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怀直抵人心
——舞剧《昌梁英雄傅》全国巡演获好评

2018-07-29 01:18
戏友 2018年2期
关键词:道情临县英雄传

杨 渊

由国家一级编导杨笑阳担任总导演、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担任艺术总监、吕梁市民间艺术团团长、“魅力·山西”十大文化创新人物渠全明担任出品人、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山翀、总政歌舞团舞蹈新秀李志领衔主演、山西华韵歌舞团有限公司、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联合演出的舞剧《吕梁英雄传》于2017年11月28日晚在珠海大剧院圆满落幕。剧组先后在宜春、惠州、东莞、珠海演出四场,深得观众青睐,每场演出掌声与喝彩声不断,散场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演员谢幕有时长达十几分钟。

舞剧《吕梁英雄传》改编自马烽、西戎的同名长篇小说,小说先是在《晋绥大众报》上连载,每一回都是一个单独的故事,小说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结构为舞剧的改编增加了不少难度。舞剧讲中国故事,怎么个讲法?只有活跃具体的生命舞姿、音乐韵律、艺术形象才能使故事生动感人。这部舞剧在这方面做了极为有益的尝试,从细节写实到意境传神,再到生命领悟,层层延展,步步深入,既是写实的,又是写意的;既是叙事的,又是抒情的,营造了一个多重内涵的艺术空间。观众普遍反映,舞剧《吕梁英雄传》决策者的文化自信、艺术担当、美学判断让人敬佩,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呈现让人感动,作品的主题切入与角度选择在视野与气度上高出一筹,从中看到了创作者对祖国、对人民、对吕梁山的深厚情谊和崇高敬意。

舞蹈工作者李青表示,舞剧《吕梁英雄传》创作基础雄厚,艺术着眼点高,叙事方式很灵动,有文化立场,有艺术精品的追求,有比较专业的表达,整部作品结构大气、气势恢宏、场面壮观、叙事流畅、格调高雅,极富艺术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它把历史的发展趋势和人民强国的心愿做了辩证的处理,表现了一个民族图存的力量。宜春市电视台武文娟告诉记者:“用舞蹈讲中国故事很不容易,吕梁团用一个老百姓能看懂的角度讲出来,而且讲得很清楚。它把吕梁百姓在抗战初期从麻木、愚昧,到觉醒、抗争、流血、牺牲的抗日过程表现得荡气回肠、气势磅礴,让爱国情怀直达人们心里,做到了雅俗共赏。”惠州观众王琰特别赞赏编剧赵大鸣和编导杨笑阳对于作品蕴含的诗意和情思,他认为,编导们特别擅长在平淡甚至清苦的生活中找到韵味深长的诗情,而且很会节制和掌握诗情的跌宕起伏、悲喜交加。吕梁英雄梦的爱恋、友谊、成长,故乡的黄土地、窑洞、磨盘以及平凡的生活、亲爱的爹娘……这一切都艺术地、真实地呈现出来。这悠悠诗情,做足了爱国、爱家、爱人民的大铺垫。正因为如此,舞剧在英雄们前赴后继、光荣牺牲时,才能让观众潸然泪下,起立致敬,既尊重了原著精神,又有很独特的艺术手段与风格。

在东莞市民张艳看来,剧中几场大的群舞动作造型,是艺术创新上的一大亮点。第九场,无论是主要演员的场面调度,群众演员的形体设计,还是舞台美术的空间处理,灯光音响的气氛渲染,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震撼之美。导演用近似于绘画艺术中泼墨大写意的表现手法,将雷石柱和康家寨民众宁死不屈、甘愿赴死的大无畏精神渲染得十分到位,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样的舞蹈舞美、灯光设计,充分地渲染了这场战争的悲壮色彩,增强了舞台表现语汇的内涵,拓展了舞蹈叙述的广阔领域。女主角与男主角的双人舞也堪称经典。第八场,女主角为掩护村民,遭到日军的围击,危急时刻雷石柱在土窑房顶伸出一双手,顿时使她看到了希望,他们双手对拉,凶残的日本鬼子开枪了,受伤的她为了不拖累雷石柱松手摔在了地上。这一摔,女主角不惧强敌、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跃然纸上,看到这里,观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段双人舞配合得相当默契,仅用一些简单的拉、攀动作,就把观众带入了规定情景中,舞蹈轻松又舒展。

《吕梁英雄传》的主题音乐旋律优美、磅礴大气、节奏明快、感情真挚,很多音乐场景蕴含于意境之中。舞美非常具有山西特色,舞剧开始,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座大院、一孔窑洞、一个石磨盘,这是典型的山西院落。村长康顺风半夜跑到财主康锡学家,舞美上采用窑洞式“土豪窗户”,与灯光配合,用皮影表演的艺术形式演变成一个个故事画面,使演员和舞美成为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大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吕梁英雄传》的舞台美术、舞台呈现、服装道具都具有写实特点,有感情、有质量。

舞剧的尾声非常精彩,一张桌子,一个擀面的女人,这种简单的画面,表现了吕梁人的日常生活,却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为人民牺牲的英雄们。平静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英雄永远活在人们心里。这样的艺术处理,仿佛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体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高妙境界,让观众产生了意犹未尽、口齿留香的艺术美感。

山西华韵歌舞团有限公司、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道情剧团。主要表演临县道情,先后整理、创作、演出了不少优秀剧目。但剧团经济状况一直不好,甚至一度划归其他单位经营管理。1968年与临县晋剧团合并,除演出临县道情戏外,还演出观众群更为广泛的晋剧。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戏曲市场萎缩等原因,剧团再度陷入困境。1997年,剧团加挂吕梁市民间艺术团的牌子移师太原。从当初的道情小戏小品开始,到戏曲、歌舞齐头并进,从单一的移植改编传统戏,到立足吕梁、贴近生活、坚持原创、瞄准精品,创作演出了临县道情现代戏《吕梁护工》、大型歌舞剧《山里娃》、大型舞剧《吕梁英雄传》。他们参加了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的演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剧团实现了整合发展、多元发展、跨越发展。通过几年努力,剧团在太原建成了包括剧场、大中小排练厅、办公区、录音棚、展览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学等场所和设施在内,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基地。

在村里招生,到镇上集合,从县城出发,到省城发展,一步一步登上了国家艺术殿堂的舞台,是剧团发展的真实写照。

没有一部作品是十全十美的,除了那些已经被时间检验过的经典之作,还有一些作品在当下就具备了凤毛麟角般的独特气质,引人注目,甚至让人过目难忘,《吕梁英雄传》就是这样的作品。渠全明表示,艺无止境,《吕梁英雄传》还有继续打磨和提升的空间,还需要认真研究总结在巡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还需要消化和吸纳专家、观众对此剧的意见建议,精益求精,向艺术高峰迈进。

猜你喜欢
道情临县英雄传
河南太康道情戏及其生存现状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山西临县举办电商峰会助力乡村振兴
历史回音壁
——蓝田上许村道情演唱
擎起健康扶贫旗 共筑百姓幸福梦 山西科技志愿服务健康科普活动在吕梁临县成功举办
走村入户送温暖 扶贫慰问暖民心 山西省种子站赴临县开展帮扶慰问活动
射貂英雄传
“道情窝”里的演唱家
——陕北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访谈录
吕梁要再续“英雄传”
水煮三国英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