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学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5-14 09:44常艾子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组员伙伴家长

常艾子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伙伴学研是离生最近的教育资源,所有的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感受、收获经验,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做铺垫。本文将从师生伙伴、生生伙伴、家校伙伴三个方面入手,践行“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初步探究了伙伴学研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深化之路径,以促进学生个性之发展,引领生命之成长。

“伙伴”一词最早为军事用语,元魏时军人以十人为火,共灶炊食,故称为“火伴”。北朝民歌《木兰辞》中记录道:“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迁,“火伴”一词引申为同伴,后多写作“伙伴”,通常指一些具有共同情感、从事相同事情的人的分类。明代叶宪祖的《鸾鎞记·挫权》写道:“小弟昨因送行醉酒,今日起迟,恐怕赶不上伙伴。”

“伙伴”的内涵逐渐扩大,与此同时,“伙伴”对于教育与学习的作用不断凸显。通常,教师之间研究知识的教学,称为教研;学生之间研究知识的学习,称为学研。从狭义上说,几个同学在一起,研究知识的学习,就称为“伙伴学研”。从广义上说,“伙伴学研”是指为实现共同学习目标而选择的学习内容及其学习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伙伴与伙伴之间的关系、各种活动和经验。

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在《教育改革研究》中写道:“合作教学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

这些都说明,伙伴的力量与作用不容忽视。伙伴学研是离生最近的教育资源,所有的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感受、收获经验,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做铺垫。

教师引路,在期待中乐学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并乐于与人交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信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都为教师引导伙伴学研指明了方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都会围绕伙伴学研展开。

成立小组,明确职责

想要在课堂上有效、高效地开展伙伴学研活动,课前进行分组和培训不能少。分组时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座位安排顺应小组的需要,打破传统“S”型排排坐的模式,将同组成员集中在一起。例如,在《妈妈睡了》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初读课文环节中提出明确的步骤要求:(1)组内成员按照顺序开火车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一人读课文时,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及时指出不准确的字音。(3)全组同学读完后,组长组织大家分别说一说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自己的收获是什么?(4)最终选出朗读最棒的成员。就像这样,明确组内的分工与要求,使怎样开展活动清晰易懂,学生自然就能高效完成老师的任务。

问题指向,学会倾听

课堂中让学生讨论时,表面上非常热闹,但如果仔细听,就会发现问题:有的同学只顾自己说,不听伙伴的发言。学生年龄越小越明显。想要在课堂中高效讨论,得出自己的成果,养成倾听的习惯十分重要。我重视倾听和等待的习惯培养。在学生发言、参加集会时,我都会加以强调,紧抓各个细节。

人人參与,有序表达

在伙伴学研小组中,如果有人总是“躲着”,不与组员互动,那么伙伴学研的作用就没有真正发挥。例如,在《我是什么》这一课中有:“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1)按顺序找出平常“我”都会在什么地方?分别做什么?(2)一名组员汇报时,其他组员认真听。(3)思考如果是你自己,你平常都会在哪里?分别做什么?(4)小组商议,说出完整通顺的句子,确定向全班汇报的方式。我通过提出明确的任务,让小组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我不断巡视,督促每个小组有序开展评议活动,人人参与、互相帮助。

评价与反思

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诊断与帮助,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新的收获。但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习惯思维和自我中心思想的影响,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习惯对大家的意见进行整合,也不擅于提出自己的建议,易出现讨论后还是停留在先前的认识上。因此在学习别人优点时,还要会发现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归纳观点获新知。孩子们博采众长,在过程中培养伙伴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凝聚力。

生生互动,在合作中共赢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提出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伙伴学研便是用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经验,进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铺垫。

例如,将伙伴学研运用在订正错题中。每组最先完成订正并在老师处过关的同学,成为组长。组长负责督促组员们认真书写,尽早完成订正,最后将组员们的试卷以小组为单位交给老师。完成订正的组员则和组长一起,负责监督和指导未完成的组员。最终评选出正确率最高和效率最高的小组,予以表扬。如此一来,各伙伴学研小组的同学们你追我赶,做得又快又好。

再如,将伙伴学研运用在检查背诵课文中。先请同学们进行自我推荐,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检查。每组背得最好的一人成为背书小组长,如此一来,老师一下子多了8个小助手。很快就能检查45位同学的背书情况。当然,我还会随机抽查,看看组员是否有“漏网之鱼”。

伙伴学研在提升课后学习的效率的同时,也促使良好的关系在班级生活中影响深远。若同学因请假在家,落下了学习任务。同学们课后围在他身边,自发形成全新的伙伴学研小组,一起帮他补习。有的小朋友不会系鞋带,便会有同学主动示范如何系,让他跟着学,颇有小老师的风范。

家校沟通,在共育中升华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具有综合性,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光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与家长们保持良好的沟通,组成伙伴关系。在新生报到之际,我就建立了班级QQ群,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不论手头还有多少事情等着去完成,只要学生今天到校,我一定会在班级QQ群里发布每日反馈,让家长们知道今日情况、孩子们的表现、老师的安排等。同时我也通过班级群,及时与家长沟通,保持目标一致,其教育效果是1+1大于2的。

在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之际,我们在班级开展了中秋节的班队会。假期,我请家长们与孩子一起进行中秋家庭研学活动。有的家长带孩子进行了郊游,有的孩子参与了团圆饭的制作过程,有的孩子动手学习做月饼,还有的全家一起赏月、背古诗……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与家长在生活中的教育相辅相成,孩子在家校共育中深化感受,更好地成长。

总之,语文源于生活,应回归生活。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关注学生的所得经验,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返璞归真。语文教师的眼中不仅有学科知识,更要有教学的方法与潜在的教学资源,发挥师生、生生、家校间关系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教育,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

猜你喜欢
组员伙伴家长
我的“好伙伴”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家长错了
小小组长不好当
家长请吃药Ⅱ
还是不错的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