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培菲康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2018-08-07 01:29曹娜
当代医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光疗蓝光黄疸

曹娜

(日照市中医医院儿科,山东 日照 276800)

一般是以出生在28 d之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患儿血内的胆红素发生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染等,这些都属于新生儿时期非常常见的临床问题[1]。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的危害极为严重,一旦治疗不及时,将会引发高胆红素血症,给患者的脑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而生理性黄疸可以自行消退,不会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影响[2]。目前,对于病理性黄疸主要是通过蓝光照射和退黄疸药物进行治疗。本次主要研究培菲康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8∶23,年龄3~25 d,平均(16.42±3.15)d,体质量 2.13~3.80 kg,平均(2.75±0.25)kg;研究组男女比例为 30∶20,年龄 3~24 d,平均(16.01±3.22)d,体质量 2.33~3.95 kg,平均(2.82±0.22)kg。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疾病和其他影响本次研究的相关疾病,心、肺、肝脏功能损害患儿、有出血倾向患儿、有呕吐或者腹泻表现患儿等。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取综合治疗,主要有保暖、吸氧、补液、喂养和纠酸等,对于贫血严重患儿要进行输血,对于感染患儿要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具体的做法是:先要喂饱患儿,修剪指甲,清洁皮肤,全身裸露,监测患儿体温和大便情况,更换干净尿不湿,遮住患儿的眼睛和外生殖器。其次将患儿放置于双面光疗箱中,箱内温度为:30~32℃,湿度为55%~65%,灯管与患儿皮肤距离为25~35 cm,均匀的照射患儿全身皮肤,1次/d,持续照射时间为8 h。

研究组患儿应用培菲康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培菲康具体用法是温水冲服,3次/d,每次半包,连续服用7 d。蓝光照射的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黄疸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其中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表示为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在50%以上表示为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无变化表示为无效。以显效和有效来统计治疗的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9例、19例和3例,总有效率为(48/51)94.12%;对照组患儿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8例、23例和10例,总有效率为(41/51)80.39%,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20,P<0.05)。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差异,治疗后均有所下降,研究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bilirubin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x±s)

2.3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主要是由于患儿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而引起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增高,致使患儿的皮肤、黏膜、巩膜出现染黄的现象[3]。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病理性黄疸,其病因多种多样,且相当的复杂,部分重度黄疸可以引起胆红素脑病,致使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损伤,容易遗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少数可导致死亡,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应引起高度的重视[4]。因此,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寻找病因,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表2 两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disappearance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jaundice in two groups(x±s)

在临床上,胆红素作为血红素的降解产物,主要来源为:一是红细胞衰老血红蛋白分解;二是骨髓内部分未成熟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被分解;三是有肝脏或者其他组织中含血红素血红蛋白转变而来[5]。然而,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①胆红素生成多。由于新生儿在未出生时在母体子宫内是属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是寿命相当短,新生儿出生后建立了肺呼吸,血氧含量迅速增高,导致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6-8]。另外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内,血红素加氧酶含量增高,产生大量的胆红素。②肝功能不成熟。因为新生儿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特别是肝功能,肝细胞内的Y、Z蛋白含量比较少,导致其摄取胆红素能力极差;同时新生儿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比较低且活力不足,导致其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加上新生儿肝排泄胆红素能力比较差等,都容易使新生儿发生黄疸[9]。③胆管发生阻塞。因为新生儿胆管出现不通畅时,体内的血清胆红素不能正常的被排出体外,容易使胆汁在胆道内或者肝细胞内淤积,最终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10]。因此,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是极为必要的,目前,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是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蓝光照射作为黄疸治疗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机理为,在光的作用下,水溶性异物体由未结合胆红素转变而成的,它能从胆汁和尿液中快速的排出去,并不是通过肝脏代谢,这就是光疗降低血清胆红素最为主要原因[11]。蓝光照射疗法的波长为425~475 mm,是目前作为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蓝光照射患儿皮肤,使患儿血中的4Z,15Z胆红素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4Z,15Z胆红素和光红素从胆汁和尿液排出去,间断蓝光照射能将体内的胆红素上升至皮肤表面进行分解,以此来降低血清胆红素[12]。但是,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遮盖眼睛和生殖器。将新生儿放置于光疗箱中,先要用眼罩将新生儿的眼睛遮住,以免光照损伤视网膜,新生儿的生殖器和肛门要用干净尿布遮盖,其余的皮肤全部裸露出来[13]。②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在光疗的整个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神态和精神反应,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要注意患儿黄疸部位、程度和变化等;观察其大小便的颜色和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和皮疹等不良反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出现嗜睡、发热等症状,注意患儿吸允能力以及哭声的变化,如有出现抽搐、呼吸暂停或者口唇发绀的现象,要立即告知医生,并采取及时对症措施,若出现青铜症,要立即停止光疗[14]。③注意患儿体温变化情况。在光疗过程中,要勤测患儿体温,一般每隔2~3 h测量一次,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7.5℃,要适当的将蓝光床套衣解开或者采取物理降温,如果患儿体温低于36℃,要及时给患儿加盖衣被,一般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6~37.5℃之间的温度比较合适。④防止脱水。在光疗过程中,为了防止患儿出现脱水的情况,应及时的给患儿补充水分,除补液以外,每天还要给患儿多次喂奶,喂完奶后要给患儿温开水,以免水分的流失。⑤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在光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黄染情况,及时给患儿更换尿布,如有患儿出现短暂性充血性皮疹,应适当的补充B族维生素[15]。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的效率为80.39%,血清胆红素水平也得到明显的下降。

培菲康又叫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含有以双歧杆菌为主的多种活菌,这些活菌都是健康人肠道中存在的正常菌群,有助于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建立,促使更多的有机酸产生,使肠道pH呈酸性,降低肠道β-葡萄糖醛酸普霉的活性,分解已结合的胆红素,减少未结合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对患儿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和预后效果非常好。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培菲康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4.12%,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降低程度好于单一的使用蓝光照射治疗,且在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联合治疗的研究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培菲康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新生儿黄疸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光疗蓝光黄疸
鲁晓岚:黄疸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双面和三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