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方士?

2018-05-14 15:16王志民
山东画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秦汉权威文化

王志民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秦汉时期,以齐地为中心的东方滨海地区,曾涌现出一个对当时的政治文化影响巨大的知识群体一一方士。方士文化是中华早期文明发展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方士是一个特殊的概念,此处专指是秦汉时代的方士。方士文化是齐文化在大一统的奠基时期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方士这样一个文化群体是有偏见的,由于这种偏见,妨害了学界对这一文化现象中积极因素的挖掘和传承。人们不重视对方士的研究,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研究成果少,文化评价低。兹举三个例子。其一,最有权威的工具书《辞源》,“方士”条,表述为:“指古代求仙、炼丹,自言能长生不死的人”;顾颉刚先生,是20世纪以来我国最有成就的国学大师之一,他所著《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一本书中对方士下的定义是:“鼓吹神仙说的叫做方士”;最早,也是较权威的秦汉断代史专著当属林剑鸣著《秦汉史》,在说到秦汉的方士时说:“秦始皇为谋求长生,开始一味相信方士胡诌,后来发现受骗,又大施淫威,肆意杀人”。这说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实际是坑杀的方士。我们看,权威辞典、权威学者、权威著作,提到方士时所注重的是:其编造谎言,鼓吹求仙的一面。我觉得这是对方士文化一个很大的偏见,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着眼,客观、真实、科学地考察、研究方士文化,拨开迷雾,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细研有关秦汉方士的有关资料会发现:这是时代变革下催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阶层,远非只是用求仙、鼓吹长生不死之类的词语所能概括,更不是一群单靠“胡诌”骗人的虚浮之徒。从秦汉方士兴起的历史背景看,当这些方士为了引起皇帝的兴趣,得到皇帝重视,就说:我能见神仙,我能使人长生不老。而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秦皇、汉武,又是最希望长生不老的人。于是方士投帝王之所好,以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奢望长生不老者,也不仅仅是当时的方士,这是人类文化早期,生之为人的一个普遍祈求或奢望。我们今天科研的尖端课题之一就是延缓衰老。从这一角度说,方士就是两千多年前最早在这个方面去探索的人,并非完全是为了自欺欺人。

从中华文化发展的另一面来看,我认为秦汉的方士对中华文明至少有四大贡献:他们是中华海洋文化的传播者;是海洋探索的先行者;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友好使者;是中华文化当中诸多重要因素的创始者。

到底什么叫方士?简要言之,实际上是方、术之士的合称,包括两类人:方技之士和术数之士。历史上虽大体将方术之士看作是一类人,但是分开来看,又有所不同。汉代刘歆将刘向所校书分为六大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后两类都属方士著作,可见影响之大,人数之众。

先说术士。据《汉书·艺文志·数术略》:“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而根据李零《中国方术续考》数术一类可分为五个流派:第一类,天文历算和占星候气。大致是观天象。这里我多说一点:我们祖先对二十四节气测算之精准,在三千多年前就做到了,是超越世界上任何其它民族的。當时就计算出了夏历的纪年,至今我们的日历牌上还是留着阴历。对日月的测算也很精准,五年有两个闰月,所以春节到来是那么精准。这都是天文历算方面的非凡成就。这应该是古代以术士为主体所总结的天相、农时的一个创造。所以这一类术士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家,它是根据天气情况预测事情的,并不是单纯的迷信,我们应该从这个方面全面认识术士。第二类,式法选择和风角五音。大致就是风水学的内容。根据地理环境、山水风气的走向,择吉避凶。这里面包括一定的科学知识。第三类,龟卜筮占。商代用龟甲或蓍草占卜,测算未来。一般多认为这是封建迷信,但是几千年来民间仍然还是好多人相信,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其中也有一些是以对科学规律的一定认识为根据的。第四类,占梦。就是对梦的解析,以判断吉凶。第五类,相术。主要根据面貌或其它形象特征预知性格和未来等。

再说方士。《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章学诚在《校雠通义》中对这一类文献的解析是:“方技之书,大要有四:静、脉、方、药而已。经闻其道,脉运其术,方致其功,药辨其性;四者备,而方技之事备矣!”可见,主要是指中医药范围。细分也为五类:一是医学,即中医治病。二是服食,即讲养生的。告诉你怎么样能长寿,能祛病辟邪,在今天应该算医学保健中的一部分。三,行气导引,通俗点说就是气功一类。四是房中,讲房中术的,侧重于讲两性关系方面保健技巧的。五是仙道,是从外部解决人生问题,求神拜仙以求治病长寿的。我们看,所谓方士,实分两大类十余种,真是人数众多,群体庞大,在当时影响非常大。(编辑/王立群)

猜你喜欢
秦汉权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先秦秦汉时期“孝”含义的裂变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秦汉秘祝源流考论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
再说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