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

2018-08-27 08:48戴骁意濮佳琦孙沛霖朱礼胜周思遥周佳明黄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类药物活血异质性

戴骁意 濮佳琦 孙沛霖朱礼胜 周思遥 周佳明黄 平

作者单位: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 310016);3浙江省新华医院内分泌科(杭州 31000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增加,DKD患病率也日趋上升,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1]。目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降低DKD蛋白尿的主流药物,疗效良好但伴有一些轻微不良反应,如头痛、皮肤发红、轻微干咳、低钠血症等[2-3]。中医中药治疗DKD越来越受到关注,益气养阴活血方已被广泛用于早期DKD的治疗且取得不错的效果[4-6]。本研究检索国内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DK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从而判断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008年1月—2017年8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单盲、双盲或非盲均可纳入;(2)以益气养阴活血方为干预措施;(3)符合DKD的诊断(参照1999年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确立的诊断标准)[7],DKD的分期采用国际通用的Mogensen诊断标准[8],即Ⅲ期为早期。

1.2 排除标准 (1)非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综述,会议文章,专家经验总结等文献;(3)以其他治疗方法作为干预措施;(4)不符合诊断和分期标准;(5)研究内容非早期DKD。

1.3 检测策略 以“糖尿病肾病”和“益气养阴活血”为主题词,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2017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辅以人工检索。

1.4 文献筛选 所有文献均由2名研究者进行阅读评定,对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予以排除,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意见不一致时由第三方研究者裁定或讨论决定。

1.5 文献质量评分 采用Cochrance协作网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定,包括:(1)随机方法是否正确;(2)是否做到分配隐藏以及方法是否正确;(3)是否采用盲法;(4)有无失访或退出,若有失访或退出,是否有采用意向性治疗(Intention to treat,ITT)分析。研究质量按照上述4条标准从高到低评定为 A、B、C 三个等级:(1)A 级:完全满足 4条质量标准,发生各种偏倚的可能性最小(低度偏倚);(2)B级:部分满足其中1条及1条以上质量标准,发生偏倚的可能性为中等(中度偏倚);(3)C级:其中1条或1条以上质量标准完全不满足,发生偏倚的可能性高(高度偏倚)。

1.6 结局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早期DKD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1.7 统计学方法 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均数差(SMD)及其95%CI;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及其95%CI。纳入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异质性,若存在显著临床异质性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最终结果采用漏斗图和森林图进行分析。

2 结 果

图1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通过计算机辅以手工检索共得到752篇文献,通过阅读标题、文献来源筛除372篇,再筛除247篇重复文献后,对剩余的133篇进行全文阅读后,筛除115篇,最后共有18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包括1429例早期DKD患者,但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纳入研究质量并不高,7篇文献[4,9,12,16-17,19,21]被评为 B 级,11 篇[5-6,10-11,13-15,18,20,22-23]被评为C级,研究过程中,1篇文献15例退出,但未交代相应的具体原因,也未进行意向性分析(ITT)。6篇[4,9,11-12,16,19]提及随机数字法分组,2 篇[17,21]提及为单盲。所有试验均提及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临床疗效 15个试验比较了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图1)。对各组进行分析,异质性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Z=8.97,P<0.00001),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3.59,95%CI[2.72,4.75])。倒漏斗图左右基本对称,所有样本均在倒漏斗型之内,遵循了小样本在下,大样本在上且集中的原则,提示资料无明显发表偏倚。见图2。

2.2.2 血肌酐(Scr) 12项研究描述了该数据,将2项[4,17]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或其联合ACEI/ARB类药物与对照组(单用ACEI/ARB类药物)治疗前后的Scr进行分析。异质性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Z=3.45,P=0.0006<0.05),结果显示,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或其联合ACEI/ARB类药物较单用ACEI/ARB类药物更能降低早期DKD患者的Scr。见图3。

图2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偏倚性检查漏斗图

2.2.3 尿素氮(BUN) 5项研究描述了该数据,将3项[14,21,23]空白对照的研究进行分析,异质性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I2=9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Z=1.47,P=0.14>0.05),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活血方与常规治疗在降低早期DKD患者的BUN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见图4。

图3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血肌酐(Scr)森林图

图4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素氮(BUN)森林图

图5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森林图

2.2.4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14项研究描述了该数据,将 4 项[4,12,17-18]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或其联合ACEI/ARB类药物与对照组(单用ACEI/ARB类药物)治疗前后的UAER进行分析。异质性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I2=98%),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Z=2.49,P=0.01<0.05),结果显示,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或其联合ACEI/ARB类药物较单用ACEI/ARB类药物更能降低早期DKD患者的UAER。见图5。

2.2.5 不良反应 18个随机对照试验中有6个[5,9-12,18]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其余12个均未提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因此未能对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DKD的不良反应做出评价。

3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消瘅”范畴,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相关记载和描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之为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干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内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也有现代中医学者结合了古籍经典和现代医学称中医糖尿病肾病为“消渴肾病”[24]。消渴的病机主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考究其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迁延日久则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病变的主要脏腑在肺、胃、肾,其中以肾脏的病变最为关键[25]。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灼心肺则烦渴多饮,中伤脾胃则消谷善食,下损肾阴则尿甜偏多。早期DKD的本虚证候中,气阴两虚占大多数,随着病程发展,从以气阴两虚为主,逐渐发展到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脾肾阳虚,日久损伤气血,血脉瘀阻[26],因此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疗法成为治疗早期DKD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益气养阴活血方被广泛运用于早期DKD的治疗并取得不错的疗效。

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DKD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或其联合ACEI/ARB类药物较单用ACEI/ARB类药物在降低早期DKD患者的Scr和UAER方面有更好的作用,但益气养阴活血方与常规西医治疗在降低BUN方面无显著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1/3的研究明确报告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可见,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DKD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UAER和Scr及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

本Meta分析也存在不足:(1)样本量偏小且纳入的研究均为国内研究,分析结果的外推性不大;(2)多数研究随机分组方法不清楚,未实施分配隐藏、盲法、没有报道失访或退出,有退出的情况也未进行ITT,可能存在测量偏倚、选择性偏倚等;(3)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降糖、降血压、调脂”的具体措施和药物未具体描述或未能一致。因此,本Meta分析的结果需要谨慎对待。

猜你喜欢
类药物活血异质性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基于“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的慢性肾脏病3期病人的转归分析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