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应用型院校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2018-05-14 11:47王凤李雪娇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

王凤 李雪娇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常态下,应用型院校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推动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和市场供需关系的持续牵引,进行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已成必然趋势。为保证院校办学规模与教育资源的匹配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应用型院校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应立足于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健全教育资源整合机制,构建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新格局。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 区域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整合

[作者简介]王凤(1981- ),女,满族,辽宁铁岭人,长春师范大学,讲师,硕士。(吉林 长春 130032)李雪娇(1983- ),女,吉林磐石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吉林 长春 130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基础德语在线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H170712)和2016年长春师范大学高教改革课题“校企合作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长师高教〔2016〕17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3-0063-04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演进过程中发生了深刻变革,国内各类型高校面临着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性整合与优化配置,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入了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配的新阶段。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常态下,对驱动应用型院校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锁定资源优化重组的最终目的,明确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的具体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院校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驱动因素

驱动应用型院校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因素主要来自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院校内在发展需求以及市场供需和效益最大化的拉动。

(一)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向社会公共服务过渡,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第一,政府完成角色转变后,由拟定审批机制、发布政策指令的管理者转变为维护教育秩序、提供坚实保障的服务者,对教育事业的管理从强制、单向的制约向多元化的共同参与式公共服务转变,不仅激发了高校发展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二,各高校在进行教学管理及计划制订时,不再仅以政府颁发的硬性政策为依据,还会参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彰显了时代精神和社会新风。

(二)应用型院校内在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变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高等教育事业方面的财政支出相较以往有所下降。與此同时,地方政府因直接管理区域内高校,会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紧密结合,加之市场经济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使高等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成为首要前提。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将市场竞争机制与教育资源重新整合配置的高等教育产业化成为主流。应用型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结合社会经济条件,实现公共教育资源的合理取用,从容应对严峻的市场竞争。

(三)市场供需和效益最大化的拉动

协调应用型院校建设与区域教育资源分配的众多因素中,市场供需拉动和效益最大化主导的发展理念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提出新的评价标准和具体要求,也意味着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教育事业的前景空前广阔。无论是在企业经营中产生的劳动力需求、技术资本需求,抑或个人为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产生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均以市场供需的形式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配形成了合理且有序的调整机制。而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影响力的日益彰显,使经济发展中的效益最大化理念逐渐渗透进教育的发展思路,强调将有限而宝贵的教育资源集中到生产率高的行业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中,优化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分配结构,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因此,在经济建设中涌现的市场供需变动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必然会拉动教育向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方向发展。

二、应用型院校整合教育资源的目的

受到多种因素的组合影响,区域教育资源将面临重新划分的局面,实现教育生态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为此,明确应用型院校整合区域性教育资源的目的,有利于加深认识,推动发展。

(一)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广义上来讲,教学质量泛指教学效果之优劣和培养学生水平之高低。对应用型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评判指标,应从其提供的教学服务能否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参照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职业素养进行综合分析。教学质量作为应用型院校在教育工作中的硬性指标,应保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持续输出,并提高技术理论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应用型院校的教育实践经验表明,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不但是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更是实现教育发展和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前提,是安身之本。因此,必须从应用型院校现状出发,从基本模式、结构框架、实际效益等方面对区域内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科学统筹,切忌因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和规模扩张速度而牺牲教学质量。

(二)实现院校办学规模与教育资源相匹配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和专业分科细化,我国应用型院校在办学规模上正处于持续扩张的状态之中。从战略性发展观的角度讲,高校办学规模应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与市场供需相匹配,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满足日益旺盛的社会需求。不过,结合教育工作的实践,应用型院校教学规模过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降低教育资源的利用度和综合效益。当然,忽视对教育资源的发掘和扩大高校建设的社会需求同样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制定有利于应用型院校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办学规划,需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情,在二者相匹配的范围内适当扩大院校办学规模,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三)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

应用型院校肩负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科研能力培养、服务经济建设和适应社会实践等多重职责,为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实现人才的持续输出,应用型高等教育作为一项以知识为核心的服务模式,需要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避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器材过度消耗、经费超额支出等后果,并在这一过程中借助资源产投结构优化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三、应用型院校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向

区域性教育资源隶属于区域社会生态体系,局部结构重组应从整体出发,遵循科学、辩证、历史的发展观,切合经济发展需求,统筹考虑教学质量、办学规模、资源配置结构,力求在整合重分合理化的基础上,实现应用型院校可持续发展。

(一)从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出发,指向性吸收区域教育资源

应用型院校立足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完成区域性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目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必须对区域教育资源进行针对性整合和指向性吸收,形成完备的、观点明确的、富有借鉴价值的认识。

对应用型院校教育资源的全局性认识,首先建立在履行人才培养等基本职能的基础上,而对于人才培养方向的掌握和操控,以及如何通过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来实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兼容性和专业性的统一,则是针对技能特性、竞争意识等隐匿属性的探索而进行的教育资源指向性开发。在应用型高等教育资源的指向性特征指导下,对区域教育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组和再分配,对于区域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实现人才的定向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优化整合区域教育资源,要进一步结合应用型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所在和局限性,形成清晰有序的教育资源整合思路,将教育资源的整体有效性和区域发展的独特优势融会贯通,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分配整体合理化和应用型高校教育资源相对个性化。

基于以上思考,在对应用型院校进行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的具体实践中,既要立足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对区域性教育资源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功能性精髓,以求在对区域教育资源重组整合的过程中能够准确触及并激活其中的有效成分,在教育管理体系的宏观作用下形成协同发展的态势。

(二)合理规划、针对性进行区域资源配置

在整合重组区域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制定兼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资源配置规划是应用型院校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关键步骤,需要在结合该区域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挖掘区域教育资源的特征属性,从而完成对区域教育资源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整合。除此之外,更要将应用型院校教育资源的实效性考虑在内,在落实具体的整合方案时体现以人才培养这一基本职能为出发点,对有着不同作用属性的教育资源进行分类,以客观的教育环境资源作为方案实施背景,充分考量、分析教育资源中的软硬件设备,实现历史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方可形成有效兼顾的构建计划。为确保规划的落实能够充分发挥重组后的教育资源体系的应用价值,可具体参考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突出区域特征的指向作用和结构优化重组的优势条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教育理念革新,强调教育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服务属性和知识聚合功能,将区域发展的需要映射到区域教育资源的实际效用上,借助科学的规划进一步发挥教育资源的潜在功能,使区域范围内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应用型院校教育体系的构建需求,形成统筹兼顾、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格局。

其次,应兼顾教育资源利用程度和合理性,即:立足于应用型院校教育资源的实际作用价值,以培养社会各领域所需的实用型人才为落脚点,结合教育资源的属性特征,将区域内部教育资源划分为软实力储备、硬件设施、环境条件(背景条件)等,对不同类型教育资源的考量有所侧重,在此基础上合理评估资源整体应用情况,充分发挥不同教育资源之间优势互补的关系。从教育硬实力的角度看,单一院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因此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将是推动区域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的重要方式。例如,通过校际合作整合各院校的优势教育资源;开发慕课网络课程,为各院校学生提供跨专业学习的机会;借助校企合作整合企业的实操培训资源与院校的丰富教学经验,开发企业员工在线学习课程,为企业员工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方便员工的碎片化学习与移动学习等。从教育软实力的角度看,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优秀师资力量共享,更好地传播先进的教育成果,因此,需要铺开式挖掘区域内众多应用型院校的教育软实力储备和师资力量,基于系统化的分析确定整合方向,确保经过教育资源重新配置的软实力储备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

最后,完成应用型院校教育资源体系的结构性重塑和功能性衍化,既要实现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引导、鼓励等一系列的教育实用价值,又要体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规划人才培养方向的发展价值,通过对应用型院校教育资源的价值定位和应用定向,指导区域性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固有的实用价值,并将激发教育资源发展价值融入资源配置的宏观发展战略。

(三)完善教育资源整合机制,构建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新格局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府转变行政管理职能的深刻影响下,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分布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伴随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的渐次深入,应用型院校在新一轮教育事业建设中应不断完善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同时也要在相对复杂的市场需求牵引作用下,通过完成教育资源格局的创新性构建,将区域性教育资源的功能性优势充分发挥于人才培养实践中,助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

首先,随着对区域性教育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和更广泛的利用,应用型高校教育资源体系结构性优化成为实现科学配置战略的焦点,教育资源重整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以明确的教育资源管理格局构建思路作为方向保障,而整合机制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又对强化教育资源管理体系的监督制度、评价系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结合教育资源的特征性功能,将应用型院校的教育资源内部结构划分为软实力储备格局、硬件资源分配结构、环境条件、信息资源属性等多個方面,能够确保在结合区域教育资源内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中各因素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有机协调教育资源体系构建中的方向性偏倚,发挥资源优化重组的效益最大化。

最后,在应用型院校的教育建设事业中,在已有的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等先决条件下,应及时转换思路,以教育资源的社会价值、实用价值为落脚点,推动形成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新格局,实现高校发展与地方需求兼容互利。

[参考文献]

[1]王计军.我国成人教育资源整合分析[J].成人教育,2012(2).

[2]李训贵,韩娟.学习型社会建设框架下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J].教育与职业,2012(32).

[3]黄东民.基于新自由主义视角的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2(23).

[4]张宁,杨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信息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

[5]朱旭东,袁丽.论二次转型背景下大学教师教育资源整合[J].教师教育研究,2016(3).

[6]赵波,李宏,武友德,等.区域教育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初探[J].教育科学,2001(2).

[7]陈寒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5).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
高校转型背景下英语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转型期应用型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构建与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和对策
产教融合视野下生物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应用型院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探究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
试论应用型院校教学与科研评价一体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