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生活化素材

2018-04-26 15:45刘玉珍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交通法规闯红灯红灯

刘玉珍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但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并没有安排配套的训练内容,这给教学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非连续性文本哪里找?笔者的体会是,就近取材,发现生活化素材。

一是从教材中发现。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呈现真正意义的非连续性文本,但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改编等方式获取教学资源。五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七)口语交际中有这样一组图画:

教材要求学生依据上图中的情境,模拟介绍药品、电话卡和毛笔的使用方法。介绍时要抓住要点,说得清楚简洁,还要及时询问对方是否还有疑问,如果有,要耐心解答。这三张图片就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但只看这几张图片,学生往往不知道说什么。教师如果在学生模拟介绍前适当补充药品、电话卡、毛笔使用说明书等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阅读,无话可说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是从生活中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指示牌、公交站牌、商场导引牌、海报以及网络留言、评价等,都是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可以运用其中的某一个或者将某几个整合后组成教学内容,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如设想自己某天上街,先根据公交站牌提示乘车,然后到商场根据楼层导引牌选择购物楼层,回家后在网络上对所购商品进行了评价。这样一个过程中,就包含着多個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

三是从阅读中发现。报纸、杂志、官方微信中都包含着非连续性文本。《长江日报》官方微信《今日话题》栏目曾以“红灯时,你会横穿马路吗?”为题,做过一次网络调查。1500余名网友参与了这次活动,投票数据统计如下:

这份统计结果就是一份很好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料。

找到了合适的教学文本,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实施教学。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可以采用“三步教学法”,笔者以“红灯时,你会横穿马路”为例,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步,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这是阅读的第一步,一般通过抓标题中的关键词来完成。比如:看到“红灯时,你会横穿马路”后,学生往往能很快抓住“红灯”“横穿马路”这两个关键词,而它们恰好就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步,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即对信息进行提取与整合。这需要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通过仔细阅读,整体了解文本内容,进而对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做出归类和基本判断。比如:认真阅读上面的统计图后,学生通过计算会发现偶尔闯红灯的人占总人数的37%,不会闯红灯的人占总人数的63%;偶尔会闯红灯的人群中,抱着随众心理的人比存有侥幸心理的人少3%,等等。

第三步,对信息进行简单的评价。结合上面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些评价:不会闯红灯的人比会闯红灯的人多,说明大部分人是主动遵守交通法规的,社会主流是好的;偶尔会闯红灯的人并不是刻意要违反交通法规,如果相关部门进行适当引导,这部分人是完全可以成为主动遵守交通法规的好公民的,这说明教育、引导的任务还很重。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交通法规闯红灯红灯
避免跟车闯红灯的地面车道线
为什么红灯停,绿灯行
模范遵守交通法规坚持安全文明行车
“我不再闯红灯”
曝光闯红灯行人值得借鉴
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变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