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2018-05-14 00:50魏福伍
知识文库 2018年20期
关键词:科学德育评价

魏福伍

人的发展,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内在要求。而社会的发展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外在需求。国家和社会对基础教育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的关注与期待,并在基层教师群体中达成了广泛共识。但是,在最终的教学环节,这一内容却因为大部分老师没有足够重视德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导致德育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1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人的发展

以人的发展为中小学科学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指要改变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过去那种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轨道上来。

1.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追求人的和谐发展

把人的发展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就是首先要追求人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没有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人,一切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都将成为空谈。

追求人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就不能忽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在道德所调节的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应当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必然是德育的核心。

追求人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人在自然与社会中所处的地位。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存和自然之间应该是协调发展的关系。其次,要考虑长远发展。

1.2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从加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入手。小学科学课强调学生的亲手操作与亲身体验,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果不强,没有主动地参与科学观察与思考,就难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德育渗透也就无从说起。

比如在教学《宇宙》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等知识外,在介绍人类探求宇宙时,可以特别介绍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此进行德育渗透。正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收集相关资料,教师进行爱国主义的德育渗透有了实施的基础,才能取得很好的德育效果。

2 让德育浸润在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爱上科学,爱上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2.1 在文本中挖掘,引发学生好奇

教材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例如《肥沃的土壤》一课中寥寥数语只提到土壤的肥力这个问题和一个制造土壤的参考方案。但是,“土壤”有其深刻的内涵,有的称之为“万物之母”,有的称之为“黑金”等等,在这些充满感情色彩的称呼背后表达的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土壤的事实,表达出人类对它的崇敬之情。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从艾青的诗歌《土地啊,母亲》入手酝酿学生的情感,既为学生后续研究土壤打下情感的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对土地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要求我们通过创设大量的科学情境与探究空间,不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进入乐学善学的学习状态。

2.2 在活动中经历,丰富情感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作出一定的情绪反应,他们才能达到正真理解和感悟。

科学教学中涉及到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有些探究活动跨越的时间相对较长,这也牵涉到培养学生意志力和坚持性的问题。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单元时,教师带领孩子们在校园的种植园里种上长春花,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四位女生,老师特地为她们举办了一个“长春花观察成果”发布会,还郑重地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让大家明白科学研究就要有贵在坚持的精神。

3 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保证德育渗透的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正是从这样的基调出发,科学教学评价改革开始日益引起科学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3.1 明确科学教师师德评价内容

中国自古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更是从“爱国守法”等六个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做了详细说明。

具体到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师,师德的范围不能漫无边际,包罗万象。从为人师表的角度出发,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也可作为教师自身道德建设的内容,具体可以表述为科学认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教学过程:对学习、生活具有强烈的兴趣;教学方法:快乐教学法;人际关系:学会合作。这样,教师的师德建设和学生的德育滲透达到了内容方面的一致。

3.2 明确教师德育渗透评价主体

从教师德育渗透的效果评价来说,评价的主体非常重要。如果由主管部门或者学校来评价,因为行政或者人事关系,有可能导致评价沦为评价者的权利,干扰学校或者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家长评价最大的问题是专业性的问题,因学习背景的不同,如果由一些不了解教育的人士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的科学性就难以得到保证。有些地方还会由学生来评价,学生的个人情绪化很明显,会根据个人的好恶来评价,虽说童言无忌,很多时候只会让老师添堵。

所以,对教师德育渗透的情况进行评价,比较好的是无关利益的第三方评价,寻找具有专业技术独立运转的评价机构负责评价工作,借助长期观察研究,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根据德育渗透前后学生发展情况,确定教师德育渗透效果。

利用了评价的导向功能,在科学教学中相机将德育目标融入其中,让学生产生积极的道德体验,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龙江小学)

猜你喜欢
科学德育评价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