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策略探析

2018-07-09 11:22满意
教师·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满意

摘 要:文章从四个角度来完善教学方式,把教育为本的理念深入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去,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四点分别是:采取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初中数学内容生活化,注重数学的系统化学习,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方法。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内容生活化;系统化学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5

作者简介:满 意(1978—),男,湖南常德人,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部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我们要把以教育为本的理念深入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去,响应国家教育界的新课程改革运动,让传统教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1]。笔者考虑从以下四点来丰富原有的教学形式。

一、采取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若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机械模仿原题的解答过程,将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针对中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教育观念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发展为主”,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乐于探究的积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的主动研究,最终目标是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自身的个性特点及一技之长,从而开发整个校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

在目前初中学生普遍解答原题的能力强,但举一反三以及将数学学习和生活经验挂钩的能力差,无法从现代科学技术中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初中阶段的学生出于各种能力及智力品质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及时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提倡“科学”与“人文”并重。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获得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和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还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并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另外,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期,学习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注意初中教育是针对青少年展开的。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切不成熟甚至是荒唐的想法都能反映学生的潜在思维、认知水平。学生表达的过程会为其日后的成功积累经验,便于学生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特长和位置。

二、初中数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基本的数学知识也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要从数学教材入手把握教学,从初中数学生活化的视角出发,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教育方法[3]。

具体来说,教师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教学模式中“呈现问题”的目的。初中学生思考问题依赖直观、具体的东西来支撑思考,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原型、情景中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抽象的数学教材还原为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原型,能有效降低枯燥理论的理解 难度。

我们可以从教师挖掘数学教材和生活中的联系、学生自己动手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两个方面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比如,数学中的统计和概率类问题与生活中的降水概率、抽奖中奖、股票投资和分期付款等问题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据、整理并描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在课堂上讨论对事情发展的推断和预测。这样的数学设计体现了具体、有趣、有用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数学的系统化学习

初中数学是学生日后学习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此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的系统化学习,具体包括了概念学习、逻辑推理、解题思路等多个维度。这是一个系统化、整体性的学习过程[4]。

第一步的概念学习,尽量帮助学生使其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可以从合作探究的形式入手,使学生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能够自主觀察和分析,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进而发现数学规律,并通过总结和归纳对数学概念形成认知。具体来说,在分析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事务的感知、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认识到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形成新的概念。

举例来说,为引入平方根概念,教师先设置疑问:“面积为144平方米的正方形会议室的边长是多少?”通过上述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本质,即“求平方等于144的数(取正数)”。由此展开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对平方根形成初步认识,随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平方根”概念,降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难度。

第二步的逻辑推理和第三步的解题思路,主要从例题来强化这两方面的训练。通过教师对解析例题的逻辑和思路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方法。教师可利用学生练习过的例题,开发对新题的逻辑推理和解题思路,进而在新旧题型结合的共同作用下,使学生快速掌握数学方法。

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进行判断、理解、推理、运算和解决数学问题。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数学方法,从而夯实学生数学概念基础,构建完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实现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采取多样化的数学教育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教育技术,包括运用多媒体和先进数学软件。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对这些直观形象的图片更有兴趣。针对这一心理,教师将抽象的数学通过现代技术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5]。

另外,鼓励教学法也不可忽视。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性格敏感,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赏识,从而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教师应在课堂中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多当众表扬,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鼓励其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兴趣教学法原理和鼓励教学法类似,都是从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入手。兴趣教学法更加强调把兴趣作为教学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另外,为充分调动青少年的渴求同伴的心理,教师可采取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开展自主互助学习。这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阶段,由教师在课前提出一个为课程教学进度服务的开放式的课题,学生则围绕这个课题对所需知识进行初步的认知性学习;第二个阶段是小组讨论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由各个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学习,在思辨中扩充原有的知识体 系;第三个阶段是课堂讨论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得到最优的结果[6]。

五、结语

初中数学教育要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他们活跃、富有创造性的思考方式,保证学习的生动和知识的高效更新,促进他们不断地开展有效学习,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结构并完善自身的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3):131.

[2]朴玉香,朴东哲.普通高中数学课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13-114.

[3][4]何华香.浅谈初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旬刊),2011(11):172.

[5]赵 军.浅谈初中数学系统化学习[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18):57.

[6]肖 霞.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3):159.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认识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