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辽宁文学传播的反殖及革命文化特质

2018-09-04 14:08冯静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传播

摘 要:日本妄图侵略东北的野心暗藏,连在奉天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都是日本人办的,这种强势的殖民权力场域很容易让东北的政治失声、经济失声,也包括文学失声。在辽宁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盛京时报》“神皋杂俎”的办刊方针具有一定积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意义,用副刊的作品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提倡女子独立、女权是新文化运动后新思潮的主要代表思想之一,“神皋杂俎”在讨论这一话题方面比较开明,除了很多小说以当时的女子为主人公,描绘她们在新旧文化冲突中的选择外,还有很多议论文也一直以男女平等等为话题,进行创作。

关键词:辽宁文学;传播;反殖;《盛京时报》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以后,中岛真雄(日本报商)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盛京时报》,为的是同沙俄中东铁路局在哈尔滨创刊的中文报纸《远东报》抗衡。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盛京時报》的创立是日本政府得势于中国北方而出现的一份观察我国东北政治经济社会的重要媒介。这份发行量一度达到十八万份的报纸在无关乎日本利益的报道中本着客观、中立的态度记录着沈阳(奉天)、东北乃至关外的政治经济社会实况。一旦触及日本本国的利益,该报的初衷暴露无遗,如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大事的报道,很多学者从史学角度考证过当时《盛京时报》的相关报道,如齐辉、林晓婵的《论“九·一八”事变前后<盛京时报>的舆论宣传与势力扩张》、《<盛京时报>与九一八事变》、王晓岚、戴建兵的《<盛京时报>关于七七事变报道研究》等,《盛京时报》上的相关报道在舆论上毫无立场的一边倒向日本,并与日本本国的报道如出一辙。如果说日本办报的初衷是对抗沙俄,将日俄战争延伸向新闻传播领域,那么长久以来对日本本国利益和殖民权力的诉求就是其打算长期占有东北乃至全中国的野心昭示。

“神皋杂俎”作为《盛京时报》的文艺副刊是1918年1月12日出现的,主编即是1916年来到沈阳的旗人穆儒丐。当时整个第4版都集中地刊登文艺性作品,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文化版面,是《盛京时报》的一个重大性突破,从此“神皋杂俎”也在东北现代文学乃至全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俄战争、直奉大战带给东北的政治社会只有混乱,日本妄图侵略东北的野心暗藏,连在奉天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都是日本人办的,这种强势的殖民权力场域很容易让东北的政治失声、经济失声,也包括文学失声。但文学毕竟不是政治的附属物,如果我们还纠结于文学与政治、政治与审美的二元、黑白对立判断模式,而不将文学与政治、政治于审美的百般纠葛置放在更广阔、更开放、更深厚的学术视野,那么文学独立话语便无从考察。即便“神皋杂俎”主笔穆儒丐在“九一八”事变后与《盛京时报》的主笔菊池贞二在对日问题的态度一致,但这丝毫不影响副刊上关涉文学、文艺、文艺理论的独立探讨。

新旧文化的碰撞是中国20世纪初的阵痛,辽宁也不例外,只是和新文化运动中心北京的轰轰烈烈相比,辽宁算是比较安静的,甚至可以说比较低沉,至少在1919年五四运动刚刚结束,“神皋杂俎”是没有什么反映的。整个1919年“神皋杂俎”依旧按部就班地刊载小说、戏评、文苑等,很多作品语言依旧半文半白。是传播的广泛性问题吗?和很多当时的保守派一样,很多编辑人员一时还接受不了五四新思潮,甚至很多文章都是反驳新思潮的,如1919年5月24日“神皋杂俎”谐文栏目刊登署名新颖老人的文章《时髦写真》:“不敬父母不尊师,不拜祖宗不谒庙,喟叹妇不听夫言,吁嗟子不尊父教,非我口过话丧时,请看如今新世道。”1可见当时还是有很多保守派接受不了“新世道”。因此,在“神皋杂俎”的很多编辑、记者当中,他们大都是本着改良的思想,不是彻底抛弃旧礼,也不是完全一味地接受新思想,而是将传统与改革融合,坚持兼收并蓄的原则,1923年副刊关于新诗与旧诗的争论也是基于此,也有很多小说创作是反对旧礼教的,反对包办婚姻等等。从这个层面上讲,《盛京时报》的“神皋杂俎”在今天看来要比一味反旧立新或是完全保守的期刊报纸有意义的多。而且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盛京时报》对于时事的介绍、评论都本着客观的描述,1919年4月8日《盛京时报》头版刊登了列宁的画像,题为“风靡德奥之过激派首领列宁氏”。可见《盛京时报》对于当时各种流行的主义采取客观描述,不惟一种主义的中立态度。

由于报纸要考虑发行量,漫画与照片的使用能使读者形象地了解国内、国际形势,适于报纸传媒的独特性,丰富了副刊的内容。1919年5月2日,副刊开始刊登漫画,而且多为讽政之作,也有大量对国际形势的形象刻画,由于图像的特殊性,本文只例举漫画的标题及文字。

提倡女子独立、女权是新文化运动后新思潮的主要代表思想之一,“神皋杂俎”在讨论这一话题方面比较开明,除了很多小说以当时的女子为主人公,描绘她们在新旧文化冲突中的选择外,还有很多议论文也一直以男女平等等为话题,进行创作。如“讨论”专栏刊登的金国光的《男女平权之理论与征实》,该文指出日本伊藤枝女士说过“自来男子都以女子之身体当作财产的一部分,全是从母系制度变为父系制度相反而成”,英国十九世纪也有妇女不平等的现象,但西洋、美国提倡改革后,这种现象就好转了,“我们老大的中国,在这新潮激荡的期中,一般先觉的士女们也渐渐喊起男女平权的口号来了。……自十五年十月,已经公布实行,这也是男女平权的先兆了。” 并且举例美国的妇女现状,证实男女平权的结果。

注释:

1 本文所引《盛京时报》的原文无标点,标点为引者加的。新颖老人:《时髦写真》,《盛京时报》,1919年5月24日。

作者简介:冯静(1981-),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传播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