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结构的对比分析

2018-07-15 03:07杨雪松
运动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体操队艺术体操器械

杨雪松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古代体操起源于古希腊,体操的出现不仅顺应了人们对躯体美的渴望,更是古代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现今体操的发展不仅体现了某一方面的美,更是表现了肢体、音乐、节奏、舞步、服装与编排相融合的整体美。艺术体操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同样具有竞技体育的特点,艺术体操项目的竞争日益激烈,虽然推动着体操难度项目的发展,但忽略了艺术体操本身的艺术性。这种一味追求难度动作,忽视艺术美感的趋势,既不利于艺术体操项目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发展。事实上,最终进入决赛的选手水平都比较相近,虽然选择的难度动作各有不同,但差距甚微,而决定比分的关键在于运动员对动作编排的“难”与“美”的展现,是否做到将难度动作与艺术美相融合。研究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结构,不仅是艺术体操项目不断发展的需要,而且顺应了提高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创新的需要。创新能够促使竞争越发激烈,促进艺术体操项目的快速发展,艺术体操项目成套动作的编排创新对艺术体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艺术体操项目在世界艺术体操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必然要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俄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参加2015年世界杯赛的俄罗斯艺术体操队和中国艺术体操队的参赛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观察法和图像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查找到的近年来中俄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比较真实可信的资料。

1.2.2 实地观察法 通过对中国艺术体操国家队训练及编排的实地观察,从中获取文章所需要的素材。

1.2.3 图像分析法 通过对2015年世界杯赛中国艺术体操队和俄罗斯艺术体操队比赛的影像资料进行仔细的对比与分析,为本文提供形象具体的资料。

1.2.4 逻辑分析法 在阅读及筛选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假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俄艺术体操成套动作构成要素特征及结构安排对比

成套动作编排内容不仅是将一连串无关联的器械动作、难度动作和舞蹈动作机械组合的产物,而是结合运动员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动作特色进行个性化的编排,选择能够体现运动员灵动性及符合动作主题的音乐,从而给人以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深刻的印象。成套动作的构成要素特征及结构安排离不开运动员个人的能力水平及特长优势。第33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于2014年9月在土耳其伊兹密尔举行,俄罗斯体操运动员亚娜.库德里亚夫采娃与玛格丽特.马蒙将所有项目金牌揽入囊中。亚娜的动作编排将其对音乐的领悟力、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动作与高水平的技术动作相融合,其编排和动作相辅相成的表演征服了裁判。相比较而言玛格丽特在跳跃动作和对动作情感的把控则更为突出,但玛格丽特唯一的缺陷就是在比赛中的稳定差,在比赛中发挥稳定是极其重要的,所以相比较于亚娜,玛格丽特的动作结构在编排上不会编入一些难度大、分值高,但成功率不是很高的难度动作,转而编排一些难度相当但是成功率较大的动作,因此在比赛中她的动作整体编排就会变得相对保守,扬长避短,稳中求胜。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对国家队的重点队员刘佳慧、张豆豆、王迤逦、尚荣、徐晓兰等运动员的个人技术水平特色进行分析。国家队运动员刘佳慧在技术动作完成上比较全面,身体的控制能力也很不错,器械感较好,身体难度的完成相对比较稳定。但因其身材娇小,动作延伸感觉稍弱,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不是很明显,缺乏特别突出的地方,不会给裁判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在成套动作中应以身体技术动作和器械的难度为主;王迤逦身材较高,身体线条好,但她的技术不是很全面,对身体和器械的控制能力不是很强;张豆豆身材比例较好,气质出众,动作灵活,富有感染力,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美中不足的是她的难度动作完成的不是很稳定,身体与器械相结合的技术动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成套动作中应配合舞蹈动作并选择较为有把握的难度动作;尚荣身材高挑,腿相对比较长,对身体的控制力强,对器械的运用和控制也很好。尤其是她的转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阿提丢”转体,5周6周7周等,转体完成效果好而且最后还能稳稳地亮相,这点在当今世界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中也是少见的。但其动作的速度较慢,整套动作看起来不够饱满,在成套动作结构编排中可以选择较为舒缓的背景音乐放慢动作节拍。在难度编排上可以把转体难度和器械难度相结合,在运动员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范围内多个难度串联,形成难度串联,给裁判独特惊艳的新鲜感。世界优秀选手在每场不同的比赛中,成套动作的构成无论是身体难度、器械,还是身体动作与器械的关系,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不断改进、提高。我国艺术体操队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诊断与分析改进成套动作,才能在今后的国际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2.2 中俄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结构编排创新因素的对比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创新是艺术体操项目长期发展的源动力。艺术体操规则中有关独创性加分的创立和日益的完善,为动作编排的创新提供了土壤。研究认为,我国在集体项目的动作编排中,除国家队在编排上有较多新颖的中国特色元素融入其中,其他省队的动作编排缺少其独特之处。相比较而言,世界顶尖队伍们都带有自己国家或民族的鲜明特色。成套动作编排的不断创新是艺术体操发展的动力,也是我国艺术体操制胜规律的法宝,规则与编排、创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一方面艺术体操竞赛规则的修改激励艺术体操运动员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艺术体操的创新又促进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新版国际艺术体操规则的出台为编排的创新提升了广阔的空间,对创新编排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了运动员更开阔的思路,发挥想象进行创新,并再一次拓宽了艺术体操项目追求创新理念的新道路。

2.3 中国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结构发展对策研究

2.3.1 因材施教,细致调整 针对每个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将成套动作进行细致调整。尚荣的身体难度多采用复合转体难度,突出该运动员的转体特点,目的是增加难度分值让裁判感觉到较强的视觉冲击,同时又节省了成套动作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成套动作的容量;刘佳慧需要加大身体难度与惊险性的链接,以此来掩饰其身材矮小的缺陷;张豆豆、王迤逦和徐晓兰身材修长但动作不稳定,需要在链接方面进行调整,还要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来提高成套动作的完成系数;国家队专家组与运动员要进行磨合,专家组根据规则的要求,合理地将身体难度与动作进行有机结合,让运动员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将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经常失败的部分进行统计分析,再进行个别的调整。

2.3.2 增加成套动作的惊险性,创新动作让裁判员认可你有能力完成惊险动作的同时,又能够给裁判员以视觉上的冲击,有所创新,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让裁判员眼前一亮。不仅要掌握世界发展的趋势,紧跟世界的发展形势,还要有一定的超越,要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要针对成套动作进行以下调整方案。(1)动作的身体难度需要全部重新布局,主要是难度动作的分配符合整套路线布局等的需要,身体难度动作在联合难度的基础上更增加了器械难度动作,从而使难度动作更加完美。将身体难度和器械难度有机叠加并与个人特点相结合。(2)惊险性的器械难度需要重新进行布局,目的是使整套动作更加流畅,更具有惊艳的视觉效果,让裁判员看到我们国家的艺术体操在不断的发展完善。(3)保留体现运动员技术特点的惊险性链接,给人刺激的视觉冲击外,使成套动作更具优美性,使动作完成更加顺畅,身体动作感觉从内到外更加统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近年来器械技术创新发展较快,尤其是抛接类的创新层出不穷,但身体难度技术创新没有器械技术创新快。目前,我国艺术体操队在身体难度创新上已获得了多项加分,而在器械技术上的加分项目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落后于其他国家。“创新就是生命”,艺术体操项目要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做到创新,就表示这个国家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和导向,只有把握创新才有源源不断的编排新思路,才可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世界艺术体操强国,如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西班牙等国家之所以能够长期在领奖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差异之外,其成套动作编排上的创新思路更是匠心独运、标新立异。

3.2 建 议

3.2.1 注重平衡技术创新发展的研究。

3.2.2 高级单元难度的创新率及运用度。

3.2.3 发展渐进难度型的创新技术。

3.2.4 灵活运用“递进法”“逆向法”等方法发现新思路。

3.2.5 提高对器械运用的灵活度,加强对器械使用的理解深度,增强器械编排的新鲜感,使身体动作和器械的互动配合更加自然流畅。

猜你喜欢
体操队艺术体操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体操队留影
第50届体操世锦赛中国男子体操队成绩分析
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
高校开展艺术体操选修课的价值
全民健身背景下大众艺术体操的作用
新奥运周期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编排特征的研究
优雅背后的艰辛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