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预处理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2018-08-05 12:08王楠侯爱兵
浙江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粘结剂牙本质磷酸

王楠 侯爱兵

牙本质因其结构的特殊性,其粘结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难点。目前牙本质粘结系统主要是以磷酸或有机酸脱矿牙本质表面,暴露胶原纤维网,树脂单体在其中渗透形成混合层。其中的胶原纤维网是导致牙本质粘结强度下降及远期稳定性差的重要影响因素[1]。因此,寻求一种能有效处理混合层中胶原纤维的方法或有助于提高牙本质粘结强度。次氯酸钠(NaOCl)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蛋白水解剂,用其处理酸蚀牙本质后可获得较为稳定的粘结面,从而提高牙本质的粘结强度[2-3]。但目前关于应用NaOCl预处理牙本质表面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尚存争议,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未明了,故临床并未广泛应用。基于此,本研究将10%NaOCl溶液与不同的粘结剂结合应用,通过微拉伸试验检测各粘结剂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样本选择与收集 选择牙体完整,无龋,无隐裂,新近拔除的第三磨牙20颗(来自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20例患者)。去除牙周组织及牙石后,浸泡于4℃蒸馏水中保存,于1月内使用。

1.1.2 实验材料和仪器 牙本质表面处理剂∶10%NaOCl溶液(中国朗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37%磷酸酸蚀剂(德国Heraeus公司,批号010121),全酸蚀粘结剂Prime&BondNT(美国 Dentsply公司,批号 1703000710),自酸蚀粘结剂AdperPrompt(美国3M公司,批号654296),光固化复合树脂(美国3M公司,批号N699345),光固化机(美国Dentsply公司),硬组织切片机(德国徕卡公司,SM2500),体视显微镜(上海点应光学仪器有限公司,Zoom630),微拉伸强度测试仪(美国Bisco公司)。

1.2 方法

1.2.1 粘结面的制备 使用自凝塑料将离体牙牙根部分包埋固定后,用高速涡轮机和金刚砂牙钻在喷水下垂直于牙长轴磨除各牙牙合面釉质,暴露平整的牙本质面,然后依次用400目、600目水砂纸打磨牙本质表面1min,预备出接近临床的牙本质粘结面玷污层,制备出标准的牙本质粘结面,超声清洗后备用。

1.2.2 实验分组 将上述制备了粘结面的20颗第三磨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5颗,使用不同的粘结剂处理。G1组:单独使用Prime&BondNT;G2组:10%NaOCl预处理后使用Prime&BondNT;G3组:单独使用Adper Prompt;G4组:10%NaOCl预处理后使用Adper Prompt。各组牙本质表面具体处理方法见表1。然后各组均用复合树脂在牙合面堆积4mm厚的树脂冠,树脂分层固化修复(每层厚度不高于2mm),蒸馏水中37℃恒温保存24h备用。

表1 各组牙本质表面处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微拉伸粘结强度检测 将所有牙齿样本用硬组织切片机分别从近远中向、颊舌向切割为横截面为0.9mm×0.9mm(0.81mm2)的试件。每颗牙齿随机抽取4个试件,用于微拉伸粘结强度的检测。在微拉伸测试仪上测量试件拉伸断裂时的最大载荷,拉伸速度为1mm/min,根据粘结面积和载荷峰值计算微拉伸粘结强度,微拉伸粘结强度(MPa)=载荷峰值(N)/粘结面积(mm2)。

1.3.2 断裂类型观察 应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各组牙齿试件断裂类型,分为界面破环、内聚破坏和混合破坏3种类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微拉伸粘结强度比较 G1、G2、G3、G4组微拉伸粘结强度分别为(31.14±3.01)、(39.47±3.62)、(35.43±2.45)、(28.27±3.14)MPa。各组微拉伸粘结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较G1组微拉伸粘结强度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4组较G3组微拉伸粘结强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4组断裂类型比较 见表2。

表2 4组断裂类型比较[个(%)]

由表2可见,4组断裂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G3组断裂类型以混合破坏为主,而G4组以界面破环为主。

3 讨论

NaOCl是非特异性的蛋白水解剂,可去除牙本质酸蚀后产生的表面胶原,使其富含羟基磷灰石晶体,增加牙本质表面的渗透性,获得稳定的粘结面,从而增强树脂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4-5]。日本学者Wakabayashi等[6]第一次明确提出使用磷酸联合NaOCl处理牙本质粘结面,其操作步骤是:首先以磷酸酸蚀牙本质表面暴露脱矿的胶原纤维,然后使用NaOCl溶解,粘结树脂直接作用于牙本质暴露的磷灰石层。其后,磷酸联合NaOCl应用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实验观察到,磷酸联合NaOCl处理牙本质后较常规酸蚀处理明显增强了Prime&BondNT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Gowda等[7]研究了NaOCl溶液的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树脂-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NaOCl与磷酸联合处理的乳牙牙本质表面,发现10%NaOCl溶液处理1min或5%NaOCl溶液处理2min后可完全去除牙本质表面的胶原纤维,深层牙本质小管开放数目增多,同时可观察到牙本质小管孔径增大,次级牙本质小管开放。这种结构改变有利于树脂单体在改性后的牙本质基质中渗透,并有可能进入胶原纤维溶解后遗留的微孔中形成反向混合层[8];同时,更为粗大的树脂突及其大量的侧枝相互连接,在牙本质基质内形成网状结构,有助于为树脂与牙本质粘结提供更为强大的微机械锁结作用。由此得出结论:NaOCl溶液的浓度越高,在发挥去蛋白作用时所需时间越短。De Castro等[9]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在某些粘结系统中10%NaOCl溶液可提高牙本质粘结强度,这与本实验的研究结果相符。

本实验中10%NaOCl溶液处理牙本质后,涂布酸蚀粘结剂Adper Prompt,发现粘结剂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降低,这与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0-11],这可能与粘结剂的种类及粘结机制有关。对于一些主要依赖形成混合层提供粘结力的粘结剂,NaOCl使牙本质胶原蛋白分解,粘结剂不能有效地渗入胶原纤维网和牙本质小管内,此外NaOCl氯化反应中氧化自由基的产生可影响粘结过程中的聚合反应,因此粘结强度降低[12]。NaOCl还具有抗菌活性及较好的生物安全性,Tang等[13]发现将活髓牙新鲜制备的窝洞暴露于5.25%NaOCl溶液5min不会造成牙髓损伤。

本实验结果显示,G1组、G2组、G3组断裂类型以混合破坏为主,说明断裂同时发生在粘结界面和粘结物内部,粘结力与内聚力大致相等;而G4组以界面破环为主,说明10%NaOCl溶液处理后,Adper Prompt粘结剂与粘结面出现相对薄弱区,导致牙本质粘结强度降低。

综上所述,NaOCl预处理可提高Prime&BondNT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本实验结果为牙本质粘结的表面处理提供了新思路,但对其长期性能的评价及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粘结剂牙本质磷酸
冶金含铁尘泥压球试验研究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蜡基温拌添加剂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蜡基温拌添加剂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Nd ∶YAP激光联合宝氟锐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的研究
不同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
退役磷酸铁锂材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Er:YAG激光联合生物活性玻璃对封闭牙本质小管效果的研究
湿法磷酸制备磷酸脲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