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教学中历史概念的解释

2018-05-14 01:48孙向荣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周易设计者智慧

孙向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明夷”是《周易》中的卦名,表现的是日在地中、光明受损的状态,它以箕子的故事说明人在逆境中应韬光养晦;“待访”表达了黄宗羲可遇不可求的个人政治理想。

1 通过解读《明夷待访录》名称,设计活动

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内涵丰富,体现了他的思想主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解读这一概念入手,进入学习通道: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意思,同学们是否知道?你们看到这部书书名的第一种解读是什么?教师呈现关于这部书的解释:明夷——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之世;待访——等待后世明君来采访采纳。并进一步引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患难之世?除了黄宗羲以外,有智慧的人还包括哪些人?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世观点”等待后世明君采纳?应该说,老师针对《明夷待访录》的名称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导入主题,思路巧妙,把历史典故与教学重点结合起来,体现了设计者的功力。

2 关于《明夷待访录》名词解释中出现的问题

2.1 “明夷”的解释有误

设计者一上来问学生,“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意思,同学们是否知道?”这是把《明夷待访录》的含义当作常识来问学生。老师的考虑也不无道理,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备不住有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学生。但这毕竟不是常识,对许多高中生来说过为高深,所以设计者马上追问:“你们看到的这本书书名的第一种解读是什么?”这种问法就有问题。对陌生的古代学术概念,依据学生有限的知识,很难解读。

在追问之后,“教师呈现关于这部书的解释:明夷——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之世”,这样的解读并不确切。“明夷”是《周易》中的卦名,离下坤上,卦象表示日入地中。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序》中说,“起周敬王甲子以至于今,皆在一乱之运;向后二十年交入‘大壮,始得一治。”黄宗羲认为历史能从乱走到治,在以后的二十年能进入“大壮”,“大壮”也系《周易》卦名。他叙述自己在明末乱世的痛苦经历之后,点出了《明夷待访录》的含义:“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岂因‘夷之初旦,明而未融,遂秘其言也!”他希望年事已高的自己,就像《周易》“明夷”卦中的受商纣王迫害、被周武王访得的箕子,能有所作为;不会因为黑夜刚破晓、天还没有亮就明哲保身、缄默不言。

对于“明夷”,《周易·彖传》解释:“明入地中,明夷,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说的是箕子为了躲避商纣王迫害而佯狂,在商末“明入地中”的乱世韬光养晦。孔颖达《疏》说得很到位:“夷者,伤也。此卦日入地中,明夷之象。施之于人事,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其明智,亦明夷之义也。”不难发现“明夷”有两重意思:(一)从卦象而言,谓光明(“明”)被伤害(“夷”),日入地中;(二)从“人事”而言,明臣躲避暗主和亂世,不敢流露才华。设计者说“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之世”,的确有第二重意思,但是浮光掠影的描述,没有第一重。“明”并不等同于“有智慧的人”,“夷”似乎也没有得到确解。

2.2 黄宗羲用“明夷待访”的历史背景没有阐释清楚

老师交代“明夷——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之世;待访——等待后世明君来采访采纳”,两者之间显得突兀;并且这种现代汉语转述的做法,淡化了思想家要表达的信息。由于设计者没有说《周易》中箕子的故事,“待访——等待后世明君来采访采纳”的解释不能和“明夷”的解释衔接起来。箕子受商纣王迫害而佯狂,武王克商之后他被周武王访得,向周武王陈述《洪范》九畴,这是黄宗羲眼中“待访”所指。学生不懂这些,难免有疑问:为什么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之世要等待后世明君,而不是主动反抗或者弃暗投明?如果消极等待后世明君的话,那么后世没有明君怎么办?事实上黄宗羲在这里用的是历史上“已然”出现的事件。

2.3 在此基础上的延伸模棱两可

顾、黄、王之所以与众不同,是他们基于明亡的历史教训,对现有制度和观念提出批判性的观点,与其说他们有智慧,倒不如说他们观察视角不同、有胆量发他人之未发。“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世观点等待后世明君采纳?”“‘治世观点等待后世明君采纳”的说法也有问题。黄宗羲是基于箕子“明夷”的典故,有了“待访”的说法;至于其他士大夫有没有“等待后世明君采纳”的思想,恐怕不好说。因为明末清初抗清的知识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对清王朝怀有敌意、乃至对政治丧失热情的,他们归隐山林,著书立说,像王夫之、顾炎武这样的学者潜心治学,往往出于对真理的探索、对学术兴趣以及对天下苍生的责任感,未必有“待访”的情节。

3 个人建议

一上来老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的含义?”没有学生答对的话,老师自问自答:“‘明夷是《周易》中的卦名,表现的是日在地中、光明受损的状态,象征人在乱世中应收敛锋芒,说的是箕子在商末周初韬光养晦、向周武王献出治国大法《洪范》的故事,黄宗羲以此自比”。这样的解释不仅很切合题意,而且言简意赅表现出典型性。之后老师进一步引申,“在动荡不安的明清之际,存在一批像黄宗羲这样有时代使命感的学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我们就走进他们的世界。”这样引入正题,在教学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态度,解读历史就会得心应手一些。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分析与研究可知,中学课堂上这些内容需要老师认真爬梳文献,谨慎地形成逻辑和语言,才能把历史概念的解释落地。进而才可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核心素养的培育才可能落地。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周易设计者智慧
《豫》卦释义
甜甜的“蝴蝶茧”
浅谈如何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基于设计者竞赛平台的UG建模案例教学实践
责成而不劳 费事而不功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一)目录(周易经传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