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益海报中的审美功能

2018-07-15 06:04◎周
文化产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娱乐公益功能

◎周 超

(南通理工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2)

一、公益海报的内涵与作用

海报属于实用艺术,大多是由设计师根据某种需要创作而成,初始是张贴于户外的平面印刷广告,经由飞速发展至今仍在大众传播中扮演主流的位置。公益海报作为海报的一个特色分支,主要用于宣传社会道德规范、民族传统、国家政策等非营利方面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呼吁大众着眼于眼前存在的一些事件,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去接受或得以改变。有人说当今海报如同“快餐”,来得快,去得也快。这种现象可以说是直指商业海报,其市场由于季度、需求方向等因素急需更新海报,张贴目的也更多是带动销售量。相对而言,公益海报的张贴时间则较长,往往立意特殊,表现形式广泛,不带有商业目的,只为提高人们的某种意识而存在,多见于地铁站通道、公交站台、地下通道等场所,人流较多,便于海报的传播与影响。

二、审美功能于公益海报中的态势

17世纪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认为:“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美,秀雅与和谐。”不难看出,凡经过人们观察的过程,其中必然包含审美,当然美与不美的结果取决于个人,但其之间则是一个审视与评判美的过程。审美功能从属于艺术的社会功能,在公益海报中最主要的是审美娱乐、审美认知以及审美教育这三种功能[1]。

图1 浮世绘风格海报

(一)娱乐铺垫

艺术中的审美娱乐作用是指能够在欣赏艺术过程中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而公益海报中的审美娱乐相较于音乐、绘画等艺术带来的愉悦不太相同,由于其常张贴在公共空间中,人们的注意时间相对较少,其娱乐主要在于整张海报设计的排版、配色、图案选择及其表现方式等方面,如手绘、摄影、电脑制图等多种形式。恰当的布置与细致的选择都有助于提高大众欣赏水平,同时考验设计师能力水平,尤为体现在道德宣扬、尊老爱幼等主题中。如日本地铁海报中就曾使用日本浮世绘风格展现遵守地铁交通规范,向当地民众或外来游客描绘在地铁中应该提倡或者避免出现的一些行为。使用传统的色彩与人物形式,叙说着当今社会的状态,在主题表现的同时更能体现出民族色彩。此外,日本西武铁道设计的《西武铁道侵略大作战》中更是采用人们熟知的动漫卡通人物以拟人化表现,运用多种情节诙谐地展示地铁不文明的交通现象,其生动形象,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趣味。公益海报也可以采用互动形式造就新的娱乐模式。如《Feed Them》中,受众只需要拿出银行卡刷一下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象征性地帮助显示屏中的人们划开被绑着的手腕,或者给饥饿的小孩切下一片面包。单从技术层面来说,互动的形式增添了公益海报的娱乐功能,为群众带来了乐趣。

图2 卡通公益海报

(二)认知弥补

公益海报会从多个方面隐喻或者直接表达内层含义,读者往往需要借助图形图像或文字化的表达来延伸主题与扩充内容,在“审美”中认知着海报内容。普列汉诺夫曾表示,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2]。即典型形象的树立,在海报中,人们的认知随着典型形象的确认与表现而进行一定的想象,海报也在仅有的实际面积中展现着相对复杂的内容意义。文案与图像密不可分,前者为后者补充内涵,后者为前者营造画面,更需要情节性的联想与画面的补充。

(三)教育拓展

单凭认知全然不能表达公益海报的内容,只有达到要求自身或言传于他人的状态,才能实现海报的审美教育作用。公益海报的最终目的是美育教化,是从人们对图像的感性接受至理性内涵思考再至行为改变的这一行为模式,只有从美感的表达至典型形象的选择树立,再至教育的转化,才真正完成公益海报的审美功能。审美教育作用的体现往往通过“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将海报内容传递给大众,使大众得到感悟与教育。如上述描述地铁海报那样,设计师通过多种风格,详细描绘了不遵守地铁规范的各种形象,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知晓标准的行为方式,并遵守践行着。

三、结语

如果说艺术的产生归根究底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那么公益海报的产生便是在审美需要的同时灌输情感需要、精神需要以及满足社会需要。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公益海报也不例外,只有通过大众的再创造,才能展现其生命力。虽然受众年龄层次不同、接受背景不同,对海报创作有各种不同解释,但在审美功能中至少会有一种功能对人们产生影响。当然三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关系也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猜你喜欢
娱乐公益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公益
公益
公益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