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连”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18-08-27 03:16周胜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运用

周胜琴

[摘 要]古诗词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能力等有着推进作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勾连”的作用,引领学生在作品“勾连”、情感“勾连”、写法“勾连”中获得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勾连;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67-01

“勾连”是一種常用的语文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运用于古诗词教学中更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游园不值》是一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相对简单的古诗。如何让学生的古诗学习更有深度呢?我做了一下教学调整。

一、作品“勾连”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有《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古诗两首》,而《游园不值》就是其中的一首古诗。在江南烟花三月、草长莺飞的时节,这一组文本的安排非常应景。

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特意安排了第三课《只拣儿童多处行》中的第五自然段:“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一直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第四课《早》中的第五自然段:“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引领学生对这两课中关于花的描写片段进行回顾,感受春的气息。

进而我们又一起回顾了寒假里布置背诵的《小学生必备古诗75首》,我跟学生一起去寻春、探春、沐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眼遥看近却无”……

用文字、图像充分激活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对学过的春天的知识进行大量梳理、融合,从而使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资料。教学知识的前后“勾连”,能够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情感“勾连”

情感共鸣是学生真正进行古诗赏析的标志。在赏析中,如果教师推荐的作品不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即使教师备课认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仍会造成教学失败,导致教师、学生、文本的“勾连”脱节。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诗人叶绍翁听说朋友家的园子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春花正在如火如荼地盛开。你能想象诗人预备“游园”的心情吗?

诗人千里迢迢而来,满腔的期待原本是要欣赏小园春色的。但当他来到小园之后,“小扣柴扉”却久久无人应门。诗人的心在一扣、二扣,反复的“小扣”中变得失望。你能想象他此时的心情吗?

诗人乘兴而来,预备败兴而归时,无意之间抬头,眼前一亮,看到了“出墙红杏”,然后诗人笔锋一转,绝处逢生。在诗人看来,在园内是“游”,在园外又何尝不可以“游”?“游园不值”这种令人扫兴和失望的事,在诗人叶绍翁的笔下业已转变成为一种有着特别表现方式的雅,倒是“不值”却也“值”了。这时诗人又是怎样的一番心境?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基于以上的理解,教学的时候我运用情感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学会设身处地地为诗人着想。在情感的跌宕起伏中,诗人与“我”产生了共鸣,这不就是一种“勾连”吗?

三、写法“勾连”

当柴扉久不开时,一枝被挤出围墙的红杏,一枝想冲破阻碍极力出墙的红杏给了人无穷的遐想。从“出墙来”想象“春色满园”,眼看“出墙红杏”景,心想“园内百花”情。这无疑是一种留白,是留给诗人、读者的想象。

如果当初叶绍翁游园“值”,如果当初叶绍翁推开“柴扉”,那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怎样的“春意闹”?

在教学的时候我采用了小练笔,给学生提供开头,引领学生走进春园。

起笔:站在柴门外,就能闻到阵阵香味,这香味像杏花,像梨花,更像桃花……

清香、浓香、醇香,仿佛置身于香海中了。我轻轻地将柴门打开,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春色一下子涌入了我的眼帘……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到处都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杏花便成了这春天的信使,带给学生一片“春色满园”,使一份拥挤的春天跃然纸上。

从读到写的践行,把诗、文、情紧紧地“勾连”起来,达到了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勾连”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了诗歌,从诗人到诗情,从诗意到诗心,学生在文言文中走出,从白话文中走进,让古诗的学习亲近化;从浅处着眼,在深处落脚,让古诗的学习素养化。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运用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