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微生物检验在住院患者感染监控中的应用效果

2018-08-07 01:29陈中湘袁正泉谢丽云彭华
当代医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住院细菌监控

陈中湘,袁正泉,谢丽云,彭华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 岳阳 414000)

近年来,住院患者感染监控中微生物的效果在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作用下日益显著,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为医院具有日益增多的感染患者数量,必须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寻找出来,以对该情况进行应对[1]。很多因素均会引发住院患者感染,传染源、易感人群、感染途径是三个基本途径构成[2]。医院治疗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会受到放射性治疗法等不同治疗方法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如果临床没有合理应用抗生素,那么也极易引发感染[3]。为了对住院患者感染的监控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效果进行观察,将相关的信息寻找出来进行整理,对找到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治疗患者,本研究对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常规治疗和护理与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微生物检验在住院患者感染监控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依据监控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护理组(常规组,n=40)和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微生物检验组(联合组,n=40)两组。联合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6~84岁,平均(43.1±7.5)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3±0.5)年。常规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7~84岁,平均(44.3±7.7)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5±0.2)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随时检查,将防范感染的基本措施告知患者,并遵医嘱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同时,有效关注和护理患者的基本生活情况,如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为患者保暖等;联合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联合微生物检验,具体操作为:①环境细菌学检测。微生物检测室应该定期测定医院各科室的环境,并鉴定细菌,测定患者所处住院部及手术室,测定其存在的细菌;②加强检测细菌耐药性的力度。微生物检验室应该积极鉴定临床可能出现的细菌,并将标本制作出来,定期检验细菌的耐药性,将常见细菌的特征总结出来;③加强检测具有较弱的免疫力的人群的细菌的力度。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较为严重的病情,感染极易在其免疫系统破坏的情况下发生。因此,微生物检测室应该加强检测其细菌的力度,对感染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避免;④评价消毒及灭菌效果。评价灭菌效果的过程中严格依据微生物监控标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感染程度进行评估。同时,送检患者标本进行培养,将细菌分离出来,应用AT-B细菌检定仪(法国梅里埃公司)进行细菌鉴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用率表示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患者中轻度感染3例,中度感染1例,重度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12.5%(5/40);常规组患者中轻度感染7例,中度感染5例,重度感染3例,感染发生率为37.5%(15/40)。联合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infe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80例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类型分析 80例患者共分理出70株病原菌,G+菌25株,G-菌22株,真菌23株,分别占35.7%、31.4%、32.9%。G+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分别占15.7%、11.4%;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占5.7%;最后为表皮葡萄球菌,占2.9%。G-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8.6%;其次为变形菌属,占10.0%;最后为大肠埃希菌,占2.9%。真菌中主要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占21.4%;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1.4%,见表3。

表3 80例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类型分析[n(%)]Table 3 Analysi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380 cases of patients[n(%)]

3 讨论

病菌传播的途径主要为患者、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因此,医院应该加强控制病菌传播的力度,从而对感染进行有效预防[4]。目前,临床采用了很多种消毒灭菌方法,其中生物指标消毒法最为常用,即将参照指标设定为一些抵抗力较强的病菌,将对灭菌效果进行评判的标准设定为是否彻底杀死该种病菌[5]。但是,应该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保证规范操作,如果缺乏恰当的操作方法,则极易向患者体内带入微生物,进而一方面无法有效控制患者感染,另一方面还会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患者感染几率[6]。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无菌试验及监测,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一次性医疗物品极易传播病菌[7-9]。如果住院患者患有癌症等重大疾病入住重症监护室等,那么其就极易感染,因此临床应该全面监控和掌控这些患者,同时全面检测其呼吸道及肠道,对其遭受病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对其住院期间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微生物检验方法对其感染情况进行严格监控,从而促进住院患者感染率的有效降低[10-11]。

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患者中轻度感染3例,中度感染1例,重度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12.5%(5/40);常规组患者中轻度感染7例,中度感染5例,重度感染3例,感染发生率为37.5%(15/40)。联合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生物检验在住院患者感染监控中的应用效果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本研究及结果还表明,80例患者共分理出70株病原菌,G+菌25株,G-菌22株,真菌23株,分别占35.7%、31.4%、32.9%。G+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分别占15.7%、11.4%;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占5.7%;最后为表皮葡萄球菌,占2.9%。G-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8.6%;其次为变形菌属,占10.0%;最后为大肠埃希菌,占2.9%。真菌中主要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占21.4%;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1.4%,对病原菌类型进行深入了解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对感染的预防,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在住院患者感染监控中的应用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住院细菌监控
妈妈住院了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细菌大作战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细菌大作战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细菌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