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9-04 11:15陈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初中课堂教学

陈波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宗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铸造他们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初中重视运用好这一基础学科,利用其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促进其对人文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对民族感情、民族大义的深刻解读,来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建设我们的国家,无疑是一条好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 课堂教学

我们现在强调要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也就是不再是像以前在教学上“唯分数论”了,它强调“教书”更重视“育人”,要培养的是有血有肉的、精神营养丰富的有着正确、健康的人生价值观的人,而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可以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学会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增强学生对当下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在初中的素质教育中意义十分重大。但是由于一直以来的中考制度的制约,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基本上每所学校在对待这一学科的态度差不多都是可有可无,上课也是敷衍了事,匆匆完结,为主科腾出大量的时间。长期以往,对学生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

一、目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师对《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对学生的影响的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爱国情感、历史唯物观对学生的浸润作用,所以学校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就勉为其难的每周定为三节,而且就这三节还经常的被挤占、挪用,学校也从不加以制止。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多半是照本宣科,不要说内容上的拓展,就算是课内的内容也不一定能够讲解的特别透彻,就是点到为止,为的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真正觉得、认识到这一学科对学生所起到的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所以课可上可不上,只要有人需要就拱手相送,然后把学时一合并,每课的内容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到期末完成课堂教学进度万事大吉,根本没有深刻的钻研教学资源,把其中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学生自然也就什么都领会不到,使得这一学科基本上属于配角,失去了原有的设科宗旨。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对这一学科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课堂教学方法陈旧老套,唤不起学生的兴趣。由于历史与社会中的一些内容距离学生的年代有的较久远,还有一些社会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缺少交集,因此这本身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我们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枯燥的讲解,填鸭式的硬塞,上课就拿一本书进入课堂,开始了老和尚念经的模式,不管你学生是否听得进去,了解多少,明白了什么。等到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就临阵磨枪,一溜气的背诵大量的来应付考试。你想这样的课堂,如果作为你,你愿不愿意上呢?而现实就是如此,在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上就是这样一种状况。课堂毫无新意,方式永远一样,年年如此,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感觉到的是枯燥。

二、加强《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方法

1.加强学校、老师对这一学科的认识,从思想深处重视起来。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这一学科确实不够重要,因为中考、高考都不需要。但是从对学生的心理及精神层面来说,这一学科的作用又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充分的利用这一学科的资源,借用其中的人文材料、历史素材去丰富学生的情感、浸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2.变革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说我们可以采用表演式:像讲到《汉唐盛世》是提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改革措施,就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进行角色扮演,拍成课本剧,在课堂上演出,时候让学生谈体会并讨论这一举措的利与弊,走进历史,去认真的思考问题,这不仅能让他们了解历史、懂得历史,让他们学会思考,更主要的是调动了他们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真正投入到这一学科的学习中来,进而把这一学科对学生们的巨大影响力发挥出来,实现当初设这一学科的由衷。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去实际解决问题:像讲到我国的“人口与环境问题”,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街串户,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我国的人口状况,然后回来探讨感受及解决方法。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理解并形成正确的人口增长观念,增加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端正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的心态。

3.提高学校学科老师的专业素质。这涉及到学校首先要合理安排从业的教师,要专业对口。同时即使是专业对口的老师也要不断的加强专业水平的提升,在讲课时尤其要认真的备课,不仅备课内,还要适当的增加课外的内容,以拓展学生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识。尤其要注意自己讲课方式方法的灵活变通,让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起来,生动起来,让学生的听觉适宜起来,视觉斑斓起来,最终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让每个学生个体生动起来。

总之,《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在整个初中的教学中,发挥好了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学生一旦有了良好的心态、丰富的人文精神,就会增加他對其他学科的认知,端正他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它的整体学习劲头。《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陈志勇.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研究[D]. 杭州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蓝青学校)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初中课堂教学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