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主题教学策略摭谈

2018-07-31 09:18蒋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同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

蒋琳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成意义、建构理解,这意味着新知识的获得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强调学习的主动性,这与主题教学的策略相契合。笔者认为结合综合同构教学法推进主题教学,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率的教学方式。综合同构教学法是学科教学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它是在特定的主题或专题下,紧扣关键性教学细节,维系上下文知识网络,经过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联系学生已有认识经验以及与主题相关联的其他知识,构建动态生成的知识体系,实现主要知识点之间的多维同构,从而发展融会贯通能力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主题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结合综合同构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所理解的主题教学是通过多维度的预设,围绕一个主题紧扣学情,对多个文本内容进行开发重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多元开放性教学。

一、定格主题。构建生成与表述平台

主题化教学最显著特点就是弱化思想灌输,强调在单一主题下多元解读和自由表述。主题的本质是无定义概念,不存在观点和态度。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使教学施受双方获取解读和表述的平台。《论语·侍坐》中的“志”是无定义的,只是一个概念。孔子是教学中的施教者,四位弟子是受教者,以“志”为平台,孔子引导学生表述自己观点并解读学生的观点,学生从孔子的解读中获取成长并表述自己的观点。在此平台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显性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完成;“知识与技能”是隐性教学目标,学生的表述和审美的能力在弟子表述观点和解读他人表述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潜移默化的完成。

2004年开始,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版块教学,如教材必修一有四个版块,分别是“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这四个版块究其实质就是专题性学习,属于主题教学的范畴。如今主题教学已被广泛实施,主题教学首先必须有主题,因此要定格主题。主题是主题教学的灵魂。笔者认为高中语文主题教学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因此“主题”体现出“德”“人”的思想意义。如“家园”“文明”“人生”“科学”“梦想”“自然”等。如苏教版高中必修四第二专题,以“人性”为主题,选编了3篇文章,《雷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辛德勒名单》。3篇文章来自不同国度,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是在探讨“人性”。所有主题,都是给语文教学中的施受双方提供平台,以期在解读与表述中完成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并促进人的全面成长。

二、贯通教学。解构并生成新平台

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重组,甚至可以补充课外材料。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分必修和选修,必修一至五,选修有《唐诗宋词读本》《语言规范与创新》《传记选读》《(史记>选读》等。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毕业只需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修满10学分后从五个系列的选修中任意选修4门,获得2学分,一共获得12学分,达到报考高等学校的最低要求。那么选修的其他教材是不是就弃之不用呢?其实选修的教材可以作为我们主题教学的拓展材料,教师可根据主题教学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对选修教材进行合理运用。如必修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在“珍爱生命”大专题下的“向死而生”专题,这一专题还有一篇劳伦斯的《鸟啼》。这个专题学习完这2篇文章就结束了吗?不,纵观整个高中必修和选修教材,我们可以提炼出其中一个主题“生死”。《我与地坛》《五人墓碑记》《渔父》《报任安书》《屈原列传》都是在探讨“生死”这一主题。甚至可以拓展到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安娜之死》。这样的主题教学以一篇带动多篇,在已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提升,围绕主题,重组教材,适度拓展阅读。教材选用文本目的不是文本本身解读,而是为主题解读提供示范样本,叶圣陶说“教材不过是个例子”,为了教学目标更有效实现,例子之间的结构自然可以重组。

三、聚合发散,服务于目标的多元教学方式

主题和内容的选择相对固定,而教学方式则是多样。根据主题的需要和不同文本的特点,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之一的“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亦或是听说读写的结合都可以。在开始主题教学之前,首先接触文本,然后是深入文本。在接触文本和深入文本的轉变过程中,读是最好的方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文本,首先必须要读,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一直重视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用声音来传达文本富含的真实、细腻、自然的情感活动。在读的过程中,授受双方一起感知文字、感受声律、赏析词句、感悟情感、品味意境。自古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的古训,白居易“口舌生疮”、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读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方式。主题教学在完成诵读、提问、习得、抒情等一系列过程后是不是就可以结束了呢?我想如果能再配以主题式写作就更加完满。写作是在阅读之后,将自己的观点表之成文。在主题阅读的基础上,对不同文本进行评价赏析,最后再以主题式写作作为总结。主题式写作是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的写作方式,在主题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之间思维的接力,观点的碰撞,对主题已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形成了自己对社会的关注思考,对自我价值的审视等一系列感悟。在认识和感悟的基础上,自立主题,自选文体运用多种文体进行创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主题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构建模式。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以“主题”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以学生为主体最终实现主题意义建构的多元开放性教学。主题教学存同求异,以同为主再寻异。用综合同构法分析主题,引导学生贯连勾通,结合想象、联想,实现不同文本的阅读经验的多维同构,从而发展学生融会贯通、活跃的思维。

猜你喜欢
同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
运用同构法解题的步骤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利用同构特点巧解数学问题
关于简单树的一类计数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