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优化*

2018-07-28 03:16顾晓娜程向荣张鹏朱亮滕华王勇胡晓燕
关键词:佐剂豚鼠造模

顾晓娜 程向荣 张鹏 朱亮 滕华 王勇 胡晓燕

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加氢氧化铝[Al(OH)3]诱导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AR造模方法之一,常以豚鼠、大鼠、小鼠及兔等为实验动物,以抓鼻、喷嚏、流涕及鼻塞等局部症状为观测指标,通过症状评分判断造模成功与否。其中,Al(OH)3佐剂的使用目的在于可较快地诱导出AR的各种过敏症状,产生高效价的IgE,但通过腹腔注射造成腹腔致敏、出现腹泻或异物性肉芽肿等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也相应升高。另外,动物模型的评估若单纯依靠肉眼观察症状,难免出现遗漏、误判。故本研究为了模拟AR自然发病过程造模,不使用含铝佐剂,只选用刺激性较小的OVA为致敏原,采取雾化吸入的方式,以易感性较强的豚鼠为实验动物,并采取冷水浸足试验模拟AR发病的环境刺激,利用监控摄像头观察症状并记录计分,对传统造模方法[1-3]进行了改良。经过造模优化,本研究的豚鼠AR模型症状评分均一,成功率较高,死亡率低,值得推广,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动物造模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卵清蛋白(OVA)(美国Sigma公司,V级);氢氧化铝[Al(OH)3]粉末(化学纯,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61114954F);0.9%生理盐水(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仪器:超声雾化器(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型号:402AI),恒温循环水浴槽(上海庚庚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型号:DC0506),监控摄像头(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小蚁1080P智能摄像机)。

1.2 动物与分组

动物:成年Hartley豚鼠(清洁级)40只,雌雄各半,体重350±50g,由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动物房提供。动物饲养于空调房(室温20℃~26℃),可自由摄食及摄水,另外定时定量供应新鲜洁净的绿叶蔬菜,早晚12小时间断照明。

分组:将豚鼠随机分为优化组(A组)及传统组(B组)2组,每组各20只。A组采用OVA腹腔注射基础致敏、OVA雾化吸入+冷水浸足激发方法造模,采用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法采血;B组采用OVA+Al(OH)3腹腔注射基础致敏、OVA滴鼻激发方法造模,末次激发后2小时行腹主动脉采血。

1.3 方法及流程

A组用OVA 30mg作致敏原,加0.9%生理盐水100ml制成溶液,腹腔注射1ml/只3次后,同等浓度致敏液腹腔注射减量至0.8ml/只4次,隔日1次,连续7次作为基础致敏。间歇5天后,将豚鼠移置半封闭透明塑料盒(体积约0.5m3)中,覆以开洞的洁净塑料盖板,以1%OVA生理盐水溶液10ml超声雾化吸入5min,每日1次,连续7次,末次雾化完成后1小时,采取冷水浸足,即固定豚鼠双下肢置入0~4℃恒温循环水浴槽中1min激发。

B组用OVA 30mg作致敏原,Al(OH)3粉末3g作佐剂,加0.9%生理盐水100ml制成混悬液,腹腔注射1ml/只,隔日1次,连续7次,为基础致敏。间歇5天后,再以2%OVA生理盐水溶液滴鼻,50μL/鼻,每日1次,连续7次激发。

2 血清IL-4含量测定

2.1 材料及仪器

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容器(绿色-肝素管,辐照灭菌),一次性使用采血针,眼科手术剪,2.5ml注射器,消毒用碘伏,外科用无菌敷料;IL-4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上海鑫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离心机(LD5-2A,出厂编号:L350902006)。

2.2 方法

A组采用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法。豚鼠及采血管做好标记后,抓紧豚鼠颈部皮肤,固定好豚鼠头部,消毒其眼眶后边缘1~1.5cm区域,并轻轻向下压迫颈部两侧,使眼球充血、外突,用一次性使用采血针针头顶端,垂直插入内眦静脉丛,另一端接采血管承接静脉血,见血液连续滴入采血管中,当达到所需血量时退出采集针,立即用无菌敷料压迫数秒止血。

B组采用腹主动脉采血法。豚鼠及采血管做好标记后,以10%水合氯醛0.03ml/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5min后将豚鼠仰卧位固定并消毒后,沿腹正中线剪开腹腔,2.5ml注射器刺入腹主动脉并抽取血液3ml,轻按压止血后关腹。

所有豚鼠血样经离心分装后均于-20℃冰箱中冷冻保存。用ELISA法检测豚鼠血清中IL-4的含量,过程严格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3 行为学观察

3.1 一般情况观察

2组豚鼠分笼饲养,鼠笼上方各放置1台监控摄像头,鼠笼下方垫以硬纸板,并定时更换(以便于观察二便情况)。实验期间,2台监控摄像头每日24小时持续录制,观察2组豚鼠的摄食、摄水、排便和精神活动状态,并密切观察各组动物激发后的过敏反应情况,具体参考表1[4]。

表1 豚鼠全身性致敏反应评价标准

3.2 局部症状观察

通过监控摄像头持续观察2组豚鼠鼻部症状,A组以每次雾化至雾化后2小时为主要观察时段,末次雾化即激发当日以雾化至雾化后3小时为主要观察时段;B组以每次滴鼻至滴鼻后2小时为主要观察时段。2组分别在冷水浸足激发及末次激发后2小时内记录症状并计分,评分总分大于等于5分,表示造模成功,具体参考表 2[1,2]。

表2 豚鼠鼻部症状评分标准

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1 行为学比较

观察发现,两组动物部分表现出全身过敏反应。其中,A组动物2只出现活动减少,余未见明显其他全身过敏反应,无动物死亡;B组动物3只出现排便次数频繁或稀便,4只出现活动减少及四肢软瘫,死亡2只。

两组动物激发后均出现典型的抓鼻、喷嚏、呼吸急促及流涕等鼻部过敏症状,A组症状评分为6.90±1.71,B组症状评分为7.40±2.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 3 两组鼻部症状评分比较(x¯±s)

2 血清IL-4含量比较

造模后两组用ELISA法检测豚鼠血清中IL-4含量,结果显示:A 组 IL-4含量 35.01±4.59pg/ml,B组IL-4含量30.89±6.7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讨论

1 动物及致敏原

AR的造模动物品种繁多,包括大鼠、小鼠、豚鼠、兔、羊、狗等,综合考虑成本及造模周期等因素,又以大鼠、豚鼠为多。本研究因豚鼠容易致敏、血清补体丰富,性情温顺、采血方便[1,2],故选用豚鼠为实验动物。

AR常用的致敏原包括OVA、TDI、花粉及真菌等,TDI刺激性较强[2],花粉存在较大的地域及季节差异,真菌等其他致敏原不易制备,故本研究选用OVA进行全身及局部攻击法制备模型。关于佐剂,在使用致敏原的同时加入合适的佐剂可较快地诱导出各种症状,并且产生高效价的IgE[3],其具体机制不明,已知含铝佐剂可在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因子如IL-4等的分泌。但有研究表明传统OVA+Al(OH)3联合经腹腔注射致敏相比于不使用佐剂者,可同时促进Th1和Th2型细胞免疫反应,且所诱发的Th1型反应明显影响了Th2型反应的发生[5]。且若含铝佐剂使用不当,有发生异物性肉芽肿的风险[6]。故本研究为更贴近自然致敏过程,未使用佐剂。

2 致敏方法

2.1 雾化吸入

该给药方式为动物主动吸入药物,与动物的呼吸频率、潮气量等有关,而滴鼻给药为动物被动致敏,与操作者的操作规范及动物的配合程度密切相关,过程中存在更多不定因素。在操作过程中会发现,滴鼻激发时,豚鼠易出现呛咳、吞咽或喷嚏等现象,操作者确保专业性及动作轻柔、缓慢,这些现象亦不能完全避免,考虑豚鼠鼻腔较短而直,液滴易于直接流入鼻咽部,若滴液快速则药物极易直接滑入喉腔导致呛咳或吞咽反应,也有呛咳后出现下气道致敏引发哮喘的风险;另外,滴鼻时豚鼠可能因液滴刺激出现喷嚏反应,将药物全部喷出,或者滴鼻时因豚鼠鼻部毛发表面张力作用,导致液滴不能进入鼻腔,以上均可能达不到要求给药剂量,造成造模失败,若再次补滴,则导致给药总剂量难以控制。故本研究采用雾化吸入方式给药,药物与动物鼻腔充分接触,操作温和且可控。

有学者提出不建议使用雾化吸入激发,因为药物易吸入到下呼吸道引发支气管哮喘[7],但有研究报道[8],滴鼻和雾化方式都可能导致哮喘发生,滴鼻方式引起的肺部炎症浸润及细胞因子表达更明显。这说明,雾化吸入法比滴鼻给药法更温和,且有利于AR的造模。此外,鉴于临床上AR患者多为吸入变应原后,诱发一连贯过敏反应,进而出现典型的鼻部症状,故此方式更接近于AR的自然发病过程。实验过程中,应掌握给药时间及药物浓度。笔者认识到,实验后可进一步对动物的下气道进行解剖及组织学观察,使合适的雾化吸入造模方法更具说服力。

2.2 冷水浸足试验

从免疫学角度看,AR是一种由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应性机体导致IgE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造成Th1和Th2免疫反应失衡为主的变应性炎症反应[9]。对于易于罹病的特应性机体,除外变应原的一些非变应原因素,包括冷热刺激、病毒感染及精神压力等都可能诱发特应性机体中Th0细胞向Th2细胞的分化,导致变应性疾病的发生[10]。已有研究认识到并尝试验证应激反应与AR发病的内在联系[11]。

本研究加入冷水浸足试验,通过动物对突发冷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模拟AR发病的环境刺激及紧张、焦虑情绪,接近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该试验的可行性。

3 造模成功的判断

3.1 行为学判断

动物模型的症状评估若仅依靠肉眼观察,难免出现遗漏和误判,本研究利用摄像系统24小时记录,对豚鼠的过敏反应过程观察更全面,从而可获取更客观、可靠的症状评分。同时,可以观察豚鼠有无出现其他全身性过敏反应,通过对其一般情况的评估,获得更稳定的动物模型。

3.2 血清IL-4含量测定

AR病程中Th细胞趋于向Th2细胞分化,并释放出大量Th2细胞因子。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6、IL-10、IL-13 等,还可抑制 IFN-γ 的产生,其中IL-4最具代表性,主要参与免疫应答及急性期反应。因此,本研究通过测定细胞因子IL-4以辅助判断动物造模成功与否。

此外,动物模型的实验评价还可通过动物鼻腔黏膜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血清及鼻腔灌洗液IgE、sIgE、sIgG的测定及IFN-γ、IL-10、IL-13等其他细胞因子的测定等诸多方法实现,本研究鉴于时间因素限制,未作更多评价,存在不足。

4 采血方法

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很多,适用于豚鼠的就有眼眶后静脉丛采血、颈静脉采血、腹主动脉采血、心脏穿刺采血及尾尖采血等数种[12]。本研究优化组采用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法,该法采血血流快,创口小、愈合快、不损伤器官,简单易学、便于操作,且不易溶血,可反复多次采集、多次采血质量较高,适用于实验过程中需要重复多次采血的研究,可克服病理学评价需处死动物取材、不利于实际操作的缺点[1,11]。因豚鼠体质娇嫩,若采血量和采血次数频繁,可能引起应激反应及采血部位的损伤,故操作时需注意:①准确掌握入针点,尽量避免入针后再调整角度,若入针角度不理想,应换针后另行采血;②准确掌握针头进入眼眶后的深度,过浅则不能充分置入眼眶后静脉丛,导致血流小且易凝血,过深则易损伤眼球后组织。传统组采用常用的腹主动脉采血,该法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若不控制好麻醉深度易致动物心脏骤停、出血及躁动不安等,无菌要求高,对动物损伤及刺激较大,可能对后续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以下几点对传统AR模型进行造模优化:①模拟AR的自然发病过程,不使用含铝佐剂,只选用刺激性较小的OVA作为致敏原,采用雾化吸入方式激发,动物模型症状一致性良好,死亡率低;②加入冷水浸足试验,通过突发冷刺激制造豚鼠紧张情绪,模拟现代人的压力及焦虑状态;③通过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法采血,简单、易操作,损伤小、可重复,不影响后续实验;④行为学观察利用摄像系统24小时记录,对豚鼠的过敏反应过程观察更全面,症状评分更客观、可靠。另外,笔者建议造模宜选择AR好发的春季,避开肺病高发的冬季,对动物的饲养环境应由专人严格控制。

猜你喜欢
佐剂豚鼠造模
BC02 复合佐剂成分协同增强机体固有免疫应答的分析
DC-Chol阳离子脂质体佐剂对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兔急性骨骼肌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分期确定
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免疫佐剂的筛选
“小豚鼠”养出“致富路”
佐剂对两种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免疫影响的研究
做瑜伽的小豚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