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

2018-06-11 06:30赵欣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移动互联网体育教学

赵欣

摘 要: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其兼具智能化、便捷化与即时化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与之紧密结合,这无疑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革新。二者的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体育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也使学生体育课堂网络教学参与意识增强。不过,新模式的引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是对传统体育课堂的巨大冲击。结合体育教学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优劣所在,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体育教学引入移动互联网的建议。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 应用平台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b)-0103-02

在科技与知识交融的新时达,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移动网络更是独具优势。网络的生活化使人们信息来源渠道发生了改变,移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载体。有关部门曾针对2012至2017年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使用情况作了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到2014年初,我国的使用互联网的人数已经超过了6亿,其中,手机网民的数量达到了4.12亿,而台式电脑的使用者也仅有3.92亿,与台式电脑相比较,手机网民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也充分说明移动互联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其特点

1.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信息化与网络化部移动研究所2012年6月发布了关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报告文件,明确提出:移动互联网是基于移动网络基础上的一次革新,其包括如下三个板块:其一网络终端,其二移动互联网,其三综合服务。移动终端主要指的是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移动网络极大地推进了各种新型设备与互联网的密切结合,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相互沟通与信息检索的重要渠道。

1.2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1.2.1 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智能化

手机终端是承载移动网络的重要平台,其类型多样,主要囊括我们常常使用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此外还包括那类具有智能性的服装、手表等,它们具有极强的可移动性。就性能而言,它们不仅可以实现云计算、信号传递和存储等目的,还能以极强的信号收集能力获得敏锐的智能感知,其功能主要有音频搜集、温度感知、身份辨别、湿度测量、位置选择等,这些都符合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移动终端在携带起来非常便利,还能将自己的所想所感随时分享,满足了信息传递和交互的需求。

1.2.2 移动网络的便捷性和即时性

立体化的互联网相互交织,使信息的交互更加便捷。GPRS、EDGE、3G、4G与WIFI都是这一张大网中的重要成员。它们的全面覆盖方便了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发挥巨大的作用。因为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得人们能够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按照自己的学习、工作需求享受移动终端带来的便捷化服务,收发各种信息。此外,还能在线支付、移动学习、随时游戏,为人们提供了应用移动终端的可能。

2 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2.1 支持师生获取体育知识等相关信息的便捷性

建立在智能手机基础上的移动网络的使用与体育课堂的密切结合,使体育知识传递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师生消息的获得更加便捷。他们可以按照自己所需随时检索,获得对自已有用的信息。除此以外,移动互联网的引入还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实了体育课堂内容,拓展了体育教学的知识获取渠道,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其优势不言而喻。例如:传统的体育课堂都是重视实践,对于理论的传授相对较少,体育教学的系统性、全面性明显不足。基于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终端进行链接的发送和知识点的视频讲解,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用过移动终端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避免了传统体育课堂的一些弊端。

2.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移动网络教学

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类型多样的、交互性能极强的软件的应用,同时,也使人们在这一平台的沟通日益增多。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可以在这个平台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网络体育教学中,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体育课堂的网络化教学是对传统模式的革新,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终端进行链接的发送和知识点的视频讲解,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内容咨询,及時反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反馈调整内容,增强了师生在移动平台的互动,增进了他们的情感,使体育课堂更具活力。

2.3 冲击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体系

体育教师是传统课堂的主体,发挥着引导和示范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动作示范和技巧讲解,学生围绕教师的指导掌握体育技能。对课堂进行全方位把控的是教师,学生一般是处于被动地位的。体育课堂中一旦引入移动网络,势必会对原有的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权也大大提升,主体性作用被充分凸显。

3 移动互联网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对策

3.1 学校提供支持与保障

要想促进体育教学与移动互联网的密切结合,需要相关要素作保障。其中,资金、技术与人才缺一不可。三者之中,资金是基础,也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技术与人才是根本保证。所以,学校应该予以全方位的支撑,增加资金投入比例,以确保软硬件设施配备全面;学校的教务部门要以积极的态度推进体育教学的移动互联网改革,确保体育教学高质量化,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接触到的体育教育是高效而科学的。

3.2 教师自身的素质的提升

随着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成熟,教师的课堂地位发生了变化,主导性有所弱化。他们越来越认识到思维的革新与模式的转变对于体育课堂的重要意义,意识到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因此,这就需要学校组建专业性强、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技巧的教师,强化体育教师队伍。此外,还要强化相关方面的培训,确保他们的移动互联网使用能力不断强化。教师自身也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应当以主动的态度迎合体育教学改革的潮流,强化网络体育教学素养,适应这一崭新的发展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完善自我。

3.3 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教学的新模式

在过去的教育改革中,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就是“体育课堂的主体是谁”。学生和教师各自的角色分别是什么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这对体育教学改革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也影响了体育教学应有的效果。体育教学与移动终端的密切结合使得学生和教师各司其职,各自的目标更加明确。老师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传递信息,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指导,学生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探索学习,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大大减少,充分显现了移动网络与体育课堂融汇的新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思.信息化技术推动高校体育管理现代化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7(12):94-97.

[2] 华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8):12-14.

[3] 原毅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研究[J].科技展望,2018(3):34-36.

[4] 卢秋萍.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信息化的探索与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1):97-98.

[5] 高金城.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J].学园,2016(11):47-48.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移动互联网体育教学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