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创意特色小镇创建与发展研究

2018-07-12 11:23陈新威
中国市场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建设

陈新威

(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辽宁 鞍山 114000)

1 引 言

文化创意是现代化城市彰显魅力和实现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灵魂,文化创意一旦渗透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会在颠覆性巨变中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新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成为下一阶段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力军。当前国家启动的特色小镇战略标示了一个大的发展主题,特色小镇以“特色”为核心的差异化和引领,本质上正是贯穿始终的文化创意的提炼与升华。探索开辟文化创意特色小镇新路径,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为特色小镇建设寻找国际化风标,从而走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特色小镇示范之路。这一命题,对于现阶段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的东北老工业城市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解决“瓶颈”难题,加速转型升级,以特色小镇为支点,为城市发展开辟新路径,是东北老工业城市亟须修炼的智慧真经。特色小镇是城市实现创新发展战略的改革区、试验田,探求城镇创变发展的成功秘钥,必将随行在这星火燎原的征途之上。

2 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

国内特色小镇的兴起并非秒旋潮风,而是基于历史溯源和趋势需求。古代城市中政治、交通、商业、资源等要素促进了围绕中心城市进行的城镇化建设的演进发展,例如古丝绸之路所铸就的一批以丝织业、陶瓷业、造纸业等著称的手工业重镇正是汉唐特色小镇的现实风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先后经历过不同的历史阶段,以觉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发端的“新农村建设”和以党的十八大为起点的“新型城镇化”是促使当前特色小镇呈现蓬勃态势的重要孕育和过渡。2016年,在浙江特色小镇的成功示范下,国家启动特色小镇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引领,促使国内特色小镇建设迅速火蔓全国。至2017年,全国各地特色小镇的申报和创建呈现井喷态势。

“特色小镇”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更为悠久深厚的建设历史,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闻名全球的小镇。如:法国格拉斯的农业产业化小镇、瑞士达沃斯的文旅小镇、德国蒙绍市的科技型小镇、美国格林威治的基金小镇等。特色小镇是英、美、日、韩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载体,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历程,先后经历过快速、缓慢、复兴和功能提升等发展阶段,成为发达国家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力点。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功经验为我国探索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丰厚样本,可以看到特色小镇在历史中的角色穿越,从而预见特色小镇的成功打造将给予城市未来一片充满生机的“蓝海”。

3 解读文化创意特色小镇智慧真经

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建设具有核心产业定位与特色文化内涵,集生产、生活、生态密切融合,实现优势产业引领带动、生态环境达标保障、特色文化魅力彰显、要素功能集聚融合、运营机制创变灵活,具有一定的区位限制和明确空间边界的创新创业发展载体。文化创意特色小镇是在“特色小镇”基础之上,以文化创意为可持续发展核心资源,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端要素聚合为显著特征,将文化创意根植于小镇的产业、文化、生态、运营、机制等的特色塑造和功能性打造,凸显差异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特色小镇。它从文化创意的角度赋予了小镇更多的特色和城镇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率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依靠人的创造性智慧、技能与才干,通过在传统产业中注入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文化理念的元素,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科技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分为内容制造产业、休闲产业和时尚产业三大类。当前理论界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超越了传统国民经济统计意义上的产业概念和界限,它已经渗透到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文化产业到一般产业的所有产业之中,是新技术条件之下对产业链的提炼、分解与重组,任何产业都会因成功的文化创意而获得价值的提升,从而支持和推进更为广泛的经济领域的创新。国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对这一观点进行诠释,例如,英国1997年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就业问题率先提出把创意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英国创意产业年平均产值约600亿英镑,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的产值,逐步实现了由以制造业为主的“世界工厂”向以文化产业为主的“世界创意中心”的成功转型。再如,具有百年工业史的德国鲁尔区,通过吸引文化创意产业来替代那些在全球化和技术改革中被淘汰的工业产业,经过几十年的产业改造与升级,从逐渐衰落的“煤炭钢铁之都”到被宣布为2010年的“欧洲文化之都”。从国际趋势看,在21世纪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成为过去,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以创意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出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甚至更快的速度递增,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必然要成为我国城镇发展重要性的体现和战略意义的实现。

以文化创意产业引领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是新经济时代城镇化建设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当前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正处在加快发展阶段,并深入渗透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以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特色小镇为例,文化创意的灵魂始终坚守在每个特色小镇发展创建的理念和模式中。例如,梦想小镇致力于打造众创空间的新样板、特色小镇的新范式和信息经济的新增长点,成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创业高地。然而国内特色小镇在走出浙江面向全国推广后,相继出现了诸如“千镇一面”“空城鬼镇”等小镇建设疑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症结,成为业界探讨和关注的焦点。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然而小镇“特色”的关键在于以文化创意为灵魂的成功塑造,离开文化创意,“特色”就只是模仿和复制,其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竞争力,以及长效发展的生命活力就无从谈起。文化创意小镇是从更深广的维度上渗透文化创意的活力因子,铸造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灵魂,充分发挥文化传承、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文化服务、文化主体等多维效能,构建起融合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特色品牌、特色管理、特色运营等于一体的创新创意发展空间,从而实现如下差异化引领的特征和优势。

3.1 文创产业的“特优强”

特色小镇成功的最强基因是核心产业,文化创意的成功渗透使核心产业独具特色化竞争优势,能够形成强有力的辐射带动效应和发展后劲,并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的产业链中去,体现出强聚合性与开放性的高度统一。

3.2 多维功能的“有机合”

特色小镇通常为“产业、文化、旅游、社区”一体化的复合功能载体,这些功能是通过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注重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基础设施功能优化支撑、公共服务高效供给、独有的IP导入等有机地融合共生。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在传承历史文化,营造人文情怀,创造新产业、新就业、新价值的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孕育和开创性作用。

3.3 文化生态的“小精美”

文化创意小镇在规模形态上体现其独特的创意魅力,依据小镇的功能定位来强化建筑风格、环境布局、运营管理等的个性化设计,使传统与时尚、本土与国际、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通过既专业化又多样化的建设空间和发展模式促进小镇生态链的优化完善,打造美丽精致的高颜值高品格小镇。

3.4 体制机制的“新活变”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形成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多方主体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镇治理模式。通过文化价值理念、文化体制机制、人本扶持政策等全面创新创变,释放特色小镇内生动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新兴技术手段,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铸就智慧、共享、物联的现代化小镇建设新体系。

3.5 特色文化的“卓而魅”

文化创意特色小镇的特色文化是传统文化与创意文化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包融共生,源源不断地释放创意发展新动能。凭借卓越的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生态文化等共同构建小镇核心文化价值体系,以文化魅力实现对高端人才的集聚、对外来消费的吸引、对内生动力的激发、对品牌效能的扩溢,以无处不在的魅力文化营造差异化特色独显的竞争优势,创造出卓而不凡的双效价值。

总之,具有可持续发展之力的特色小镇是以文化创意为灵魂,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以多维功能集聚开发为基础,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创变为前提,以绿色和谐生态环境为保障,具有“聚合与开放的统一”“孕育与发展的协同”“专业与多元的融汇”“自主与共生的和谐”“传承与创新的包融”等显著特质。由此可见,文化创意在给予小镇特色鲜明的成功塑造的同时,也成为解决其发展病症的良药。那么,对于经济发展瓶颈期的东北老工业城市而言,该如何成功培育出与自身“特色”相宜的小镇呢?

4 东北老工业城市的文化创意小镇发展之路

当前东北老工业城市体制病、结构病、发展方式病的综合征所带来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双重阻碍,迫切呼唤改革和转型,新型城镇化建设既可能是诸多社会问题之源,也可能是解决最复杂、最紧迫问题的钥匙。从长远发展来看,基于地方特色塑造的特色小镇成为更符合新型城镇化要求的主题空间和促进本地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而文化创意产业也将是未来城镇特色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运作模式,因此以文化创意特色小镇作为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改革区、试验田,将有助于跨越体制障碍,顺利走出困局。

4.1 解放思想——开启创变的内生动力之门

特色小镇的科学创建和管理,首先要求人们在思想上进行充分的优化变革。随着市场取代政府成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力量,特色小镇运营理念必然因之而转变;文创产业本身就是一种跨界的复合型思维与创造;产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更是思想观念上的革新;学习外国的城镇化不是盲目照搬,而是需要学习外国的超前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对待城市和人民的人本态度等。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不只是为了培育特色产业以发展经济,而应当在于对城镇建设文化理念的创新以及在这种理念支撑下所构建出的城镇发展价值体系,并以此不断地转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提升人们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因此,东北老工业城市只有摆脱经久遗存的“地方保护”“路径依赖”等与价值规律相悖的落后观念,并以国家战略和全球化视野科学把握规律和认清趋势,以“低进入,高目标”的科学规划定位和联动发展的系统决策思维,才能加速实现改革创新。特色小镇必须始于改革创新并且成于改革创新,只有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大胆探索和试验,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引领和示范之路。

4.2 公共治理模式创新——奠定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建设文化创意特色小镇,要面临产业技术创新及其复杂多元的社会公共治理问题。由于体制机制不顺是制约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瓶颈,传统上依靠政府或市场单独治理的范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因此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为目标的新型社会公共治理模式是建设文化创意特色小镇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文化创意特色小镇本质上是集群式创新发展,集群式创新是一种网络式创新,其成功取决于有效的网络治理。集群式创新网络及其治理机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政府机构需要与众多社会组织结成科学高效的政策网络,使参与主体通过对资源的相互依赖和常态化的互动,树立起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出共同协商和解决问题的网络治理机制,从而有效协调治理主体行为,共同实现互利多赢。政策网络作为一种公共治理形式,在产业公共科技管理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例如,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能以最便捷的方式在网络中流动及配置,实现历史与现代、古朴与时尚、原生态与新技术等的互联互通,更好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另外,有效的管理者和有效的网络管理策略是提升网络治理效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这种网络治理形式将有效解决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两难,对于东北老工业城市特色小镇创建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4.3 人本价值的深度运营——实现长效发展的根本

特色小镇在国内发展中经历了许多阵痛与反思,事实证明,运营特色小镇最重要的是找到特色小镇该具有的繁衍力和长效运营基因,如何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一个持续发育、进化、发展的有机生态,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关键。那些具备可持续发展效能的成功的特色小镇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立命之源和存续生命之本的价值规律呢?

特色小镇无论选择什么发展模式和路径,无论其功能如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人的共享和人的价值认同。特色小镇的核心虽然是特色产业,但维系着特色产业的基础是小镇中具有“特色”的人。每个成功的特色小镇都离不开一批创新者和研究者进行创新性驱动,要从根本上避免形式主义的“千镇一面”,就必须实现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镇,这是区别于以往开发区和园区做法的重要特征和逻辑。小镇特色也不是少数人的自我标榜,应是全体小镇居民的同心营造。只有获得认同的特色,才会使企业、行业内生创新驱动力,才能让居民获得幸福感,并由集体信任感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进而转化为长效运营的驱动力。例如,奥伦达部落特色小镇为业主会员组织各种“梦想聚落”,不仅打造了能够“留住人”的宜居环境,也让业主会员感受到“生命在这块土地上找到了所依所靠的文化基因”,因而不遗余力地加入特色小镇运营之中。特色小镇同样离不开“以人为本”的开明和服务型政府的支持,同时要求政府能力必须有更高的提升,使政府真正成为方向的引领者、制度的供给者、市场的服务者。

4.4 创新型城市战略——文化创意特色小镇的价值目标驱动

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是当前不可阻挡的国际趋势,是城市实现跳跃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启动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也是助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从全球城市发展进程的视角来看,文化创意小镇的建设正是力图构建一个全新的、可以操控的城镇新秩序。特色小镇作为城市发展中的细胞载体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一方面,特色小镇以其强大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激发城市的魅力与活力;另一方面,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将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城市的竞争和发展主要是通过城市产业来实现,特色小镇的核心产业发展战略与城市整体战略应当有机互补,协调共生。例如,浙江八大特色产业与城市整体功能相协调,使本土资源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有益共生,统筹解决城市的基本生存和长远发展。准确把握创新型城市未来发展趋势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应有的担当,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已经成为东北老工业城市未来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作为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特色小镇发展需要系统思维和大规划观,只有建立战略思维,才能抓准真趋势,抓住真行情,特色小镇才会最终梦想成真。

5 结 论

“小镇梦”与“城市梦”息息相关,“城市梦”和“中国梦”血脉相连,东北老工业城市只有实现从思想意识到体制机制上的根本转变,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体系,以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科学统领全局,充分发挥市场的能动作用,跳出就工业搞活工业的误区,才能站在更高起点上开创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实现从工业之都到智慧城市的伟大梦想。

[1]黄明杰,陶志刚.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江小娟.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经济改革与发展,2006(7).

[3]郭磊,蔡虹.地方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网络治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0).

[4]杨勇.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2012(9).

[5]朱莹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N].嘉兴学院学报,2016(2).

[6]吴一洲,陈前虎,郑晓虹.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规划师,2016(7).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建设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