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诗教学策略提学生核心素养

2018-05-21 09:49林丽足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组织者音节

林丽足

古诗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都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十年来,在中小学的古诗教学中,词句疏通一直是主要甚至是全部内容,原因是古诗语言与现代汉语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存在较大困难,教师一般采用讲解的方法,用准确的语言解释词语,进而将古诗译成现代汉语,以利于学生理解接受。而进入新一轮课改后,一种复古的教法兴起,即回避词句疏通,强化诵读积累。那么,在古诗教学中究竟是否有必要对词句进行疏通呢?

笔者认为,疏通词句是古诗教学的基础和重要步骤。大量诵读积累固然必要,但对于那些需要鉴赏的精读课文,只有先理解词意和读懂大意,才能扫除语言障碍,为体会意境、情感铺平道路,也才能实现真正的意义学习。因此,精读课文中的词句疏通是必要的。

先行组织者对学习具有如此显著的作用,我们可以依据其基本原理,用来指导古诗教学的词句疏通,以求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长期以来,我们在解决古诗教学词句疏通问题时,总是存在一种思维定势,以致于教学的策略也有所偏颇。那就是将注意力都投向了古今语言的差异,侧重于区别古今汉语的不同,这样无形中就放大了不同点,也就放大了古诗语言与学生语言经验的区别,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其实,在古今汉语中,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演变而来,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甚至可以说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相同处多于相异处。所以,我们应该彻底克服思维定势,转变教学策略,应该由原先的求异,转向求同,努力找出、归纳出古诗语言与现代汉语、与学生熟知的语言的相通之处。古代汉语中有许多字、词义学生似乎不明白,似乎存在于学生知识经验之外,其实不然,只是以学生粗浅的经验无法洞察到与现有语言相同点的存在。教学时,教师应力求唤醒学生潜在意识,激起学生已有记忆,使学生看到古代汉语中的许多词语意思其实并不陌生,其实和我们日常使用的现代汉语并不是天差地别。只要教师掌握求同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挖掘相同点的做法,学生对那些看似陌生的词语,也能心领神会,古诗教学的词句疏通便能顺利进行。随着学习难度的降低,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就可能被激发。以今识古,又有三种具体的做法:

1.以学生熟知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为先行组织者

在古代汉语中,存在着许多的单音节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这些单音节词大都演变为包含这个音节的双音节词。换一句话说,同样的一个意思,在古汉语中是用一个字表示,而在现代汉语中则为两个字,即一个双音节的词。例如:在现代汉语中的“草原”,在古代汉语中,只需一个“原”字便能表达。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说出包含所需疏通的单音节词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以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存在的这些双音节词作为先行组织者,并将这些先行组织者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再指导学生指出哪个双音节词是那个需要疏通的古汉语单音节词的意思,让新旧知识顺利沟通起来,疏通的难度就顿然降低。如,教学《绝句》中的“门泊东吴万里船”时,“泊”是一个需要疏通的词语,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泊”是停泊的意思,既枯燥无谓,也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2.以学生熟知的现代汉语用法为先行组织者

现代汉语取代了古汉语中的许多词语,但并不是所有古汉語均被现代汉语所取代。有时古今词语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适用范围的不同。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存在:表示某个意义的词在古诗或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在现代文或现代汉语口语中多数情况下已不再使用,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个别地方偶尔甚至经常还在使用,并且能被学生所理解。这种被学生所熟知的用法一经唤醒,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就会被扫清,并有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例如:在古汉语中,“行”表示的是“走”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在口语中,不再使用“行”字来表示。但是,这种取代并不是很彻底,人们在一些时候仍然会用到“行”字,且这种用法能被孩子所理解。

3.以叙述熟知现代汉语的语素为先行组织者

以学生熟知的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的语素意义,或者成语的语素意义来帮助学习古汉语的词义,为一些教师所常用。如,“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其中的“疏”字,在现代汉语中组成的合成词有“疏通”“疏导”“疏浚”等词,这些词中的语素“疏”,与“通、导、浚”都是同义并列,因此,“疏”解释为“通”,这样“疏八珍之谱”就迎刃而解了。这种做法完全可以运用于古诗的词句疏通。请看以下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喜欢过元旦吗?

学生:喜欢。

教师:谁能告诉老师,元旦是在几月几号呢?

学生:我知道,一月一号。

教师:非常正确!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月我们叫作元月,元月开始的第一天我们叫元旦。孩子们,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元月”“元旦”中的“元“是什么意思?

学生:应该是开头的意思。

学生:是开始的意思。

教师:是的的,这个元就是开始的意思。

教师:好。请小朋友们认真读一读“死去元知万事空”,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也是开始的意思。

教师:对,也是开始的意思。现在,谁能把这句诗跟大家解释一遍呢?

如果教师在疏通“元”这个字的意义时,直接告知学生“开始”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是机械学习、机械记忆。如果换成以上这种形式,从学生固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信息,将新内容将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促成意义学习,降低学习难度,也能达到对知识的保持和减缓遗忘的作用。

笔者认为,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古诗中词句疏通方面的困难便能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就降低,这为古诗的鉴赏扫清了障碍。若学生学习时的畏难情绪被扫除,体会到古诗语言的精妙、意境的深远,学习语言的兴趣一定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恰到好处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组织者音节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拼拼 读读 写写
导演
看音节说句子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庭审话语中法官“介入”的人际意义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