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四众”新模式下实现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跨越的金融支持研究

2018-07-12 11:23王雅丽
中国市场 2018年6期
关键词:苏州城乡金融

王雅丽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1 引 言

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中,专门对“四众”平台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四众”旨在汇众智搞创新、汇众力增就业、汇众能助创业、汇众资促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有效拓展创业创新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的对接通道,搭建多方参与的高效协同机制,优化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资源的配置方式,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社会大众广泛平等参与创业创新、共同分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提供更多元的途径和更广阔的空间。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当前经济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城市和乡村在整体的经济发展进程中,通过全方位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城乡一体化就是将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政策体制机制的改革和相关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经济发展、产业建设、政策实施等方面的一体化,让在政策上的平等对待、在产业发展上的优势互补、在国民待遇上的趋于一致在城市和乡村真实实现,让城镇居民与农民能够共同享受到一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但在“双创四众”新模式下,如何发挥金融业对其的支撑带动功能,使得全市的金融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将对经济发展整体进程的进一步深入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2 城乡一体化发展及金融支持现状

2.1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十多年来,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已经取得重大进展。2001年,苏州的农村地区积极推进了“三大合作”改革,为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9月,苏州被确立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2008—2010年,连续出台了三份纲领性文件,率先提出城乡一体化的相关政策措施,构建了城乡一体化总框架,对城乡一体化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09 年起,苏州相继出台 90 多个政策文件,为苏州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通过 “三集中”、“三置换”和 “三大合作”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在苏州尝试建立一套城乡统筹发展的运行机制。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起以苏州中心城区为核心、4个县级市城区为枢纽、一批中心镇特色镇为基础的现代化市域城镇框架体系,在苏南乃至长三角的发展能级和影响力得到巩固和扩容,城乡布局和形态继续优化。

2.2 苏州城乡一体化金融支持现状

金融支持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而有效的金融支持则比较依赖苏州目前区域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目前苏州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在地级市中排名靠前,为苏州城乡一体化提供了较强的金融支持力度。《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巩固完善富民强村机制”中提出深化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增强金融的造血功能,努力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积极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尽力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同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整体进程对金融支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苏州城乡一体化整体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金融支持。如新建或改扩建城乡道路,还有城市拆迁安置房、入城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都需要金融资本的有效投入。第二,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金融的有力支持。苏州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之一就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融资迅速相比,中小企业在融资、科技研发以及扩大再生产时比较困难。第三,城乡一体化项目的建设需要金融支持。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比较缺乏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如果仅仅是依靠市场的力量,则很难顺利实现保障机制。第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配套设施也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随着城乡一体化整体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和乡村居民在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投资理财及消费借贷需求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 苏州城乡一体化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配套缺乏整合和优化

有效的政策平台和规划指导能够积极引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近几年,国家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苏州从2004年至今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意见。但政府的各项激励措施散见于各个政策文件中,有部分扶持政策的号召含义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难以有效发挥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另外,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有很多行业都属于高投入行业,有部分重点项目如果仅仅依靠企业自身难以完成。苏州的先天优势在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投资,但目前苏州仍然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方方面面的建设都急需要大笔资金,因此城乡一体化资金投入总量并不高。

3.2 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苏州大部分银行投入贷款占当期投资的比例较低,一旦没有足够的信贷资金介入市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建设目标有可能难以实现。间接融资资产总额占苏州金融资产总量的绝大多数比重,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规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苏州金融资产的发展水平。从总体上看,苏州存贷款数额总量逐年增长,2004年苏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总额分别为3814.53亿元和2915.73亿元,2016年分别增长到25864.3亿元和21924.4亿元,十二年间存贷款总额翻了6.78倍,但增长率有所下滑。

3.3 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融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够规范与透明,因此在申请贷款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相关证明信息,银行对其进行信用状况调查和评价就比较困难。许多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贷款额度较小、次数较多等问题,相关金融机构为了满足对其的服务需要额外增加更多的机构网点资源、运营设备等,还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会增加不少经营成本,最终导致金融机构缺乏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3.4 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产品创新有待突破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抑制了金融支持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模扩大。城乡一体化所包含的行业众多,为居民提供安置房的房地产业与拉近城乡距离的文化产业的金融需求差别很大,房地产企业由于需求资金较多,因此更多倾向于优惠贷款、上市融资等方式。而苏州本地的文化产业对无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市场等的需求则更为迫切。从苏州当前的发展观察,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的信贷产品还比较少,地区各金融机构缺乏差异化金融服务产品。目前苏州地区较大多数的农村金融机构依然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要业务。信贷方面推出的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仅能满足农户家庭简单再生产的资金需求,不能解决城乡一体化专业化规模化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总体金融服务环境仍有待改善。

4 苏州城乡一体化金融支持的对策研究

4.1 完善政策配套,促进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与金融支持立法保障,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将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综合配套的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关注优化城乡资源的有效配置,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地方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的奖励激励机制,如实施优惠利率、提供贴息贷款和提供担保等政策,使其积极向参与城乡一体化整体建设的企业和农民提供贷款。

4.2 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体系

①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上市融资,提供综合性、优势互补的金融服务。努力探索建立有利于苏州城乡一体化整体发展的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大笔资金流向加快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领域。②建成债券、股票、基金等种类齐全、证券机构比较发达的证券市场体系,积极培育符合开放条件的证券、基金和咨询服务公司,努力引导证券公司在充分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开展创新活动,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推动基金管理公司的组织制度创新和相关的业务创新。③努力扩大保险市场的整体覆盖面,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有效方式,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4.3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

政府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手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解决可能存在的资金缺口问题和服务缺失问题。如创新设计金融信贷产品等,积极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和相关的评价标准;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中的大型项目所需求的中长期建设资金及农业发展中所需求的大额贷款;完善苏州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的比例,积极鼓励建立具有一定的财政配套资金支持的农业保险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4.4 创新金融产品,完善相关的支农业务

针对城乡一体化特点,苏州市可以通过银政合作、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等新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可以积极与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信托等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合作,发展交叉性的金融业务,尽力加快农村个人理财产品创新。

综上所述,金融支持在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但仍存在政策配套缺乏整合和优化、发展总量水平不高、金融资源的整体配置不均、融资结构不尽合理、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产品创新有待突破等问题。在“双创四众”新模式下,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持作用,金融支持必须转变思想,正确面对自身发展现状中存在的缺失,深入思考,通过采取完善政策配套、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完善相关支农业务等措施,进一步提升金融对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巨大支持作用。

[1] Bienabe E.,Hearne R.R.. Public Preferenc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cenic Beauty within a Framework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s Payments[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6(9).

[2] 王伟光,魏后凯,张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苏州城乡金融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城乡涌动创业潮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P2P金融解读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