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径也通幽

2018-07-26 04:25王忠英
新课程·教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解读文本创新课堂

王忠英

摘 要: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创新教法是课堂教学的锁钥。在解读文本时,发微探幽,由小处切入,从微处探究,管中窥豹,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深度地阅读;在教学时,突破传统,创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他们领略语文的魅力。这样旁逸斜出,师生一起去追寻有趣有味的语文课堂,共同收获幸福。

关键词:发微探幽;解读文本;创新课堂

语文教学中,成功的课堂是点燃学生探索、发现、创造激情的“导火线”,进而使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发微探幽地找准教学的有效切入“点”至关重要。所谓切入点就是着眼点和突破口,找得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有利于教师文本解读的创新,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一、从关键字找难点

从文本整体出发,剥茧抽丝,于细微处探精髓。比如《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篇小说,情节独特、主旨隐晦。解读时,我将人物和环境作为重点探讨的对象,抓住一个“变”字,设计了“分析探讨小说中的‘我和学校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这一问题来完成了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及主旨的把握,通过阅读文本、关注细节,引导学生鉴赏这篇小说。学生很认真地阅读文本后,细心地发现了“我”在身体、身份、生活、心灵和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明确了“我”这一形象(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的一个代表,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我”对于侵略战争缺乏认识,充当了战争的炮灰),看到了战争摧残人性、扭曲灵魂的主旨;同时也细腻地发现了“学校”名称、布置、氛围、性质等的种种变化,看到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学校里到处都是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领悟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和战争对文明摧毁的可怕。比起传统的从三要素逐个分析鉴赏新颖了许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从关键人物找奇点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小物件,细微的神态、动作,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其作为教学创新的切入点,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时,我没有从惯常的用典手法入手,而是选择了把辛弃疾对涉及的历史人物的不同称呼作为切入点设计奇点,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写作的意图。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通过思考讨论发现:孙权—孙仲谋—称其字,表达了作者的崇敬和这样的统治者在“千古江山”中再也无处寻觅,那样的英雄业绩也难以再现的感慨和伤痛之情;刘裕-寄奴—称其小名,足见亲切,这种亲切来自街坊邻里的谈论,这看似卑微的出身却也建立了丰功伟业,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热切追求,作者借对孙刘二人功业的颂扬,间接地抒发了对当时南宋统治者昏聩的讽刺之情;元嘉—刘义隆—称其年号,表明不是刘义隆一人一时知错,而是当年决策的重大失误,暗示不以史为鉴,这样的历史悲剧还将重演;佛狸(在鲜卑语中佛狸就是“狼”的意思)—拓跋焘—称其小名,因为他是外族统治者,表达的是对他的愤恨仇视,面对这样如狼似虎的外族统治者,百姓却在那里迎神赛会,民族意识淡薄麻木了,爱国志士辛弃疾情何以堪,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廉颇—称其名,古时候称名是上级对下级的称呼或自称,其他时候是对人的一种蔑称,那时候有的人没有字称名是正常的,当然这是作者的一种自况,表达了自己空有才华抱负,却英雄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从关键句找重点

在作品中,寻找文中画龙点睛的文眼句或者关键句,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可以事半功倍,抓住文本的灵魂。如《老王》一文,结尾那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显然这句话是《老王》一文的灵魂所在。如果我们抓住“幸运者”“不幸者”“愧怍”进行深入挖掘,那么所谓的“不幸者”——老王,他陷入了人生的危机:职业危机、房屋破败、身体残疾、病痛折磨、情感孤独、遭受蔑视。所谓“幸运者”——杨绛,她有温暖的家,有老王这样的朋友,至少还活着。所谓“愧怍”便是先生最后才真正明白老王要的不是钱,而是朋友的关怀。而先生认为自己没有在心灵上给予老王足够的关注,认为自己没有负担起一个人的责任与良心。关键词句在一篇文章中不仅仅是点明了文章主旨,更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当我们在阅读时,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句,那么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抓住文本的灵魂。

總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发现这样的切入点,设计具有统整性和开放性的话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提纲挈领”的作用。切口要小、视野要大,于细微处现智慧。设计时要有针对性,紧扣教材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一石激起千层浪”;要有挑战性,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在新课改的道路上,独辟蹊径,“细径通幽”,成就旁逸斜出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戴庆忠.解读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

[2]李小军.新课标下优化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

?誗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解读文本创新课堂
激活文本张力,构建立体阅读体系
新形势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探索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
引导探究创建“新”的语文课堂研究
切入感知,学生解读文本的新视角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解读文本“五要素”
浅析内科护理学“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
多角度解读文本
高中物理创新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