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理论课教学环节的改进

2018-09-04 14:08朱玲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改进教学环节

朱玲

摘 要:为提高医学心理学理论课教学质量,对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和要求,从医学心理学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和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进两方面进行探讨,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出发,促进医学心理学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为医学生更好地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奠定心理学基础。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教学环节;教学改进

美国E·G·波林在其创作的心理学著作《实验心理学史》认为:“……洛采主要由于1852年所刊行的《医学心理学或心灵生理学》而名列于这本历史之内。”由此可见,起源于欧洲的医学心理学有 160余年的发展历史,而医学心理学课程在我国开设,始于1979年[1]。医学心理学作为医学生教育中重要专业基础课和心理学通识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精神病学)、心理测量与评估、心身医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学及患者心理等人文医学,对培养高素质、具有人文精神的医疗卫生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2]。

本校作为医学类高等院校,医学心理学学科的建设目标是帮助和促使医学生自觉形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医学观,进而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

本校心理学教研室在医学心理学的学科建设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正承担校级教学改革的两项科研,但是与一些名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究其根源在于本校医学心理学的基础教育还不够坚实, 具体表现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方法欠缺。笔者根据医学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广泛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结合本校的理论课教学资源和教学现状,以“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为主线,从两方面探讨医学心理学理论课教学环节的改进。

一、针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一)通过进修以提高教师心理学素养

教师水平的高低, 对人才培养将起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开展整个教学活动之前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四大模块: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心理学的技术,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学的理论与规律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郑德伟等[3]一项研究提出医学生心理素养三维螺旋结构:“‘三维 指心理学知识、 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能力”。心理学知识主要指心理学一般专业知识, 如心理过程的规律、人格的规律等,是医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未来处理医疗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人际交往中所必须掌握的心理学基本知识。这与前述医学心理学研究内容的第一模块是一致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指医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较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这与前述第二模块是一致的;心理能力主要指医患沟通能力、 应对压力的能力、 职业规划、 协调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等。这与第三、四模块是一致的。

要通过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帮助医学生提高这几方面的心理素养,首先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养。

第一、二模块的提升,对于医学心理学教师来说,实现的途径可以是通过查阅国内外书籍和期刊及开展相关科研实验;也可以通过参加进修学者,跟名师学习。对于第二、三、四模块,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比较欠缺, 而提高教师心理学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能力对理论课讲授和培养医疗方面的实用人才是很重要的。教师深入医院进行临床观摩是解决教师的经验欠缺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笔者参考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课培养教师的方式——相关教师到医院进修相应专业以提高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医学心理学教师提升心理学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能力也可以借鉴此模式。本校医学心理学教师大都是心理学专业出生,医学方面的知识以及临床实践显然是欠缺的,但如果机械地照搬临床课教师的进修模式,是不现实,也不符合相关规定。有两个解决措施:一是医学心理学教师到医院观摩见习,深入了解医学各科室的实际,以便搜集鲜活的案例,联系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其提供实用的、切实可行的指导。心理学专业教师通过进入医院观摩见习,注重心理学在临床中运用能力的学习和提高, 在课堂中举例会更加生动、有针对性,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案例讨论也是如此。这无疑是避免理论教学过于空洞的有效途径。二是学校与当地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长期的联系,便于医学心理学教师观摩学习心理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与运用。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一则解决医学心理学教师缺乏因临床实践而导致课堂空洞的问题,二则解决长期教学导致教师掌握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滞后的问题。

(二)通过科研实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现在的大学生求知欲强烈, 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亦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医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医学心理学教材上相对滞后而有限的知识, 他们希望拓宽专业视野,寻求更前沿的资讯与动态。授课教师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需要不断学习,除了上述的方式外,科研实践恰恰为教师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本校医学心理学大部分教师都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等各层次的科研项目,所积累的丰富科研经验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在授课时教师能将知识点和相关科研经验实现“无缝连接”,向学生推荐和讲解医学心理学方面有影响力的国内外期刊、网站和科研动态,比如重点分析前辈们工作得失,提高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真正建立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研思路。以上所有的大前提是教师真正意识到医学心理学科研的重要性, 真正地参与到科研的实际工作中来, 才能掌握科研方法,直至有所创新,更好地将科研成果和经验用于医学心理学教学中。

(三)通过积极参加教材编写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学水平

教材建设是高校重要的基础性建设,是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高校教学团队教学经验的总结,是衡量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4]。我校充分认识教材建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加强对教材建设的领导, 把它作为一项办学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之下,医学心理学教研组的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多人次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的教材编写。近年来, 根据教材建设的需要, 心理教研组老师在学校的积极推荐下,到目前为止,在国家级教材编写中已有主编2人次,副主编 4人次,参编8人次。李小龙[1]在《医学心理学教材编写30年》一文中,认为高职高专类教材应“以能力为原则, 更侧重知识和实践结合”。但这一愿望在医学心理学教材上并未体现出来,各类教材差别很小,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我校医学心理学教师在参加高规格教材编写的过程,联系自己的教学经验,深刻体会到高职高专医学心理学教材编写的不足。在编写的过程中克服这些不足,正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前提条件。

二、针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一)教学过程:始终以培养医学生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宗旨

1.提升医学生的心理学知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从医学生阶段开始培养临床心理学思维,这离不开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从与临床最需要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改善了医学生的课程设置,重点讲授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医患关系等方面内容。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心理学专业所有的任课教师为医学生列出推荐书目清单,与学校图书馆沟通,将推荐书目列入引进书籍清单。并将推荐的内容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随时收看查。

2.注重医学生心理能力的提升。美国布朗大学的教学改革界定了医学生在毕业前需要获得九种能力:①有效沟通的能力。②基本临床能力。③应用基础知识指导临床的能力。④终身学习的能力。⑤自我意识。⑥自我保健和个人成长。⑦问题解决的能力。⑧道德推理与伦理判断的能力。⑨医学实践的能力[5]。我国有研究认为基层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目标应为:具备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高素质的职业精神,善于合作与沟通,拥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调管理能力,一定的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懂得循证医学法并把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作为核心要素[6]。再结合我们对医学生、辅导员、医院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医学生心理能力的期望与需求。结果发现医学生急需提高的心理能力主要是沟通能力、抗压能力、专注能力等。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

(二)适当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越来越普及,对医生运用心理学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应该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7]。而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就是预判能力,就是培养和锻炼学生主动思考研究对象的来源、现状乃至判断其未来发展趋势和状态的能力。锻炼高层次思维能力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让学生“动起脑来参与,而不是坐下来听”,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体,像教师一样思考专业问题, 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8]。在运用讲授法时,教师在课堂精讲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理论知识;在运用讨论法时,通过课堂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在运用实验法时,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素养;在运用新媒体教学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9]。

本校医学心理学的授课模式大都采取以上方式。而几者的教学学时比例,通常是课堂讲授占学时至少70%学时,其他几种通常占30% 学时。应增加讨论式、案例教学及实验法教学的学时,使课堂讲授与其他三种方式的学时达到1:1的均衡比例,把讨论式等教学当作常态教学模式,这样在教师的引领下,以激发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

为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医学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开卷和闭卷以及日常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注重心理学教学对医学生运用心理学规律的能力的形成性评价环节。在各教学环节中,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启发思维的案例分析题,开展开放性问卷调查,通过经典的教学影片,启发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剧中人物或情节做出心理分析,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有利于更真实地考核学生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医学心理学思维。

因此不断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学素养,教师角色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帮助者,不断总结、改进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深化医学心理学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1] 李小龙.医学心理学教材编写30年[J].医学与哲学(A),2012,33(01):76-78.

[2] 郑亚楠,龚茜,刘民.医学心理学还适合作为医学教育中的课程吗?——浅谈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医学争鸣,2018,9(02):76-78.

[3] 郑德伟,孙宏伟,刘晓芹.医学生心理素养“三维螺旋”培养模式浅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2):31-32.

[4] 达丽,刘克,杨新忠.新疆医科大学教材建设成果与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0):1478-1479.

[5] Carraccio C,Wolfsthal S D,Englander R,et al.Shifting paradigms:from Flexner to competencies[J].Acad Med,2002,77(5):361-367.

[6] 王大伟,刘岩峰.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医学,2015,36(6):1271-1272.

[7] 林智中.香港课程改革:从采纳到反弹[J].聚焦,2007,6-9.

[8] 苏晶,梁荣能,卫明.香港浸会大学内经课教学特点及分析[J].中医教育,2003,22(3):52- 54.

[9] 赵秋振,李荣,史宝林,朱飞.医学心理学课程发展困境与改革探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會科学版):1-7

猜你喜欢
教学改进教学环节
小习题大命题
MOOC参与的安全实验课程教学改进研究
初中科学教学“兴奋点”创设的探索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微电子工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进
浅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