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与传统开腹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8-08-07 01:29蒋春艳袁涛
当代医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微创

蒋春艳,袁涛

(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妇科,山东 德州 253200)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系统一种常见良性肿瘤,临床亦称作子宫平滑肌瘤,其多出现于30岁以上女性群体,近些年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1]。目前,针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其中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为最基本、传统术式之一,但随着居民对子宫生理功能、术后恢复速度等重视度不断提高,加之微创治疗技术不断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2]。本研究为明确微创治疗及传统开腹治疗的效果,本院针对性选取140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并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认知功能正常、临床资料完整者纳入,将并发卵巢囊肿者、子宫内膜病变者排除。对照组(70例),年龄32~46岁,平均(36.62±3.12)岁;肌瘤直径2.1~8.6 cm,平均(5.16±2.13)cm;单发肌瘤40例,多发肌瘤30例。研究组(70例),年龄33~47岁,平均(36.73±3.24)岁;肌瘤直径 2.2~8.7 cm,平均(5.21±2.25)cm;单发肌瘤41例,多发肌瘤29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常规消毒腹部、阴部皮肤,静脉复合麻醉,在下腹正中或耻骨联合上横行一切口,行垂直切开,并在子宫峡部左右侧各作一切口,束扎子宫静、动脉,阻断子宫血供,充分暴露子宫后,行肌瘤切除,残腔止血充分后分层缝合。研究组予以微创治疗,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于脐孔中心作一横向切口,约为1 cm,将气腹针刺入腹,并建立气腹,维持CO2气腹压力为15 mmHg左右;腹腔镜置入后对肌瘤位置、数目、大小进行观察,脐部为穿刺点,于左、右麦氏点取1~2 cm操作孔,将手术操作器械、腹腔镜、Trocar置入;于肌瘤和肌壁的交界处注入6 U垂体后叶素+20~40 ml 0.9%氯化钠溶液,利用超声刀或单极钩切开子宫肌层,直至肌瘤表面,双极电凝自肌瘤蒂部行完整切除,止血后缝合;针对肌壁间肌瘤,可于最突出处用单极电凝钩对肌瘤表面肌层行切开处理,至肌瘤包膜,钳夹肌瘤并向外牵拉,实行钝性分离,将肌瘤完整剥出。

1.3 观察指标 比对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主要有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两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盆腔粘连、肠梗阻等;对比两组血红蛋白(H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本研究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 研究组临床各相关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x±s)Table 1 Clinically relevant indicators(x±s)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Table 2 Two groups of complications

2.3 两组Hb、CRP水平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Hb、CRP水平均优于术前,且以研究组术后改善幅度更大(P<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妇科常见一种良性肿瘤,予以保守药物治疗效果较差,且仅能于短期内减轻患者症状,无法达根治目的[3]。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进步,手术切除逐渐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中,目前主要分成传统开腹与微创治疗两种方式。有研究[4]指出,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并发症较少,疗效及安全性得到肯定。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58.32±51.68)ml、首次肛门排气时间(9.33±2.17)h等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Hb、CRP水平均优于术前,且以研究组术后Hb(11.87±2.23)g/L、CRP(46.25±2.16)mg/L改善幅度更大;此次研究结果与王瑞敏等[5]相似,表明子宫肌瘤患者可经微创治疗有效提升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炎症反应减轻。子宫肌瘤的病因尚未明确,考虑与机体雌激素过高或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卵巢功能等相关,若肌瘤生长速度加快,将引起供血不足,致病变程度加重[6]。因此,临床需予以及时有效治疗,抑制子宫肌瘤生长,改善患者预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不受肌瘤大小、位置等影响,具有广泛适用性,但该术式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等缺点,加之其可于腹部留下较明显瘢痕,影响美观度[7]。此外,传统开腹手术一定程度将影响患者生育功能,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术后康复。近些年,腹腔镜技术逐渐广泛运用于临床,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应用亦逐渐成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术中出血量较少,从而有利于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负担减轻[8]。其次,微创治疗可于腹腔镜显示下进行手术操作,从而有助于盆底解剖结构较好保持完成性,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伤害,有利于子宫生理功能的维持,并发症发生率降低[9]。同时,微创治疗术术野清晰,因浆膜下子宫肌瘤处于浅表,应用双极电凝止血可减少病变遗漏,加之对肠管的干扰较小,从而有助于疗效提升,且确保手术安全性[10]。CRP为一种急性相蛋白,当患者机体组织损伤或受微生物侵袭时,将刺激肝细胞合成,该指标可用作炎症反应程度监测指标[11]。经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微创治疗组CRP与Hb水平均低于传统开腹质量组,表明前者对患者机体刺激较小,炎症反应较轻,患者血流动力学良好。但在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时,需注意做好彻底止血工作,可于肌瘤周围注入垂体后叶素,并及时对创面进行冲洗,若出现出血状况,应予以双极电凝止血[12]。本次研究方案受多种因素影响,尚未对治疗效果进行详尽分析,需行进一步研究。

表3 两组Hb、CRP水平(x±s)Table 3 Hb and CRP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x±s)

综上所述,同传统开腹治疗相比,微创治疗可提升子宫肌瘤治疗效果,患者安全得到保障,具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微创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