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阅读中赏美

2018-04-26 15:45朱文荣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锡林郭勒美景散文

朱文荣

运用比较阅读法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其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欣赏能力。笔者以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的诗歌《敕勒歌》和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比较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及思考。

精心选文,巧妙组元

將形式不同的两个文本组成一个学习单元教学,主要是因为它们有如下相似之处:一,主题相同。两篇文章都以“草原”为主题。二,写法相似。《敕勒歌》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诗歌的前几句写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广阔;最后一句写动景,“风吹草低见牛羊”不仅能引发读者的动态想象,而且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及游牧生活的热爱之情。《锡林郭勒大草原》也从静景、动景两方面描写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进而表达出作者对草原美景的赞美与热爱,这与《敕勒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个文本也有不同之处。体裁的不同不用细说。语言方面,两文存在明显区别:《敕勒歌》语言简洁凝练,意境高远,让人产生无限想象;《锡林郭勒大草原》语言细腻优美,意境真实具体,让人身临其境。

将这样两个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本放在一起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发现草原之美,还能让他们通过学习初步掌握欣赏美、表达美的方法。

动静结合,入境入情

教学两篇文章时,笔者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的基本原则,设计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品味,自主探究——交流分享,体会表达——欣赏美景,品读积累”四个教学环节。

“自主探究”环节,笔者要求学生围绕“《敕勒歌》和《锡林郭勒大草原》分别是怎样描写草原美景的”这个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发现文中所描写的草原之美,初步感受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交流分享,体会表达”环节,笔者采用“诗文共赏,平行推进”的方式组织教学。

首先,比较学习静景部分。《敕勒歌》这首诗,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诗句,并抓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广阔、碧绿及丰富。如:抓住“苍苍”“茫茫”想象草原一碧千里、无边无际之广阔,一片葱茏、翠色欲滴之碧绿,景物多样、并不单调之丰富。《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文,主要引导学生交流品析描写野草、湖水、野花等美景的词句,感受散文描写的细腻。如:抓住“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中的“铺向”“覆盖”“没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广阔、生机勃勃以及野草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乐趣。抓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中的“嵌着”“映出”,感受湖水五彩斑斓的美。在比较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和散文表达上的不同:诗歌语言简洁凝练,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散文语言细腻优美,让人身临其境。

接着,比较学习动景部分。《锡林郭勒大草原》中有这样一句话:“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教师抓住“欢腾”,让学生说说从哪里能感受到“欢腾”,并引导他们品味“欢腾”的妙处。《敕勒歌》中有没有这种写动态景象的词语呢?学生很快找到了“见”。他们透过“见”字,想象到了吃草散步、嬉闹追逐的牛羊,东蹿西跳的小野兔,你追我赶的小野猪,调皮玩闹的小狼和赛马竞技的牧民等。这样的画面是“欢腾”的,也是唯美的。教师据此引导学生总结出:学诗歌要善于抓住重点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学散文要善于抓住重点词语细细品味。

这样教学,学生不仅切实感受到了草原的美,还初步掌握了比较阅读的方法,知道了诗歌和散文虽然表达方式有异,但内在文理相通的道理。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锡林郭勒美景散文
内蒙古锡林郭勒那达慕大会 草原夏日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筼筜美景
天籁之音 生命之歌——锡林郭勒长调民歌编译
独特美景
海洋美景
天堂草原锡林郭勒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