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开展体育体验教育课的可行性研究

2018-07-15 03:07岑海龙
运动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群体体育

岑海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虽然高校体育学科新课改工作已经深化推进多年,但由于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地域环境导致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机会相对于东南沿海城市要少得多,不仅不利于教师群体科研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群体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这样的困境下,如何寻求突破就成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研究性活动。根据笔者长时间以来的对比跟踪观察结果发现,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体育教学约有85%的各级院校已经进行了较好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校教学成绩的提升,但就两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结果及社会竞争力来看,我们仍然犯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的通病,学生性格相对内向、保守,职业规划理念相对缺乏,长期下去将不利于内蒙古自治区学校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提出了在内蒙古高校以体育课为介质,积极探索开展体验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寻求一种适宜的开展模式并进行相关实验性研究,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学的提升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当前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矛盾

1.1 教师对高校体育培养目标缺乏清晰定位,科研能力欠缺导致体育课堂缺乏有效手段

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十几年,但通过文献检索、各级科研能力评比竞赛、学校科研能力排名等多个途径所收集的数据来看,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体育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相关教职人员普遍缺乏较为深厚的科研能力和浓厚的科研兴趣。这种能力的欠缺不仅影响到学校科研成果,更对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师群体普遍对高校体育培养目标仍然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位,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在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仍然有15.2%的被调查教师存在照本宣科、教学手段僵化死板、课堂缺乏活力的不良现象,由此给当今崇尚自由、科技化的大学生群体带来不好的课堂体验,学生参与意愿非常低。

1.2 学生整体上性格沉闷,参与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弱,无法体现教学主体地位

学生性格特点对课堂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各个环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笔者的课堂跟踪观察发现,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生在整体上性格较为沉闷,偏内向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强大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较强的课堂活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参与意愿。但遗憾的是,课堂氛围活跃、课堂组织能力强的体育教师仅占35.6%,大部分体育课堂上,积极贡献点子、自觉承担起学生领导角色的学生数量寥寥无几,即便是体育委员也很难承担起有序组织、活泼积极的职责。约有89%的课堂总体上仍处于沉闷、枯燥状态,学生整体上性格沉闷,参与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向相关教师提出根本性改善建议,根本无法胜任教学主体地位。

2 高校体育体验教育课

2.1 体验教育课能够敦促教师加强自我科研修养,不断钻研学习,形成持续性学习力

当今是一个更迭迅速、社会事物变化快速的时代,体育教师所面临的新的教学情况越来越多。因此,过去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当今随着互联网和科技进步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面前往往效果没有那么好,甚至出现了不合时宜的现象。面对学生对象和教学目标、高校培养目标的变化,高校教师必须要及时在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理念上迅速调整。体验教学法就是鼓励学生个人通过自身的直接感知、思考、理解、领悟等一系列心理过程来深化对学科知识的认识,从了解事物的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乃至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运用到现实,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高校体育体验课的开展无疑是对高校的体育教师要求提高了很多。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主体意识,则他们必然对教师的评价、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提出质疑,这无疑必然要求教师主动加强自我科研修养,不断钻研学习,形成持续性学习力来不断契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2.2 学生群体可在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打破束缚,积极承担起课堂主体的职责

教师是课堂的主要组织者,而学生是课堂主体,过去我们的教学之所以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主要在于对学生主体地位认知不明确。在体验教育课堂上,美国学者大卫.库伯认为,体验教育就是一个个体通过体验而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进行过程是由具体的体验,到观察和反思,然后形成抽象概念,并在新情境中能够主动对新概念进行重新认知和检验的一个知识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学生群体可在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打破原有的课堂束缚,积极承担起课堂主体的职责,通过自身在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接受过程中积极进行反思、检验,并形成主动性,加强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无疑会大大提高原有的师生交流效率,更有利于建立良性螺旋发展的课堂发展机制。

3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开展体验教育课的可行性

3.1 教师和学校层面有较强的课改意愿,较为支持新兴教学理念

内蒙古自治区身处祖国西北内陆,无论从地缘关系还是从资源配置上来说都不占优势,随着当今教学资源、科研力量的不断集中化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并没有占到任何优势,相反相较于东南沿海城市的高校群体的发展水准,内蒙古高校反而显现出发展劣势,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根据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20所高校的管理者所进行的调查结果看,内蒙古自治区的89.7%的高校领导者具有危机意识和振兴学校发展的强烈意愿,因此能够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和认可,则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开展体育学科的体验教育课将会变得相对容易。在被调查的教师群体中,约有88.6%的教师群体有意愿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充实自我知识储备,他们表现出了较强的再学习意愿,拥有教师群体的拥护和支持则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开展体育课程体验教育这一新兴的教学理念则是有现实条件支撑的。

3.2 学生群体欢迎并期待依靠体验教育使自身能力获得较大提升,从而提高竞争力

学校教学结果的最终检验者和受益者是学生群体。因此,无论多么新兴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都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群体身上。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学生的构成主要为本地学生、西北内陆地区的其他省份学生居多,而来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比例相对来说比较低,因此,出生地域的高度相似性造就了他们较为相似的性格特点。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高校而言,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学生整体性格特点还是偏内向的,在社会实践和未来求职方面无疑是有一定的劣势。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对1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他们对能够促使其主体意识觉醒、激发自我探究能力和主人翁精神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充满了兴趣和参与意愿。因此,可以说学生群体欢迎并期待依靠体验教育使自身能力获得较大提升,这一意愿足够促使体验教育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体系中开展起来,只有他们具有高度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成长为课堂的主体,才能够倒逼教师群体的不断进步,从而使二者融合发展,获得较好的正向发展潜能,从而共同促进并提升学校乃至整个区域的高校未来竞争力。

4 建 议

当今的高校教学面临的新情况越来越多,面对学情的变化和知识的快速更新迭代,必须要有更加敞开的心态和多元化的发展意识,才能获得较为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地域性的高校教学由于特殊的地域、人文环境,要想在时代发展中不被甩在后面,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样,内蒙古自治区的广大高校也是无法例外的,无论从地缘关系还是从对外交流与合作等诸多方面来讲,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并不比其他内陆地区更占优势,反而越来越显示出发展瓶颈来。面对新的学情变化和教学情况,我们广大教师队伍及科研人员有责任和义务,需要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相应的教学探索活动。本文立足于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体育教学现状,从人文的角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体育课堂上引入“体验教育”这一新兴的教学理念非常适宜,具有较高的教学探究意义。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笔者大胆地设想了该教学理念的引入将会给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收益:(1)体验教育课能够敦促教师加强自我科研修养,不断钻研学习,易形成持续性学习力;(2)学生群体可在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打破束缚,积极承担起课堂主体的职责。当然学科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学方法或教学理念的科学性是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检验才能最终评估其科学性的。因此,本文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更多同仁的积极探究。

猜你喜欢
内蒙古自治区群体体育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贸促系统举办展会计划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七十为作家集体祝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