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引领阅读?

2018-08-04 09:55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纸质书籍

本期嘉宾:唐山一中党委书记兼副校长、省特级教师 王卫国青县实验小学科研室主任、省特级教师 秦 杰唐山市丰南区经安中学教育处主任 李秀娟

策划人语: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凭借独特的想象,对书籍的作用做出形象的诠释。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佳途径。

第二十三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有一组数字令人深思。2016年,我国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7.86本(其中纸质书4.65本,电子书3.21本)。而且,纸质书阅读时间与手机阅读时长差距越来越大,人均每天看手机时长达74.40分钟,是读书时间的3.7倍。据2016年的统计数字,微信已成为国人最主要的阅读工具,62.4%的成年国民都在进行微信阅读,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手机“微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阅读习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碎片化阅读时长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然而,人们通过微信、微博阅读到的,大多是资讯,而不是知识。知识是完整的,它不以碎片的方式存在,而是有一定体系、以一套整体的系统来解释世界的。

这场阅读方式的变革,挑战的不仅是阅读问题,而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问题,是知识积累的问题。相比碎片化、被动型的知识获取,传统的阅读方式提供的是一种系统化知识、整体性思考,能够使人类智慧的结晶序列式地内化于心。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不管书籍的介质如何变化,阅读的价值都不会衰减。获取完整的体系性知识,才是阅读的应有之义。

阅读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个持续不断地坚持阅读、不断提升阅读质量、并且与实践相互编织的人,必将从阅读中获得巨大的奖赏。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会具备强大的创造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必将自强于天下。

那么,在数字化的今天,校长、教师这个知识群体该怎样读书,我们该如何引领教师读书,如何引领学生读书?当“全民阅读”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时,如何加强引导,提高师生的阅读质量?更重要的是,如何摆脱“手机依赖”“网络上瘾”,让读书强壮我们的精神、充实我们的生命?本刊特邀几位嘉宾展开探讨,他们的思考和实践,或许能给广大读者以启示和帮助。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纸质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