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启示

2018-05-14 14:40王晴高梁
参花(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

王晴 高梁

摘要:语言、思想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影响说话人的思维方式。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给世界各国的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启示。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例,以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两个版本为研究对象,对比了英语和汉语的差异并探讨了它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影响。本文以两种语言的对比特点为基础,揭示了萨皮尔-沃尔夫假说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关键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二语习得 语言文化和思想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语言不仅能够传达思想,也能塑造思想。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尤其是语言与思想之间的联系。萨皮尔-沃尔夫假说是由J.B.Carroll(1956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部分或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母语。这个假说暗示“我们的语言有助于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因此,不同的语言可能会表达说话者独特的了解世界的方式。说话者的语言结构差异越大,他们对世界认知的差异就越大。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指出,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是由我们的语言决定的,我们应该牢记这一点。因为语言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所以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或形成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比较两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我们将对这两种语言的范畴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多地了解语言的本质。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研究语言、思想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具体内容

该假说分为强势说和弱势说。强势说,即语言决定论,主张语言结构决定了思维方式,语言在思考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弱势说,即语言相对性,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思维,强调语言不能完全决定人类的思维方式,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类的思想。

(一)语言决定论。在语言决定论中,人们的思想完全由他们的母语决定,因为他们通过编码在语言中的分类和区别来感知世界。例如时间是连续的,但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认为时间是可以切分而且是可数的。因此,在英语中可以看到“two days”这样的表达方式。而在霍皮语中,时间是以不同的方式划分的,就像在英语中一样。人们不再说“two days”而是说 “dayness the second time”。

(二)语言相对论。语言相对论表明语言、文化和思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存在跨文化差异。此种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中的文化差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编码在语言系统中的类别和区别是独一无二的,不能与其他语言比较。沃尔夫认为,不同语言使用的概念和类别可以反映说话者对世界的分类和感知方式。语言相对论是指不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过程是不同的,这意味着语言可以影响我们的感知、思维活动。与语言决定论相比,语言相对论更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三、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一)词汇层面。语言受文化的影响,不同的语言对相同的经历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打电话”(call)、“打包”(pack)、“打开”(open)中,对于“打”的含义在英语中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个例子反映了不同语言用不同方式来感知相同的事物或现象。因此,思维方式在对文化的理解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同时也会对语言的理解产生影响。

(二)句法层面。在句法层面上,英语具有形合特征,而汉语具有意合特征。也就是说,英语中多为从属句和连接从句;而汉语是一种少连接词的语言,只是一个接一个地排列句子。许多中国学生受到汉语文化影响,在英语写作和口语活动中表现出逻辑不清、思维混乱的问题。因此,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使英语使用者对英语的性质有不同的看法。

(三)语篇层面。在语篇层面上,汉语语篇以作者为中心,英语语篇为读者中心。也就是说,在汉语文章中,读者需要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或解释找出主题。而在英语文章中,主题会清晰地展现在文章中,让读者一目了然。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语强调主体意识,英语国家强调客体意识。因此,汉语中较多使用主动句,而英语中使用的被动句较多。在语篇中,受不同语言文化的影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学习者在逻辑和文章结构上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学习语言不仅意味着学习语言的语法知识和词汇,还要学习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只有沉浸在目标语的文化环境中才能学好一门外语。

四、结语

尽管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还存在很多争议,但其对于语言、文化和思维间关系的阐释对英语学习过程有很大的贡献。基于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主要观点,文化对语言学习有著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一门新语言不仅包括学习新的语言结构,还包括新的思维方式及其文化。由于语言结构与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方式在语言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师可以利用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内容,帮助语言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Carrol.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M]. Massachusett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Cambridge,1956.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高一虹.沃尔夫假说的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3).

(作者简介:王晴,女,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高梁,男,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
年龄与二语习得
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课堂的作用
浅析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基于输入、输出假说的中职英语听说教学探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低年级小学英语中的语言偏误与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