子教学的最高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的句型越丰富,语文表达能力就越强。

评价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有两个最基本的标志,一是词汇量,二是句型的丰富程度。因此,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来审视小学阶段的句子教学,其重点应该放在句子的积累和尝试运用上,这才是句子教学的重点。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这一阶段是儿童记忆力的黄金期,让其大量积累词语和句子,能为他们一生的语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通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的两个教学细节,分析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句子教学。

【细节1】

师:朗读课文,说说文中写了山野里哪些植物?(投影出示: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生1:课文写了山野里的梨树、苹果、稻子、高粱。

师:再读读课文,说说为什么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这幅图画美在哪里?(朗读后,学生在黑板上摆放词语卡片:梨树,金黄的灯笼;苹果,红红的脸颊;稻海,金色的波浪;高粱,燃烧的火把。)谁能看着板书,说说这幅图画美在哪里?

生2:它们的颜色很美,梨树是金黄色的,苹果是红颜色的,稻子是金色的,高粱是红红的。

师:除了颜色很美,还有什么也很美?

生3:它们的样子也很美,梨树像灯笼,苹果像小朋友的脸颊,稻子像大海的波浪,高粱像燃烧的火把。

师:说得真好。大家发现这四句话都是什么句?

生(齐):都是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4:把梨树比作金黄色的灯笼,把苹果比作红红的脸颊,把稻子比作金色的波浪,把高粱比作燃烧的火把。

师:你们的发现真好!这四个比喻句,把四种植物写得又形象,又简洁。大家再读读课文,体会秋天山野里这幅图画的美丽。(学生读课文,然后交流。)

片断中,教师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理解句子写了四种植物,即写了什么;二是读懂课文是通过颜色和形状写出山野之美的,即怎么写;三是理解这四句话都用了比喻的手法。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句子教学就到此为止。其实这样教学句子,学生只是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再次复习了比喻句的知识,但这并不代表学生积累并会运用这些句子了。要积累就必须反复朗读,如果学生没有读熟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就不具备运用的前提和基础。

对处于语言发展最佳期的小学生而言,积累这些精彩的句子比理解它们是比喻句更重要。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句子的朗读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这比理性认识句子的写法更有价值。我们来研读第二个教学细节。

【细节2】

师: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写了山野里哪些植物?

生1:梨树、苹果、稻子、高粱。

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课文里写的这些植物。

生2:课文写的植物有梨树,有苹果,有稻子,有高粱。

师:谁能把话说得简洁些?

生3:课文里写的植物有梨树、苹果、稻子,还有高粱。

师:最后用上“还有”,这样说话又简洁,又清楚。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4:课文写了山野里的梨树、苹果、稻子和高粱。

师:“梨树、苹果、稻子和高粱”,最后用上“和”,说得很完整,很简洁。再读读课文,说说这些植物的果实是什么颜色、什么样的。(朗读后,学生在黑板上摆放词语卡片——梨树,金黄的灯笼;苹果,红红的脸颊;稻海,金色的波浪;高粱,燃烧的火把。)看着板书,说说这些植物的果实是什么颜色,像什么?

生5:梨树是金黄色的,像一个个灯笼;苹果是红颜色的,像小朋友的脸颊;稻子是金色的,像大海的波浪;高粱也是红红的,像燃烧的火把。

师:说得真好!谁能用四句话说出四种植物,每样植物说一句话?

生6:梨树像金黄色的灯笼,苹果像红红的脸颊,稻子像金色的波浪,高粱像燃烧的火把。

师:这位同学用了四个比喻句,把四种植物说得又形象,又简洁。

同样是读这段课文,但这个片断的教学重点不是停留于句子意思的理解,而是着力于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要求他们把一句话说清楚,说完整,说简洁。这些句子写了哪几种植物,学生一读就懂,但是如何把这句话说得简洁明了,就需要教师指点。请关注细节中教师指导的话,重点是词语的运用、句子的组织,而不是句意的理解。

片断中,教师用贴卡片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然后利用板书训练学生说话——先自己说,再说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将句意理解和说话训练结合在一起,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这样的设计值得称道。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没有刻意强调这几句话是怎样通过颜色、形状把这些植物写具体的,也没有具体分析每句比喻将什么比作了什么,只是让学生具体说出“这些植物的果实是什么颜色,像什么”。其实,学生能够把这些植物的颜色和样子说出来,就在说话过程中运用了句子中所包含的这些写法。在对句子写法的感性运用和理性认识之间,教师重视的往往是后者,而對小学生而言,感性的运用比理性的认识更容易,所以更有现实价值。

由此可见,有效的句子教学,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句子的模仿运用上,而不要过分强调句子的理解,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使然。

猜你喜欢
稻子梨树高粱
高粱名称考释
金秋时节高粱红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小气的梨树
稻子黄了
稻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